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不辅导作业时父慈子孝,一辅导作业便鸡飞狗跳,这句广为流传的网络流行语,道出无数家长育儿时面临的共同难题。
辅导孩子功课,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对于北京大学副教授来说,这个难题尤为突出,甚至让他这位曾经的“神童”也感到束手无策。
他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自己和妻子都是北大高材生,女儿的学习却如此吃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信源:北大教授与“学渣”女儿 2022-03-30 七一客户端
高压教育2020年9月,丁延庆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垫底。
随后老师发来的一段英语课视频,更是让丁延庆感到震惊,女儿在课堂上完全不在状态,要么发呆,要么做小动作,对老师的讲课内容充耳不闻。
于是那时丁延庆逐渐开始意识到,女儿的学习问题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为了帮助女儿迎头赶上,丁延庆决定亲自出马,对女儿进行“魔鬼式”辅导。
从10月份开始,他每天早上7点半就骑着自行车送女儿上学,利用路上的20分钟给女儿复习功课和预习新知识。
下午4点半放学后,他又把女儿接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
然而,这段辅导作业的经历,却成了一场父女间的“拉锯战”,最初女儿还比较听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
父女俩经常因为学习问题发生争吵,甚至大呼小叫,办公室里的“鸡飞狗跳”也成了楼里同事们的“日常”。
经过两个月的强化训练,女儿的成绩确实有所提高,不再是班里的倒数第一了,但这短暂的“胜利”并没有让丁延庆感到欣慰,反而让他更加忧虑。
他发现,女儿在学习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开始厌学。
有一天,女儿用天真无邪的大眼睛望着丁延庆,问道爸爸妈妈爱我,是因为我学习好么?
那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高压教育,不仅没有激发女儿的学习兴趣,反而让她对学习产生了恐惧,甚至让她误以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丁延庆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他意识到,强迫女儿学习,只会让她更加焦虑和反感,甚至会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他想起自己儿时的经历,虽然他是个“神童”,但母亲对他的高期望和严厉管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不希望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思考,丁延庆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高压教育,让女儿回归“野生”状态。
“放养”教育丁延庆的妻子在云南工作,女儿之前一直跟着母亲生活,接受的是一种相对“放养”的教育模式。
在女儿上小学之前,她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学前教育,可以说是“零基础”入学,这与北大附小竞争激烈的学习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导致了女儿入学后学习上的不适应。
丁延庆的“放养”教育理念,源于他对女儿天性的尊重,以及他对过度教育的反思。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不应该被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所束缚。
他反对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认为这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不仅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还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丁延庆的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内卷”严重的教育环境下,显得格外另类。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超前教育”。
而丁延庆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让女儿“自由生长”,这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
随后丁延庆的同事们也对他的做法表示不解,他们认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如果孩子不努力学习,将来很难有出路。
尤其是在北大附小这样的学校,周围的孩子都非常优秀,如果女儿不努力,很容易被落下。
然而,丁延庆并没有被这些质疑的声音所动摇,他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但最终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他相信只要给女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她最终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展现出自己的光芒。
选择和解丁延庆的教育理念转变,也源于他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他回忆起自己儿时背字典的经历,虽然这让他成为了学校里的“学霸”,但也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意识到,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绩。
他坦言,自己曾经也对女儿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够像自己一样优秀,甚至超越自己,但随着女儿的成长,他逐渐意识到,女儿并非天才儿童,而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他开始接受女儿的“平庸”,不再强求她一定要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
丁延庆将这种接受女儿现状的心态,称为与“天道”的和解,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就像农民的儿子更容易超越父辈,而教授的女儿超越父辈的概率则相对较低。
这并非宿命论,而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尊重。
丁延庆的妻子也认同他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健康、有价值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学习机器。
他们不再逼迫女儿学习,而是鼓励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她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寒假期间,丁延庆夫妇彻底放下了对女儿学习的焦虑,让她自由自在地玩耍,享受童年的快乐,他们发现,女儿在没有了学习的压力后,反而更加活泼开朗了。
她开始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现出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丁延庆意识到,真正的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学习,而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他开始尝试以多种方式引导女儿学习,诸如带她参观博物馆、阅读趣味书籍、开展科学小实验等。
他发现女儿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方法。
笔者认为丁延庆的教育理念或许不是适用于所有家庭的“万能钥匙”,但他对女儿的尊重和理解,他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探索,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和借鉴。
在教育的道路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