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女子搭建的流浪猫窝屡遭破坏,说明大多数人反对投喂流浪猫。从法律的角度来讲:《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小区公共空间任何人不得擅自占用。女子搭建流浪猫属于是擅自霸占小区公共空间,属于违法行为。
侠士把流浪猫窝摧毁,是在及时制止女子侵占小区公共空间的违法行为。《民法典》中也明确规定:喂食的流浪猫如果伤了人,投喂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有识之士进一步建议:目前的民法典只从事后惩罚的角度做出了规定,以后更应该明文规定禁止投喂流浪动物。
从道德的角度来讲:小区不是你的私人空间,女子搭建猫窝是一种自私缺德的行为,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讲:流浪猫是生态杀手,流浪猫每年要伤害无数的小鸟等小动物。全球范围内野猫已经造成了大量的物种危机。
女子搭建流浪猫窝是一种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从宣传的角度:不应该把喂猫的人树立成正面形象。要旗帜鲜明地把投喂流浪猫的行为定性为自私而有害的行为。既然《民法典》中明文规定投喂流浪猫需要担责,就已经指明了喂猫不是一件好事。宣传上也应该与民法典的导向一致,都应该对喂食流浪猫的行为进行严厉批判。
喜欢流浪猫可以收养,私自投喂流浪猫虽说算不上违法但也是不道德的,流浪猫这样的外来物种在城市环境势必会挤压原生物种生态位,你不仅不制止这种行为反而还投喂助纣为虐,完全就是给国内真正动保事业添加障碍。
此外,流浪猫叫春吵闹我也是深有体会,恨不得提着棍子下楼给它来一个脑浆迸裂,我这种睡觉比较死的都受不了,如果有老人孩子的话怕是那几天就甭睡觉了。
然后,流浪猫作为哺乳动物,和人类有大量人畜共患病,在住宅区私自投喂会造成流浪猫聚集,对社区其他居民的健康也有很大威胁。
最后,流浪猫根本不需要人为搭窝,没窝活不下去了?那野外的野猫怎么办?有野人给它搭窝是吧?你搭了窝,把附近流浪猫聚集过来,这里面万一冒出来个有病的,那一传就是一窝,然后流浪猫到处跑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有本事搭窝你还有本事一个个地给它们治病打疫苗?如果传染给附近的人怎么办?就算没有生病,猫多了保不齐也会打架啥的,到时候又要扰民了。
国内对流浪猫流浪狗不重视,还有这种野鸡“爱心人士”,觉得自己假惺惺喂个流浪猫流浪狗就是好心人了,那帮子乱放生的货没任何区别。
站在救助的角度上来说,这属于饮鸩止渴。正经的流浪猫救助,都是一个长期的救助。准确地说是一边救助,一边控制猫的种群数量。
比如对这个区域的流浪猫进行登记,分批次做绝育,并找领养。找不到领养的,圈养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从而一边控制种群,一边做救助。
而这种给猫咪做窝,不管其他事情的行为,多多少少是饮鸩止渴。今年你救助了这些猫,这些猫活了下来,明年又生了更多的小猫,并以几何形式增长。这种时候怎么办呢?做更多的猫窝来救助?如果只是这种饮鸩止渴的救助,还不如让自然的力量去筛选流浪猫。让流浪猫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量上。
站在影响他人的角度上,这种行为无疑是自私的。毕竟有喜欢猫的居民,也有不喜欢猫的居民。这些猫不是哪个人的个人财产,小区的用地也属于全小区共有。小区既要尊重养宠物人的权利,比如不能搞禁养。也要尊重不喜欢猫狗的人的权利,比如不能在公共区域搞养殖。
