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二总是观众的心头好。比如《知否》中的齐衡。
齐衡和盛明兰之间的错过,是不少剧迷的遗憾。而造成这种遗憾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齐衡的母亲平宁郡主。
于是,平宁郡主这个人物成了一个负面角色。
今天就来讨论——平宁郡主是不是一个狠心的母亲?
我的看法是,尽管平宁郡主棒打鸳鸯,但她忍痛棒打鸳鸯的动机,都是努力防止自己的家庭滑向阶层下沉的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平宁郡主的家族再无强悍的中流砥柱可以支撑门庭了。
平宁郡主出身显赫。她是襄阳侯的独女,还受封郡主,和皇家有很深的渊源。夫家也是显赫的齐国公府。可以说平宁郡主身处这个国家最高的社会圈层之一。在她之上,只有皇室宗亲了。
但平宁郡主也有自己的隐忧。
她娘家没有亲生兄弟。按照古代继承法则,等到她父亲过世之后,娘家的爵位襄阳侯就要过继给旁支兄弟。而这个未来的襄阳侯,和平宁郡主这个出嫁女的关系不会太亲密。
平宁郡主毕竟是亲生的,老襄阳侯把大部分的私财都给了她。嗣子只能落得一个爵位和一部分不能动的祖产,心中肯定会有疙瘩。
父母尚在,娘家始终是留守的家;父母去世,再无归处。
到了齐国公府这边,情形差不多类似。在剧中,齐衡的父亲就是齐国公。而在原著中,齐家的情形更为复杂一些。齐衡的父亲是老二,爵位是属于齐衡的大伯和堂兄的。而平宁郡主和大嫂的关系很僵。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宁郡主就很操心齐衡的未来。齐衡能继承的家资丰厚,但外祖家和本家都靠不上,没有任何助力。
这样的情况,就好比怀璧其罪,危机重重。
齐家此时已经处于一个家族的波峰期。一个处于波峰的家族,却人丁单薄,后继乏力,就必须寻求外力的帮助。获得稳妥助力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联姻。
所以,平宁郡主对齐衡未来妻子的设定就是——门第显贵,能够帮扶到齐衡。
齐衡的父亲理解儿子齐衡对盛明兰的心意,一度想要成全,理智上却不得不认同平宁郡主的做法。齐衡的三任妻子——嘉成县主、大族申氏嫡女和庆宁大长公主的嫡孙女,都为齐衡的前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平宁郡主拼命帮齐衡找势力强悍的老婆,除了目光清醒不想让家族走下坡路,一片慈爱之心想让儿子未来仕途走得轻松一些之外,还在于她本人的高傲和好胜心。
齐衡的父亲一度心软,想劝说平宁郡主顺了齐衡的心意。但平宁郡主却不愿意,她问自己的老公:“你愿意叫你儿子讨个五品官的庶女做儿媳?”
齐父再不言语。
这里就很清楚了。齐家和盛家门第过于悬殊,即使他们能接受,社交圈的风言风语都能让他们尴尬死。
其实以齐家的家世,以及齐衡个人的资质,阶层下滑,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在平宁郡主这种目光精准、脑子清醒的人看来,一个家族一旦走上下滑的道理,就没有回头路了。而打开下坡起点的人,还是她的儿子,她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平宁郡主帮齐衡挑的三个媳妇,每一个都带来天大的好处。即使齐衡不喜欢,却不无法反驳母亲的安排,因为在理智上他也认同母亲的安排,是真心为他好。
平宁郡主的做法,其实也符合《知否》的一条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原著中,平宁郡主其实挺喜欢明兰。她觉得盛家几个女儿中,属明兰品貌最为出众,惹人喜欢,可惜门第悬殊过大,没有缘分。而在剧中,不少达人就分析过,邕王妃好奇明兰是何等人物足以让齐衡动心时,平宁郡主不动声色地邕王妃面前护住明兰,不然明兰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荣飞燕。
她不是没有看到明兰的优秀和好处,只是她对独子齐衡的爱护和规划,让她有些狭隘,不敢冒险——她不敢动用自家的资源去培养托举出一个优秀的媳妇,她要的是用媳妇家的资源帮扶儿子。
她想要维持一个家族的地位,让齐衡的人生路更轻松一些。从这个动机来看,她阻止齐衡和明兰结合,谈不上邪恶。
平宁郡主的行为逻辑和动机,就好像如今一个又一个努力鸡娃的拼命老妈。这些老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可能比自己当初读书的时候还要拼命。这不局限于攀比,更多是要托举起孩子和家庭的未来。
遗憾的是,平宁郡主的完美规划,造成了齐衡一生的心结。人人都知道,孩子的路,最好要自己走,但父母浓缩的爱,能让几个父母淡然做到放手呢?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