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大家好,我是星空。
让我们一起来继续阅读《被讨厌的勇气》。
— 1—
有人会觉得对别人没用的人就没有价值。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和有些卧病在床的老人或者病人,就是连活着的价值都没有了吗?
这是明确要反对的观点。
阿德勒提出鼓励的概念,也就是建立横向关系,平等地感谢对方。
但是有的父母会这样说,“家里的孩子一天都是在做坏事,根本没有机会对他说‘谢谢’,或者‘你帮大忙了’之类的话”。
但其实跟一开始的关于对别人有没有用,就是对别人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是同样的逻辑。
都是在用“行为”标准来看待别人,也就是用那个人做了什么来判断。
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卧病在床的老人只能靠别人照顾,看上去似乎什么用都没有了。
因此不要用“行为”标准,而要用“存在”标准去看待别人。
不要用别人“做了什么”来去判断,还要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 2—
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
换句话来说,如果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是因为“存在在这里”就已经对别人有用,有价值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仅仅是“存在在这里”,就是对别人有用,这不是很奇怪吗?
有个在日常中很明显的例子,假如父母出了什么意外,陷入昏迷,甚至是有生命危险。
这个时候你不会想我父母“做了什么”之类的问题,而是仅仅因为父母还活着,就已经十分开心了。
换成是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如果出了什么意外,父母对于孩子还能活着就高兴得不得了。
现实中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而倾家荡产,生活得无比辛苦,也只是仅仅希望孩子能活着,健康活着。
这时候的父母根本不会考虑孩子“做了什么”,有没有用之类的问题。
— 3—
存在标准上的感觉就是这样子的。
病危的父母,尽管完全做不了什么,但是仅仅是因为他或她还活着这件事,又能让你和家人的心安定下来。
我们也是一样,因为我们危在旦夕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因为“我还存活着”这件事本身就感到了十分的高兴。
这也是没有要求什么直接的行为,仅仅是平安活着,就十分的难能可贵了。
所以我们对于自己,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而是首先要从“存在标准”上,去考虑自己,接纳自己。
仅仅是因为我们还活着,就应该感到十分的高兴。
— 4—
有人会觉得这些例子太极端了,无法接受,要更普遍、更日常化的例子。
也有这样的例子。
大多数父母总是希望自己孩子学习运动样样精通,上好大学、进大公司,然后和好的伴侣结婚,生一个好的孩子,获得大的成就。
这其实就是大多数人犯了一个不好的做法。
我们在看待别人的时候,往往总会先任意地构造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地去进行评价。
就像父母先构造一个理想的、根本不存在的孩子形象,然后跟孩子进行比价,自然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各种不满。
从满分100分的理想形象中一点点地去扣分。
这正是“评价”的想法。
— 5—
不能这样子,不应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特别是跟自己理想中的孩子进行比较。
而是应该将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和感激。
不要和理想形象去对比,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
而是应该从零开始出发。
如果是这样做的话,就能够对其“存在”本身表示感谢。
— 6—
有人会说,这不是太理想了吗?
难道我还要对既不去上学也不去工作,整天只知道闷在家里的孩子也要说“谢谢”吗?
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闲居在家的孩子吃完饭之后帮忙收拾碗筷、洗碗。
父母对孩子说“这种事就算了,快去上学吧”,或者“快去工作吧”。
这样做的话,是不是对孩子勇气的一种打击?
无形之中是不是会更挫伤孩子的勇气?
但是如果父母能够真诚地说一句“谢谢”的话,孩子就有可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进而鼓起勇气迈出新的一步。
— 7—
有人会觉得对存在本身进行感谢,还有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横向关系,这些都没有人能做到。
这不是虚无缥缈的事情吗?
阿德勒对此的回答是,“必须要有人先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跟你也没有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也就是说由我先开始,由我来迈出第一步,最重要的是从我自己做起,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 8—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人只要活着就对别人有用,仅仅是活着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很多人在日常中,经常会被别人说“你没出息”,“你什么都不会”,“你还有什么价值”,根本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觉得难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现在社会有很多工作,都只是需要提供简单的劳动力,这个劳动,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什么人”都能够做到。
很多时候这些工作甚至能够被机器取代,或者正在被机器取代。
这个时候干这种工作的人很难拥有自信,难以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要处理这种情况,首先要与他人之间,哪怕是只有单方面也可以,要先建立起横向关系,从这里开始。
— 9—
有人觉得,自己还是有朋友的,也能和他们建立起横向关系。
但其实大多数人和其他人的关系都是纵向关系。
你是要建立纵向关系还是建立横向关系,这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人还不能够灵活到可以随机应变地分别使用自己的生活方式。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无形中会觉得“不可能与这个人平等,因为和这个人是上下级关系”。
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只能够选择一种来建立。
主要是因为如果你选择的是纵向关系,你在和某人建立起这种关系之后,你会不自觉地从“纵向”这个方面去处理所有的人际关系。
就连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变成是这样处理的。
就算不是像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那样去理解,也会不自觉地涌现例如“ A君比我强,所以要听从A君的意见”,“B君比我弱,我可以不听从B君的意见”等等类似的想法。
— 10—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能够和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能够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的话,那样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以此为突破口,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去发展。
有人会觉得这很难做到,就比如说在公司里,前辈和新人很难能做到平等关系,上下级关系就更是一种制度。
如果无视这一点就是无视社会制度。
而且新加入的新人也很难像对朋友一样,对前辈和上司说话。
确实,尊敬长者,尊敬前辈是非常重要的。
在公司和组织里面,职责的差异也是自然存在的。
这里并不是说要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是在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任何人。
而是要在意识上保持平等,和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不要去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属于纵向关系,这是想要逃避自己责任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就像在公司中,如果你按照上司的指示去做,结果工作以失败告终,这是谁的责任?
有人会觉得这是上司的责任,因为做决定的是上司,而我只是照命行事,我自己完全没有责任。
这其实是一种人生的谎言。
因为你有拒绝的余地,还能够提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而你只是为了逃避在这之中的人际关系矛盾也是为了逃避责任,所以才自认为“没有拒绝的余地”,被动地从属于纵向关系。
— 11—
勇敢地向上司提出意见,有时还要拒绝上司,很多人都觉得做不到。
包括和其他人建立横向关系,也是绝对做不到的。
其实无论是交友还是爱这些课题,都跟年龄、职位等等没有关系。
事实上交友课题需要一定的勇气。
很多人都没有跟年长者交过朋友,不清楚自己会不会有忘年交,还是应该将和年长者的关系看成是师徒关系。
让我们进行课题分离,不要被别人的评价而束缚,不要怕被别人讨厌。
为存在本身而感到高兴,从零开始看待别人,鼓起勇气,迈出建立横向关系的第一步。
慢慢一步一步地,缩短关系的距离,保持在既不靠得太近,但又伸手可及的距离。
最终让自己变得自由、幸福!
我是星空,喜欢我的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让我们共同进步,一起获得更好的幸福生活吧!
(图片来自Pexels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