1992年,家住武汉的杨申林,在菜市场捡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
孩子在襁褓中哭泣,他于心不忍,于是把孩子带回家中,自己抚养。
三年之后,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一直没有结婚的杨申林,就这样成为了两个女儿的父亲。
孩子们的亲生父母未来有一天可能会找上门来,这事儿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杨申林为这两个孩子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真的会面临与孩子的亲生父母对峙的情况吗?
在捡到两个孩子之前,杨申林只是武汉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打工仔。
他经济条件不好,家庭也不能提供任何助力,所以年轻的时候没能成家,人到中年也是孤独生活。
就在他以为自己一辈子就这么潦草下去的时候,上天把一个礼物送到了他的身边,这个礼物就是他的大女儿大静。
大静是弃婴,身体没有什么疾病,但可能是因为性别问题,刚出生没多久就被父母丢在了武汉的一家菜市场。
杨申林逛市场的时候,恰好看到了大静。他把可怜的小姑娘抱在怀里,心里柔软的感情开始泛滥。
思索良久之后,杨申林把孩子捡了回去,办理了收养手续。
从这一天开始,他在这个世界上有了最亲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女儿。
因为杨申林没有一丁点养孩子的经验,所以他必须从零开始学起,向有经验的人打听,还把自己的老父亲请来帮忙,慢慢摸索着当一个好爸爸。
大静大概也是天生跟他有缘分,小时候闹脾气大哭,只要被杨申林抱在怀里,准保能停止哭泣,睁着一双眼睛,乖乖盯着他看。
大静长到一岁左右,开始说话,第一次喊爸爸的时候,杨申林喜极而泣。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奇妙,哪怕他和大静没有血缘关系,这一刻,他也能体会到为人父的由衷的感动。
他生活中的孤独和迷茫,也不知不觉被这个小生命驱逐。每每想起女儿,他就更有努力的动力,也更充满正能量。
所以,与其说是他救赎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救赎了他。或者更确切地说,真诚的感情本来就是双向奔赴。
刚学着做了三年的父亲,1995年,在同样一个菜市场,好巧不巧,杨申林又听到了婴儿的哭声。
这一次,善良又心软的杨申林同样没有忍住,把小小的婴儿抱在了怀里。而且,那也是一个女婴。
杨申林想了想,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反正都是养孩子,没什么分别。
以后,他可以少吃一点,更节省一点,把这个孩子也带回家,抚养长大。
就这样,小静也来到了这个家庭当中。大静很乖巧,小小年纪就懂得为父亲分担压力。
知道父亲独自一人,养育两个孩子不容易,大静就非常节俭,唯恐给父亲添麻烦。
小静很聪明,学习成绩好,老师同学对她都是交口称赞,从来不让姐姐和爸爸操心。
每次开家长会,杨申林都是笑着进教室,笑着出教室。其实,在照顾两个孩子的同时,身边也有人想过给他介绍对象。
他总不能一辈子一个人过吧,还是得给生活找个伴儿,以后日子也能容易一些。可是面对别人的好意,杨申林拒绝了。
一来,他觉得自己家庭负担重,要供养两个女儿,很不容易,他没道理把别的女人拖来和自己一起吃苦。
二来,在他心中,最重要的永远都是两个女儿。如果之后的老婆对两个孩子不好,让大静小静受委屈,那么他第一个不答应。
既然很多情况难以预料,那就不如让这个家庭固定下来,不结婚,就没有这些烦恼。
为了两个女儿,杨申林自愿单身,这是很多父亲都无法为自己的亲生女儿做到的事情。但杨申林这样一个养父,他做到了。
因为大静小静都是早熟的孩子,而且杨申林对她们姐妹俩足够尊重,所以在她们懂事之后,就把她们的身世给讲了出来,没有刻意隐瞒什么。
得知真相的姐妹俩大受震撼,对父亲更是充满了感恩之心。
她们都是好孩子,知道体谅杨申林的不容易,早已经把杨申林当成了自己真正的父亲。
只是,杨申林的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现在还好,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过得安稳幸福,可未来哪一天,要是两个女儿的亲生父母找上门来,让他把孩子还回去,他该怎么办?
从理智上来说,他想,自己没有多高的能力,为女儿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如果她们亲生父母经济条件更好,那么回去也不是不行。
可情感上,杨申林怎么能舍得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这两个女儿,都已经成了他的命根子,让他无法割舍。
小静学习好,顺利考上了大学。大静没把书读完,为了父亲,为了妹妹,提前出社会工作挣钱,收入也渐渐好了起来。
眼看着一家人的未来越来越有奔头,小静的生物学爹妈来了。
他们听说小静成了大学生,心里那叫一个骄傲,赶紧来认女儿,希望给自己脸上贴金。
在找人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想过,当初亲手把孩子扔掉的是谁?在小静成长过程中,他们又付出了什么?
两人都知道,大学生可以光耀门楣。说到底,他们还是把小静当成了工具,没有一点真心。
小静也是个要强而且爱憎分明的人,看到自己亲生父母的时候,她的内心毫无波澜,根本没把他们说的话当回事儿。
她告诉所谓的亲生父母:“你们回去吧。”然后,她就不愿意再多说废话。
这天底下,她只有一个爹,那就是杨申林。她要是就这么走了,那她对不起杨申林,对不起姐姐大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没有任何人,能把她和父亲姐姐分开。自始至终,他们都才是一家人。
得知小静的真实想法之后,杨申林是又心酸又高兴。老实说,就算小静选择离开,他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多年前捡孩子,这么多年来养孩子,这都是他自愿的,而且孩子还跟着他受了不少苦。
现在,他身体变差了,需要吃药,慢慢地还需要人照顾,指定会成为孩子的拖累。
如果小静离开,至少她能过得更好。只是那样的话,大静会更加辛苦,这对大静也不太公平。
而小静的真实选择,并没有辜负父亲和姐姐对她的爱,更没有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在杨申林的教育之下,她成长为了一个很好的人。
经过这桩认亲的事情,小静能彻底和过去的阴影告别。就算她是个被抛弃的孩子,那又怎样,她足够幸运,遇到了最好的亲人,也奔走在努力的道路上。
那时候的小静,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在大学好好学习,顺利毕业,然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尽快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回报姐姐为自己的牺牲。
生恩,养恩,这两种恩情,谁最大?以前人们为此而争执不休,不过现在,大多数人都达成了共识,养恩远比生恩更大。
在没有血缘羁绊的情况下,养父母能够为孩子倾尽一切,给出所有的关爱与呵护,这是多么伟大的做法。
它超越了传统伦理价值体系的天花板,用真情挣脱血缘的束缚,让亲情更加珍贵,也让缘分更加动容。
杨申林,大静,小静,他们永远是彼此关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