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去世后,子女力辟俩谣言:一条有关主席,一条涉及贪官

有家高定吖 2025-03-15 17:20:52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这位开国元老,就是薄一波。他曾经在战乱年代带兵打仗,在和平年代又出任中国首任财务部部长,毛主席曾经称他为经济战线的“四大名旦”之一,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很大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在他的晚年却饱受流言困扰。这些流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说他曾为贪污犯张子善说情,二是在19次谈话中否认了自己的信仰。

直到薄一波去世后,其子女才正式澄清,没为张子善说情,也没19次谈话。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流言是如何起来的?

【忠肝义胆薄一波】

薄一波1908年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时候的他非常顽皮,因为个子高主意正,从小村里面的孩子王。

但是薄一波的童年并不都是快乐的,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普通百姓的生活更是不好过,薄一波家庭贫苦,还欠有一大笔外债,连刚出生的弟弟都没能留住,这些凄苦的经历在童年的薄一波心里落下了深深的烙印。

但是尽管如此艰苦,薄一波的父亲还是坚信: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

薄一波最后走上革命道路也离不开父亲的支持。在年少求学阶段,他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有一次报纸被寄回了村里,就有流言蜚语说薄一波加入了共产党。父亲听到这样的话并没有着急,反而说:“穷人不找共产党找谁。”

父亲的信任始终支持着薄一波,经历过五四运动后的薄一波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了,于是在1925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为党无私奉献的一生。

1936年,28岁的薄一波被组织派往山西,与地方势力阎锡山一起开展抗日活动,阎锡山对阎锡山很欣赏这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他这时正打算招收士兵,扩大兵团,于是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薄一波。

考虑到兵团一旦形成,阎锡山的势力过大对将来的革命事业会造成很大的阻碍,薄一波便想在士兵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

这一想法遭到阎锡山的强烈反对,但是薄一波并没有就此放弃,他采取考试的方法,一边吸引一批有文化的并且具有爱国精神的青年报名,一边在考试内容上做文章。

他在阎锡山规定的必考题目的基础上,掺杂了一些抗日救亡的题目,录取的时候,那些能做对抗日相关题目的都录取,相反,做对其它题目则不予录取。

就这样,薄一波在阎锡山的眼皮子底下选拔了一支极具爱国主义思想的进步青年,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这支队伍又不断的壮大,开创了山西太岳抗日根据地,八年中,战斗无数,为解放中国洒下了无数热血。

1943年,薄一波赴延安参加会议,这也是他与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对于薄一波,毛主席早已久仰大名,他拉着比一比的手反复说着“如履薄冰”,两人相谈甚欢,整整8个小时才结束。不久之后,37岁的薄一波又在毛主席的力挺之下成为了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亲自点将,任命薄一波为中央财委副主任,薄一波一上任就着手稳定物价,主抓“两黑一白”。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建国物价物价平稳,实现了财政经济的统一。

紧接着,新中国成立之后,薄一波出任财政部部长,与陈云一起干了一件大事——调整工商业,短短两三年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经济发展正式进入正轨。

在改革开放中,薄一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应邓小平在改革上对经济做出的要求,年过六十的薄一波亲自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走访。

在薄一波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十年里,他兢兢业业,不仅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在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宏伟蓝图里,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那么,这样一位对中国有着卓越贡献,又被曾毛主席盛赞的元老,又是因何被造谣的呢?

【谣言始末】

事情还要从刘青山与张子善的一桩贪污案说起,这起案例非常典型,涉案人员均为开国功臣,因此,又被称为“共和国第一贪腐案”。

那么,这起贪腐案与薄一波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新中国刚刚成立,张子善和刘青山二人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搞经营”,挪用公款搞“投资”,并且私生活极度奢靡,完全是为了个人享乐。

两人在天津地区一手遮天,本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这时一位名叫李克才的人实在看不不下去了,便将事情捅了出去。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当时新中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于是经党内成员的投票表决,刘、张二人被判处死刑。

毛主席在考虑到这件事情的严重影响后也同意了这个审判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在还没有正式公布判决之前,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老领导黄敬曾经找到薄一波,希望他能去劝说毛主席,让毛主席看在战争年代,刘、张二人也曾经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从轻发落。

同为革命战友,在对方的万般恳求下,薄一波向毛主席转述了黄敬的话。

可是这件事情不知怎么就被人传成了,薄一波为贪污犯刘青山和张子善求情,这使得身为财政部长的薄一波陷入了舆论漩涡,也是他生前没能洗刷的耻辱。

除此之外,有心之人,在薄一波生命垂危之际,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他。在谣言中提到,2005年,在19次谈话中,薄一波全盘推翻了自己的信仰,否定了自己的立场,以及对毛主席进行了否定。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薄一波只是对这些谣言一笑置之并没有做任何回应。

也许是博一波的不回应助长了有心人的气焰,也有人开始怀疑事情是否属实,终于,在薄一波去世后,他的子女不忍父亲忍受冤屈,站出来发声了。

【薄一波是清白的】

首先薄一波的子女反驳了父亲为张子善求情的事情,严厉指责这根本是捕风捉影,歪曲事实,并且拿出了证据予以佐证。

首先,当时为张子善和刘青山求情的是和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而薄一波与张子善的关系并不算亲厚。

其次,求情者求助的直接对象是当时的天津市委书记黄敬,与薄一波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当时张子善贪污案件的很多当事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黄敬对于两个人的判决结果也十分惋惜,他又是张、刘二人的直接领导,一时起了恻隐之心也未可知,于是便想再向毛主席争取一次机会。

又正值薄一波任华北局第一书记,黄敬便转而向薄一波求情,希望他能帮忙求情,薄一波也很为难,他说:“这件事情已经被定下了,再提起来恐怕不好。”

但最终,薄一波还是转述了“枪下留人”的请求,毛主席听完说到:“正是因为二人功劳高,才不能轻轻放过,绝不能让用鲜血换来的江山变了颜色。”

在薄家人有理有据的证明中,这段谣言才渐渐散去。

关于19次谈话,薄家人也做了反驳,谣言说的是2005年的事,当时的薄一波已经97岁高龄了,此时他已经整日卧病在床,根本没有力气也没有精神去说那些话了。

此外薄家人还拿出了薄一波与毛主席关系亲厚的证据,在战争时期,两人是惺惺相惜并肩作战的战友,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始终对薄一波委以重任,而薄一波也始终支持毛主席的每一项决定。

于是,薄一波否定毛主席,否定信仰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为什么薄一波生前不曾为自己辩驳一句呢,或许是相信那句清者自清,又或许这正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不屈的气节。

【小结】

薄老一生为国为党奋斗80余年,他既参与了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又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还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发展,一生功绩不可磨灭。

同时他也见证了中国21世纪的辉煌,忆往昔,丰功伟绩,看今朝,真情依旧。

我们要牢记革命前辈的无悔付出,珍惜如今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向薄老致敬!

0 阅读:42
有家高定吖

有家高定吖

有家高定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