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死于自己人之手
1. 麴义:
生平经历:起初,麴义作为冀州牧韩馥的部将,掌握着一支精锐的私人武装,也就是“先登死士”,作战能力极强。然而,韩馥这个人性格怯懦且缺乏谋略,难以让麴义信服。后来袁绍想要夺取冀州,麴义便顺势背叛了韩馥,转投袁绍麾下,成为袁绍帐下的一员猛将。在界桥之战中,麴义率领八百先登死士,面对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这样的精锐骑兵,毫不畏惧,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将士们的勇猛,成功大破公孙瓒,还斩杀了公孙瓒的大将严纲,经此一役,公孙瓒的势力受到重创,而袁绍则得以巩固并扩大在冀州的统治,麴义也因这场战功声名大噪。
死亡原因:但随着战功的累积,麴义开始变得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对袁绍也渐渐不再像从前那般恭敬顺从,甚至可能有了一些不轨的心思,行为上也越发放纵,这引起了袁绍的猜忌与不满。袁绍本就是一个有雄图霸业之心,对麾下势力把控欲很强的诸侯,自然不能容忍麴义这样的存在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于是寻了个由头,便将麴义斩杀,以绝后患。就这样,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名将,最终死于自己所投靠之人的手中。
2. 刘封:
生平经历: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的外甥,因为刘备当时还没有子嗣,便将刘封收为养子。刘封武力过人,性格刚猛,跟随刘备入川作战时,展现出了勇猛善战的一面,立下不少战功,后来在汉中之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凭借战功逐渐崭露头角,深受刘备器重,被委以镇守上庸等地的重任。
死亡原因:然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多次向刘封和孟达求援,希望他们能够出兵相助,可刘封听信了孟达的蛊惑,没有发兵救援关羽,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丢失,这无疑让刘备对刘封心生不满。此后,孟达又因害怕被刘备治罪而叛逃至曹魏,刘封不仅没能及时挽回局面,还折损了孟达这一部将,导致上庸等地的局势变得不稳定。再加上诸葛亮考虑到刘封性格刚烈勇猛,日后恐怕难以驾驭,便向刘备进言,认为刘封留着会是个隐患。刘备权衡再三,最终狠下心来,赐刘封自尽,一代猛将就此陨落,实在令人惋惜。
3. 张飞:
生平经历:张飞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情同手足,是蜀汉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蜀汉五虎上将中的一员猛将。他为人勇猛无比,手持丈八蛇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万夫不当之勇,长坂坡之战中,他仅率二十余骑断后,据水断桥,对着曹军大喊,吓得曹军无人敢近前,为刘备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其勇猛之名更是威震四方。在蜀汉建立的诸多战役中,张飞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刘备集团扩充地盘、稳固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
死亡原因: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被东吴杀害,张飞听闻此噩耗,悲痛欲绝,发誓要为关羽报仇雪恨。但张飞脾气暴躁,平日里就常常打骂士卒,在这情绪极度悲愤的时刻,更是变本加厉,对待麾下的将士越发严苛,手下的士兵们都对他又惧又恨。在出兵东吴前夕,张飞命令部将张达、范强在限定时间内准备好白旗白甲,用于全军挂孝出征,可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任务,二人担心完不成任务会被张飞处死,于是便起了杀心,趁张飞熟睡之际,潜入营帐,将张飞杀害,并割下首级,投奔东吴而去,张飞就这样死于自己部下之手,令人扼腕叹息。
4. 魏延:
生平经历:魏延本是刘备的部将,他以部曲身份跟随刘备入蜀,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深得刘备的赏识与信任。刘备攻下汉中后,出人意料地没有选择让张飞镇守汉中,而是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将镇守汉中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魏延也不负所托,在镇守汉中的十余年时间里,把汉中防线打造得固若金汤,让曹魏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诸葛亮北伐时,魏延作为重要将领,也多次提出奇袭子午谷的计策,虽然未被诸葛亮采纳,但也足见其军事谋略和进取之心。
