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肯德基的派,里面装的是岩浆吗?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4-06 15:22:24

“这东西里面的馅料温度,跟太阳表面差不多高。”

在小红书上,有网友发视频如此说道。而网友“调侃”的,正是麦当劳的香芋派。这一视频引来许多网友共鸣,获赞数高达9万,评论区里有不少网友都表示被麦当劳的派烫到过,感觉就像“在嘴里一口爆岩浆”。

图源:小红书评论截图

美剧《泰迪熊》也曾在剧集中“恶搞”过麦当劳的派。剧中的泰迪熊拿出一个在冰箱里放了两个月的派,按理来说早该被冻得冰冰凉了,但就在对话的时候,派自己着火了,泰迪熊赶忙大喊着去拿湿毛巾扑火。

图源:美剧《泰迪熊》截图

当然,出派类产品的不只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快餐店,也都有类似的产品。

那么,这些派到底有多烫?又为什么这么烫?

麦当劳肯德基的派有多烫?

为了搞清楚“麦当劳的派们”究竟有多烫,壹读实地测量了一波,当然由于派的出锅时间不同,测量结果仅供参考。

我们分别来到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三家快餐门店购买派类产品,最终买到了麦当劳的香芋派、肯德基的红豆派和汉堡王的酷黑巧心派。

在拿到派的第一时间,我们将食品专用温度计插入派的中心,对三个派的内馅温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麦当劳香芋派64.1°C、肯德基红豆派68.8°C、汉堡王酷黑巧心派59.8°C。

可以看出,取餐时派类产品的内馅温度都很高,平均温度达到64°C左右,其中麦当劳的派不是温度最高的,但若直接一口咬到馅料吃,也是“口腔不能承受之痛”。

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派类产品内馅中心温度对比|图源:壹读

接下来,我们又在掰开派的同时,测量了内馅的实时温度,此时距离取餐的平均时间过去了2分钟,测量结果显示:麦当劳香芋派60.3°C、肯德基红豆派65.7°C、汉堡王酷黑巧心派58.6°C,距离初次测温分别下降3.8°C、3.1°C、1.2°C。

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派类产品内馅中心温度对比(掰开后测量)|图源:壹读

为了对比派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我们又分别在拿到派的5分钟、10分钟进行了二次温度测量,结果显示,三家的派类产品在经过10分钟后,内馅温度均高于40°C。其中麦当劳香芋派在取餐时的温度位居第二,但10分钟后它的温度升至第一,为48.8°C。

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派类产品内馅温度变化折线图|图源:壹读

相关研究表明,成年人的食管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0~40°C,最高能承受50~60°C的高温,超过60°C的食物就会对食管黏膜造成烫伤。按照这个标准,不论是麦当劳还是其他两家的派类产品,即使被掰开后经过了10分钟的降温,其温度也都超过了食管的适宜温度。

更别提很多人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把派掰开等着它晾凉,更可能是等待两分钟后,小咬一口,被烫到,放回去继续等待几分钟后,再咬一口,再被烫到……

那么,派的内馅温度为什么这么高?

派的内馅为什么这么烫?

派的内馅烫,和它的结构有关:派皮+内馅。

派的馅料通过高温加热后形成浓稠的凝胶状态,流动性较弱,再加上派内部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因此内馅的主要传热方式为“热传导”,即通过直接接触,将热量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把这个过程放在派的内馅上,就是内馅的最中心向内馅的边缘缓慢传热,边缘再向派皮传热。

刚出锅时,整个派的内外温差相对较小,传热效率低,内馅温度也居高不下。一段时间过去,派皮因和温度更低的空气接触,温度降低,但派的内馅依然处在内部的密闭空间里,虽然温度也会有所降低,却远远比不上派皮“凉得快”。

除了内馅难以接触流动的空气外,这也与派皮和馅料的比热容差异有关。

所谓比热容,就是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储热能力也越强。

而物体降温就是把储存的热量释放出去的过程。

比热容小的物质像小仓库,储热能力弱,只存了少量热量,降温时很快能把热量“清仓”。比热容大的物质则是大仓库,储热能力强,存储了更多热量,热量的“清仓”更耗时。

固体的比热容通常较小,液体的比热容通常较大。

一位物理专业人士告诉壹读,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来说,基本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的比热容差异,来推测不同食物的比热容大小,一般来说,食物含水量越高,比热容越大。

