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Hamas)于7日清晨发起突袭,让以色列时隔半世纪再次进入全面战争状态,加沙地区陷入战火之中,双方死伤惨重,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明言,国家已进入战争的“进攻阶段”,会不受限地向对方攻击,“我们要打断敌人的骨头,要使他们屈服,直到他们乞求我们停止。”这股以巴双方的血海深仇,原来最早可以追溯至一个世纪之前。
过去数十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将以巴冲突形容为最棘手和複杂的政治僵局。历史上,犹太人在二战时期遭到纳粹迫害后,发起返回祖先土地建国的犹太复国运动,意图移居至巴勒斯坦地区。然而,巴勒斯坦的首都耶路撒冷同时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圣地,地位至关重要,且该地区也有众多的阿拉伯人需要国家。
这一切可以从一个多世纪前说起,当时的巴勒斯坦原本是在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1917年11月,时任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Arthur Balfour)写了一封信给英国犹太社区的代表人物罗斯柴尔德(Walter Rothschild)。这封简短信函的内容却对巴勒斯坦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信中英国政府承诺“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便利;这封信被称为《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以巴冲突可以从以色列的立国及其之前的一段历史说起。
《宣言》透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帝国主义的思维,当时英国的战事陷入胶着,因此急需一个盟友,确保日后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受到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游说,相信支持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有利于英国的战略利益。《宣言》发布的一个月后,英国军队占领耶路撒冷,并于隔年控制整个巴勒斯坦。
1917年的巴勒斯坦仍在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
在英国支持下,犹太人掀起几次“回归浪潮”。1930年代,犹太人口的持续上升,导致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爆发衝突。在这段期间,泛阿拉伯主义者发动过多次暴动,矛头直指英国军队和殖民主义。在多年的阿拉伯起义中,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人被杀、数万人受伤,还有数千人被监禁。
在国际社会同情犹太人的大环境下,联合国成立后第一个执行的计划便是协助犹太人复国。联合国通过《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巴勒斯坦人能保有45%领土,其馀55%领土则必须分割给犹太人,以色列接着于1948年正式建国。
巴勒斯坦地区被迫让出家园的阿拉伯原居民,只能逃到加沙地区、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国家,这称之为“大灾难”(Al Nakba)。巴勒斯坦民众的不满,最终获得阿拉伯各国的支援,由埃及、约旦、黎巴嫩、敍利亚、伊拉克组成阿拉伯联盟,于1948年对以色列发起“第一次以阿战争”。
第一次以阿战争中,以色列成功守住并反击,且在后续的多次以阿战争中佔据了上风。在签订停战协议后,以色列的领土也随之增加,让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变得越加渺茫。经过多番失败后,许多阿拉伯国家逐渐放弃帮助巴勒斯坦人建国的想法,却也使得巴勒斯坦人转而寻求激进组织如哈马斯的合
二战的历史使得国际社会普遍倾向支持以色列立国及犹太人回归浪潮。(National WW2 Museum)由于以巴双方常年未能达成和平协议,两个民族互相指责对方,并在随后的数十年中爆发了更多的冲突和战争。
关键的1967年提到以巴冲突,发生于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或许至为重要。当年6月,以色列在与阿拉伯联军的六日战争中占领了历史上巴勒斯坦的其他地区;包括东耶路撒冷、叙利亚戈兰高地和埃及西奈半岛。大多数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代则居住在加沙和西岸,还有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周边国家。以色列方面不允许他们返回故土,因这将对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的存在造成威胁,可能导致其解体。
以色列其后建立了一个两级制度,犹太定居者享有以色列公民的所有权利和特权,而巴勒斯坦人则不得不生活在军事占领之下,被歧视及被禁止任何形式的政治或公民表达。
约旦河西岸现时名义上由巴勒斯坦当局控制,但实际上处于以色列占领之下。(Getty)
今天,约旦河西岸名义上由巴勒斯坦当局控制,但实际上处于以色列佔领之下。加沙地带则由哈马斯控制,受到以色列的封锁,但未受到地面军队的佔领。 虽然以色列已经从加沙地带撤出,但仍然佔据着西岸。目前,联合国仍然将该地区视为被佔领土;以色列声称整个耶路撒冷为其首都,但巴勒斯坦人则主张东耶路撒冷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美国是少数承认以色列对整个耶路撒冷城拥有主权的国家之一。
在过去50年中,以色列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许多定居点,目前有超过60万犹太人居住在这些地方。巴勒斯坦人认为这些定居点违反了国际法,并成为实现和平的障碍,但以色列对此持否定态度。
2000年至今冲突不断…踏入21世纪,当时利库德集团(Likud)于2000年9 月对阿克萨清真寺大院进行了挑衅性访问,并在耶路撒冷老城及其周围部署了数千名安全部队。这导致巴勒斯坦抗议者与以色列军队之间的衝突在两天内造成 5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00 人受伤。此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武装起义,期间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经济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2000年代,以色列开始修建隔离墙图为2005年 8月一些巴勒斯坦人威胁要对强行迁移采取最后的抵抗。
后来,以色列重新占领了巴勒斯坦当局管辖的地区,开始修建隔离墙,并大肆修建定居点,破坏巴勒斯坦人的生计和社区。
以色列及后于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21年对加沙发动了四次旷日持久的军事攻击。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人被杀害,其中包括许多儿童,数以万计的房屋、学校和办公楼被摧毁,数十万人流离失所。然而,由于以方的围困,钢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无法运抵加沙,重建几乎没有可能。
至于日前衝突爆发的根本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两国方案”的实现遭到挫折,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自从以色列的六党联合政府于2022年12月成立以来,以方一直积极扩建定居点,加剧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矛盾,引发了巴勒斯坦民众的愤怒情绪。这一情绪为哈马斯提供了契机,透过武力解决以巴问题。
过去数十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将以巴冲突形容为最棘手和复杂的政治僵局,图为耶路撒冷。
另一方面,以色列国内政局的不稳定也助长了冲突。内塔尼亚胡政府因在去年推动司法改革而遭到国内民众的反对,导致政局动荡,并引发了对国家政治前景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但令部分以色列军警对内塔尼亚胡产生了不满情绪,还影响了国内安全部门对外部威胁的评估。
最终,哈马斯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在 10月7日发动代号“阿克萨洪水”军事行动,向以色列发射超过5,000枚火箭弹,并派遣武装人员进入以色列南部领土。以色列国防军随后对哈马斯进行了空袭报复,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内塔尼亚胡9日发表电视讲话,称哈马斯的暴行与恐怖组织ISIS如出一辙。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展开的猛烈攻势只是刚刚开始,未来几天的行动“将为敌人几代人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