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孩子的心您要懂 2024-12-17 03:22:03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和那个同学玩,你都记不住的吗?”

前两天在餐厅吃饭时,遇到了这样一对母女。

妈妈喋喋不休地训斥着,一旁的女孩则一声不吭扒着饭。

让你不要穿裙子,非要穿裙子;

吃完饭,就去把头发给我剪短了;

你现在要以学习为重,不要把时间浪费到穿衣打扮上.......

就在母亲继续输出时,小姑娘突然站起来,转身跑了出去。

只剩下妈妈愤怒的呼喊声。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处在压抑环境下,又无能力改变时,就会采用逃离来反抗。”

同为母亲,我理解“爱子心切”的焦虑,却更同情被控制笼罩的孩子。

短短的午餐时间,母亲便从着装到交友,对孩子进行了严格把控,滴水不漏,换成谁,又能不想逃呢。

哪怕我一个旁听者,都想远离这位母亲,更何况是身处其中的孩子呢。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指出: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父母控制欲太强,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控制型父母,困住了孩子的一生

想起曾看过的一部讽刺短片《脐带》,只有短短6分钟,寓意却很深刻。

母亲含辛茹苦生下孩子,不舍得让医生剪断脐带。

因为留着这根脐带,母亲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控孩子。

当孩子用剪刀碰插座、在水坑里乱蹦乱跳、在墙上胡乱涂画时,妈妈都能用脐带一把拽回。

但渐渐地,这根脐带变成了孩子成长的阻碍。

孩子在同学中成了异类,大家都取笑他、孤立他,甚至肆意玩弄他的脐带。

可妈妈却仍不肯放手,而是怒气冲冲地骂了老师一顿,并让孩子退学了。

孩子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去交朋友,妈妈对此视而不见。

再后来,孩子长大了,有了喜欢的对象,半夜偷偷跑出去约会。

母亲受不了孩子离开自己,再一次使劲将孩子拽了回来。

孩子恼羞成怒,发誓要剪掉脐带,与母亲分离。

可不甘“背叛”的母亲,气急之下晕了过去,孩子只能跪地忏悔嚎啕大哭,最终再次妥协。

就这样,孩子一辈子如同木偶般,只能待在母亲身边,按她的意愿活着。

而当母亲离世,脐带终于断了。

重获自由的成年孩子没有欣喜,反而陷入了崩溃和迷茫,因为他早已经没有了自我。

这样的父母,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

北大高材生王猛的爸妈,从小包办他的一切。他穿什么衣服、和谁交朋友、上什么学校,都要听父母的。

上了北大,爸妈也要安排家里亲戚监视他的生活。

被逼得喘不过气的王猛,写下万字长书,与父母彻底决裂,再也不肯回家。

研究生杨元元的母亲,为了控制女儿,几十年如同水蛭般吸附在女儿身上。

哪怕上了大学,也要住进女儿寝室,和女儿挤在同一张床上,寸步不离。

备受折磨的杨元元,最后只能以极端方式自缢,结束痛苦。

还有更多的父母,都在用隐形的脐带控制着孩子:

“我都是为了你好!”

“爸妈还能害你吗?”

“要不是因为你......”

可孩子呢,小时候他们会想着“长大了就好了”,长大了他们才发现“原来只有死了才会好”。

父母之爱,一旦失了尺度和边界,最终指向的无疑都是悲剧。

父母舍得放手,孩子才能拥有自己的人生

宋明妮《育儿的逻辑》一书中写道:

爱和尊重有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关注对方的内心感受,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发挥控制欲。

真正的爱和尊重,是退至孩子身后,给孩子空间与自由,同时保有连接和支持。

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家庭教育方面,是一位成功的父亲。

尽管他自己是物理学家,但是却不强制要求孩子走和自己一样的道路,继承自己学术上的衣钵。

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秉承着“放手但不放任”的理念,给予子女最大的自主权。

长子杨光诺在密歇根大学学了一段数学后,大概觉得自己和数学实在是不投缘,于是转行念了计算机科学;

次子杨光宇从小就展露出了对化学的兴趣,父母甚至允许他在自己的卧室里,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

杨又礼还记得,小时候爸爸用一张漫画和她沟通,纸张上画出了“功课”和“玩耍”,让她自己做选择,规划时间。

在三个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杨振宁从来不干预他们的事情,不强制子女做违背自己内心的选择;

反而是从小教育子女,遵循自己的内心,勇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要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也正因为杨振宁夫妇的放手和鼓励,他的三个子女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好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自己选择失误,便替孩子做选择、做决定,殊不知,真正能够让孩子成长的,永远是父母的信任和尊重。

而父母需要做的,便是放手,信任孩子的选择。

孩子敢于选择,也敢于放弃;

敢于受挫,也敢于迎接任何困难。

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由自主的个体,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写在最后:

很喜欢毕淑敏的一句话:

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成全。

爱孩子,不是把他们紧紧拽在手里,牢牢锁在身边,而是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希望,从而激发满满的生命能量。

愿所有父母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放开紧绷的双手,打开焦虑的内心,给孩子一些成长空间。

愿每个孩子都能多些力量,疗愈内心,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活出轻快与自由。

0 阅读:5
孩子的心您要懂

孩子的心您要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