对派来说,与半凝固状的内馅相比,完全呈现固体的派皮比热容更小,所以派皮的储热能力不如内馅。再加上派皮直接和空气接触,而内馅处于密闭空间等原因,比起派皮,内馅要想把储存的热量释放完,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在过去同样的时间后,派皮可能已经温温的,一点也不烫了,但内馅还烫得要死。

实际生活中,人们难以直接判断派的内馅温度如何,只能靠猜测以及咬一口,而人们又常常低估内馅的温度。

最后,接触面积也会影响我们对“烫”的感知。

稀饭、汤一类的液态食物流动性都比较强,液态食物进入嘴巴时,几乎能完全贴合口腔黏膜,形成更大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更快把热量传递到接触面。相比之下,嘴巴接触固态食物时,通常是碰到食物的一个边、一个角,仅通过有限的接触面传热,口腔被“烫”的感知就相对没那么明显了。

具体来看,派被咬开的时候,流心的馅料会一瞬间涌进人们的口腔,把热量迅速传到口腔黏膜上。派皮就比较“友善”,它与人们的口腔接触面积小,而且我们咬的时候,牙齿可以先试试温度,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图源:参考资料5

壹读曾致电天津市麦当劳某门店,询问派的温度相关情况,对方表示,就消费者而言,目前该门店还没有发生过人被派烫伤的事件。

但还是要提醒大家,“趁热吃”有时候真不是件好事,偶尔烫到也许只是起个疱,但长期吃烫食可能会导致反复损伤,轻则口腔溃疡、食道发炎,重则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下次买派的时候记得多吹几下,或者放一会儿再吃。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吃不了热派啊!

参考资料:

1.刘才峰,魏巍.“吃出来”的食管癌[J].食品与健康,2023,35(10):4-5.

2.温玉锋,陈志铨,汤鹏杰,等.食品比热容的支持向量回归预测[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05):29-32.

3.张敏,钟志友,杨乐,等.果蔬比热容的影响因素[J].食品科学,2011,32(11):9-13.

4.罗声豪,宋玉洁,凌子夜,等.鸳鸯火锅中辣油锅先沸腾现象及传热原理分析[J].食品工业,2024,45(03):83-89.

5.田星,穆馨怡,邓慧琳,等.口腔加工对于食品风味感知及其释放影响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08);186-191.

6.王兴群,陈建设.食品口腔加工过程中舌头的功能[U].中国食品学报,2020,20(06):304-311.

7.孟宪军主编.食品工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05.

作者:敏敏 徐可心

编辑:田纳西

6 阅读:1028

评论列表

蘸水鸭脖

蘸水鸭脖

3
2025-04-06 16:52

我也经常买麦当劳的派吃.就那种你摸着外壳像凉了.一口下去嘴巴起泡[捂脸哭]

用户17xxx06

用户17xxx06

2
2025-04-06 21:53

这玩意真难吃

历史白痴

历史白痴

1
2025-04-07 05:50

一口冰镇可乐,一口滚烫的派,简直爽歪歪不是嘛,[doge]

第七日的蝉

第七日的蝉

2025-04-07 07:09

麦当劳的香蕉派好吃,香芋派我也喜欢

Jeff

Jeff

2025-04-07 03:17

这要烫了谁,在美国可以巨额赔偿吧![捂脸哭]

_D_

_D_

2025-04-07 07:30

真的有这么烫吗?可不可以沾着冰可乐吃呢?[doge]

繁曦

繁曦

2025-04-06 22:55

你先吃别的再吃它不就完了

沉默物体

沉默物体

2025-04-07 11:42

说这么多还不如直接一句总结: 都是油。油温高。[doge]

一只死去活来的

一只死去活来的

2025-04-07 10:39

基本上吃过的人都被烫过吧[捂脸哭]

钮钮

钮钮

2025-04-06 17:39

我只喜欢 蛋挞,对K和M的其他的热甜品 都没啥兴趣

一整个鯨落?

一整个鯨落?

2025-04-06 19:03

三个商家都再骂  温度高么 你说烫 温度低你说里面的料不流心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周刊君。运营主体:《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