死亡原因:魏延性格高傲,与蜀汉军中的不少将领都相处不太融洽,尤其是和杨仪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常常发生争执。诸葛亮在世时,还能压制住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其不至于影响大局。但诸葛亮一去世,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瞬间爆发,魏延主张继续北伐,不愿听从诸葛亮临终前安排的撤军命令,而杨仪则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撤军,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魏延所部不敌杨仪,在败逃途中,被杨仪派马岱追上斩杀,死后还被杨仪以谋反的罪名夷灭三族,一代名将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着实可悲可叹。
5. 邓艾:
生平经历:邓艾出身寒门,自幼胸怀大志,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一步步在曹魏军中崭露头角。他多年来一直在曹魏的西部边境与蜀汉对峙,对当地的地理形势、军事部署等情况都了如指掌。在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时,邓艾提出了偷渡阴平这一极具冒险性但又堪称绝妙的计策,他率领着一支奇兵,翻山越岭,穿越人迹罕至的阴平小道,绕过了蜀汉重兵防守的剑阁等地,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江油,打了蜀汉一个措手不及,随后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成都,迫使刘禅开城投降,蜀汉就此灭亡,邓艾也因这一奇功而声名远扬,成为了曹魏的大功臣。
死亡原因:然而,正所谓“功高震主”,邓艾立下如此不世之功,让司马昭对他产生了猜忌和忌惮。而同在军中的钟会,本身就嫉妒邓艾的功劳,又怀有野心,便趁机向司马昭诬陷邓艾有谋反之心。司马昭听信了钟会的谗言,下令将邓艾收押。卫瓘当时被派去捉拿邓艾,为了防止邓艾逃脱或者日后报复,在将邓艾父子擒获后,便派人将他们杀害,就这样,灭蜀的大功臣邓艾最终死于自己人的阴谋陷害之下,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6. 张郃:
生平经历:张郃原是袁绍的部下,在官渡之战时,因袁绍听信谋士郭图的谗言,怀疑张郃作战不力,张郃担心被袁绍惩处,于是转投曹操麾下。曹操对张郃的到来十分欢迎,将他视为重要的将领,张郃也确实不负所望,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成为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无论是在对抗蜀汉还是东吴的战场上,张郃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作战经验丰富,善于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制定战术,是曹魏军中的一员得力战将。
离奇死亡
1. 马超:
生平经历:马超出身于西凉的军事世家马氏家族,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西凉地区有着极高的威望,麾下有一支精锐的西凉铁骑,战斗力极强。起初,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起兵反抗曹操,在潼关之战中,曾打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差点就命丧马超之手,其勇猛之名威震天下。然而,后来马超中了曹操的离间计,与韩遂反目,最终兵败,只得投靠张鲁。但在张鲁处,马超也未得到真正的信任和重用,又听闻刘备正在招揽天下英才,于是便转投刘备。
死亡原因:加入蜀汉后,虽然刘备对马超表面上礼遇有加,封他为骠骑将军等高位,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予他太多实际的兵权,也很少让他参与重要的军事决策,或许是出于对马超的忌惮,毕竟马超在西凉地区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影响力。马超空有一身本领和满腔抱负,却无法施展,心中一直郁郁寡欢,再加上家族几乎被曹操屠戮殆尽,亲人离散,这些痛苦的经历始终萦绕在他心头。长期的压抑和痛苦使得马超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蜀汉章武二年,年仅四十七岁便郁郁而终,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2. 于禁:
生平经历:于禁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他很早就跟随曹操,为人忠诚、严谨,治军有方,深受曹操的信任和器重。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诸多战役中,于禁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善于带兵作战,战场上沉着冷静,能很好地执行曹操下达的各种军事命令,是曹操倚重的得力战将。比如在宛城之战时,曹操的军队遭遇突然袭击,一片混乱,其他将领的军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和逃散情况,唯有于禁的部队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军纪,且临危不乱,有序地组织防御和撤退,为曹操稳住了阵脚,经此一役,曹操对他更加赞赏有加。