而且站在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如果长期饲养流浪动物,导致流浪动物聚集,动物伤人的话,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所以即使我是一个养猫人,我也非常不赞同这种行为。如果你路过偶尔看到一只猫咪可怜,爱心泛滥的话,你临时给他做口饭吃也没啥。毕竟临时投喂不足以引起流浪动物聚集,也谈不上影响动物种群数量。但是如果你要搞长期投喂,给动物建窝的行为,那就可能涉及到影响他人,影响环境了。如果想长期养这只流浪猫,那么请带回家养。如果没那个条件,就帮其找领养。不要把自己的爱心,建立在他人的不方便上。
很多小区都有流浪猫,至少我住过的两个小区都有流浪猫。跟小区里的流浪猫也有一定的接触,我是养猫人,说起来,我差点就把一只小区里面的流浪小奶猫收养作为第一只宠物猫了。当时挺想养猫,但是家人还没有同意。有天晚上下班回家,楼下一群小朋友叽叽喳喳围着一只小奶猫,猫咪脏兮兮,一只眼睛还睁不开,看着小猫咪好可怜,当时一冲动,就带上了楼。给它用纸箱旧衣服做了猫窝,还给它洗了藻,准备牛奶什么的。
自己当时完全没有养猫经验,以为这么做是爱他、对它好,但是小猫咪一直发抖,有些站不稳,也不喝奶。后来养猫了才知道,这种还没断奶的小猫咪是不会自己喝奶的,当时那种状态身体很弱,又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应激了。
看到猫咪的状态,当时我特别紧张害怕,怕我冲动带它回家是害了它,家人又一直在耳边叨叨不同意收养之类的,于是,只好半夜抱着纸盒,在小区流浪猫经常出入的垃圾桶附近放下小猫,期待他的妈妈能发现它。第二天一早,去查看的时候,小猫咪已经不在纸盒里面了。估计是被猫妈妈带走了,希望它健康吧,就算没长大,至少一直在妈妈身边也是幸福的。
从那以后,我也会偶尔在流浪猫出入的地方投放猫粮什么的。晚上散步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流浪猫在垃圾桶附近的身影,或者是看到流浪猫突然跑到草丛中去了。其实,小区里面的流浪猫,大多数时候都是躲着人类的,天黑人少的时候才会出来翻垃圾桶找吃的。
如果小区的垃圾收集管理做得好的话,流浪猫的数量就会相对少。我前后住的两个小区就是这样,原来那个小区的垃圾桶是多点长期放置,敞开着口,物业环卫人员每日清理一次,流浪猫相对多,而且以部分垃圾桶的附近为据点。后来住的小区,垃圾管理比较好,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并执行垃圾分类,及时拉走。这个小区的流浪猫就很少,极少能看到那么三几个。
小区的流浪猫群体数量少的时候,流浪猫与业主之间的冲突相对较少。族群数量少,就没什么势力,大多时候都躲着人类,也就是发情的时候叫唤,影响业主正常休息。如果流浪猫群体数量庞大,就会有据点,有势力,不那么害怕人类,平时可能也不怎么躲着人,对业主的日常生活可能产生影响,发情的时候,那就更厉害了,估计整个小区都要崩溃。
所以,流浪猫跟业主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在不同小区,可大可小,无法避免。提到的,这位女子出于自己对流浪猫咪的关心,私自在小区内给流浪猫搭建猫窝,一方面是在给流浪猫创造宜居环境,另一方面私自占用了公用资源,她可能当时没有想太多,但是猫窝多次被毁,就应该反思一下了。毁掉猫窝的可能是物业管理人员,也可能是业主,物业人员维护小区内的设施场地的安全规范整洁,是他们的责任,无可厚非。业主维护公共资源,或者表达不满,毁掉猫窝也没什么错,立场不同而已。
我也养猫,也是个爱猫的人,但是我不会在小区给猫咪搭建猫窝,虽然冬天很冷,可能会有些猫咪扛不过去。但是既然是流浪猫,回归自然,就应该遵循自然法则,弱者被淘汰,维持正常群体数量。人为干预,给流浪猫提供更加宜居的条件,势必会壮大小区内流浪猫族群,加剧业主与流浪猫之间的矛盾,这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的破坏。如果实在不忍心,就带回家收养,或者送到流浪猫救助站,或者帮它找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