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的样式

丽旭聊文化 2023-02-25 05:19:03

明清时期,大约有上亿件瓷器运往了欧洲。特别是明末清初,欧洲人都以拥有中国的瓷器为时尚。一时间,在欧洲的上流社会,中国瓷器甚至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15—16世纪,由于中国瓷器精美和稀有,且又极为昂贵,贵族们只把重金得到的瓷器用于陈列,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把瓷器作为室内陈设和装饰,还成为炫耀财富的手段,王公贵族盛行用陶瓷来美化建筑的内部空间,墙壁、天花板和窗前凹处都用瓷镶嵌,还往往借瓷器特有的光和镜子的反光相配合,在室内造成一种错综的光影效果。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有专门陈设瓷器的中国厅;德国皇后更是把中国瓷器视为艺术品收藏于德累斯顿的瓷馆;西班牙皇宫当时收藏有中国瓷器3000余件。景德镇外销瓷的样式大致有三种:

中国传统器型

新航线开辟的早期,欧洲商人直接购买中国的日用瓷器,如各式瓶、壶、罐、尊、碗、盘、杯等,而且以陈设瓷为主。康熙时期的将军罐和触式瓶成为西方人喜爱的陈列器,后逐步形成三件将军罐和两件触式瓶的五件套固定组合,器型也演变成瘦长型,这种固定组合的五件套瓷器一般摆放在壁炉上。

中式器型改装器

一些中式造型的瓷器运到欧洲后,被加装金属配件改装成适合欧洲人饮食习惯的造型。最早出现在欧洲的中国瓷器物美价廉,它们经常与其他异域珍品一起被王室和贵族陈列在特制展柜或住所内。一些瓷器被加装银配件,一方面为了凸显其价值,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欧洲人习惯的器型。如下图这件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的加装银支架杯,杯身本是明嘉靖年间景德镇生产的内青花外红彩贴金碗,1583年被人从土耳其带到德国慕尼黑加装了鎏金银支架,成为欧洲流行的圣杯样式。

又如下图这件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的银托架执壶,器身本是一件万历年间景德镇生产的青花军持,进入英国后,在1600—1610年间被安装了带盖银托架和兽首形银流,变成了一件实用的执壶。此类被改造的中国瓷器在欧洲十分常见,金属工艺与瓷器的完美结合,也是中国工艺与西方工艺的完美结合。

欧式器型

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人发现使用的铁质餐具易生锈朽毁,不易清洗,而瓷器又漂亮又易清洗保存。贵族和富豪餐饮又极为奢华,讲排场,普通的一顿饭下来,就需要数百件瓷器,皇家竟达2000件以上。

中国瓷器温润洁白,又轻又透,装饰艳丽,欧洲人开始向中国景德镇大批量定烧日用瓷,欧式的日常用器开始增多,如啤酒杯、双颈调味瓶、酒壶、冰酒器、咖啡壶、剃须盆、甜点台、大型汤盆、烛台、香水瓶等瓷器。中国工匠并不知道这些器物是干什么用的,只是照样制作。这些纯外销订货的产品在国内几乎不见。

托比杯是一种啤酒杯,是英国最典型的陶瓷设计之一,造型为一个戴着三角帽,穿着燕尾服,端着酒沫外溢的单柄杯的坐姿饮酒者形象。

再如上图这件白瓷托比杯是清代中国德化窑烧制的。到中国定制如此地方特色造型的瓷器,说明市场需求量是有利可图的。尽管这样的杯子造型是淳朴的乡间饮酒者,但在伦敦小瓷器店有售,说明它也受到大都市市场的青睐。

0 阅读:10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