死亡原因:然而,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奉命率领七军救援被关羽围困的樊城,却遭遇了罕见的大雨,汉水泛滥,导致他的军队被水淹,陷入绝境,最终无奈之下,于禁向关羽投降。这一投降的举动,让于禁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也让曹操深感失望和痛心。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于禁又落入了孙权之手,孙权为了向曹丕示好,将于禁送回了魏国。回到魏国后,于禁已经是饱受争议和羞辱的对象,曹丕表面上安慰他,实则对他的投降行为十分鄙夷,还命人画了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的画来羞辱他,于禁看到这些画后,羞愤难当,原本就因多年征战而积劳成疾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不久后便病逝了,结束了这充满争议的一生。
3. 吕蒙:
生平经历:吕蒙年少时便投身军旅,起初他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不过凭借着在战场上的奋勇拼杀,也逐渐积累了战功,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后来,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勤奋读书,学识大增,谋略也日益精进,从一个单纯的猛将逐渐成长为一名有勇有谋的统帅。他在东吴多次战役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袭取荆州一战中,吕蒙采用白衣渡江之计,率领吴军伪装成商人,悄无声息地渡过长江,出其不意地夺取了荆州,斩杀了关羽,为东吴立下了不世之功,使得东吴的势力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也让蜀汉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死亡原因:但令人奇怪的是,就在夺取荆州后不久,吕蒙便突然去世了,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当时东吴地区爆发了瘟疫,吕蒙不幸染上疫病,最终医治无效去世;也有人认为吕蒙是因为长期为军事谋划操劳,积劳成疾,身体不堪重负而离世;还有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说法是,吕蒙斩杀关羽后,被关羽的鬼魂索命而死,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并无实际依据。总之,吕蒙的突然离世十分蹊跷,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让东吴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将领。
4. 孙策:
生平经历: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孙权的长兄,他自幼胸怀大志,勇猛果敢,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天赋,被人称为“小霸王”。孙坚去世后,孙策凭借着父亲留下的旧部以及自己的威望,在江东地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他先是屈居袁术麾下,积累力量,随后看准时机脱离袁术,率领着自己的军队,一路征战,先后击败了刘繇、严白虎等诸多江东割据势力,迅速在江东地区站稳脚跟,统一了江东大部分地区,为孙吴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孙吴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
死亡原因:然而,就在孙策的事业蒸蒸日上,准备进一步大展宏图之时,却遭遇了意外。在一次外出狩猎时,孙策遭到了许贡三门客的伏击,被他们用弓箭射中面部,身受重伤。虽然当时经过救治保住了性命,但伤势过重,且箭上可能有毒,导致孙策的身体每况愈下,没过多久便英年早逝了,年仅二十六岁,他的突然离世,让整个江东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也使得孙吴政权的发展一度面临诸多变数。
5. 太史慈:
生平经历:太史慈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将。他最初是刘繇的部下,在刘繇与孙策的交战中,曾与孙策有过一场精彩的单挑,两人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其武艺高强可见一斑。后来刘繇兵败,太史慈被孙策生擒,孙策十分欣赏太史慈的勇猛和忠义,亲自为他松绑,将他收归麾下。太史慈感于孙策的知遇之恩,从此便忠心耿耿地追随孙策,为其效力。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太史慈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凭借着他出色的武艺和军事才能,帮助孙策击败了不少敌人,立下了不少战功。
死亡原因:建安十一年,太史慈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一岁,对于他的具体病因,史料记载并不详细。但太史慈一生壮志未酬,他原本期望能够在这乱世之中,凭借自己的本领为明主效力,建功立业,可还未等实现自己的抱负,便被病痛夺去了生命,临终前想必是充满了遗憾,他的离世也让孙策乃至整个东吴都失去了一位得力的战将,令人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