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书法作品中的牵丝映带——贺知章《回乡偶书》书法墨迹欣赏

禅书愿悟道 2025-03-13 10:34:49

毛主席的书法,技法丰富,百看不厌,并不是因为毛主席是名人所至,而是因为毛主席的书法作品,给到我们学习书法的人士许多书法上的实实在在的技巧,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对我们自己独立创作书法作品,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借鉴、可学习的技能。

一个人的书法,要能打动人心,让人真心欣赏,从内心里认同,除了有很好的书法基本功外,书法作品中的气息、上下左右字体间的连接揖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这个手法,可以称之为书法中的“牵丝映带”。

特别是书法体裁中的行草书,牵丝映带可以称作书法中的灵魂。一幅行草书,没有牵丝映带,就像没有灵魂的僵硬死板、呆滞木纳的死物,有了牵丝映带,就有了生气,有了活力,有了灵魂。

而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在牵丝映带方面,无疑是大师级的手笔,之所以能让人心悦诚服,就是因为毛主席在字体的牵丝映带上,做得极为出色。

这里,我们来欣赏学习一下毛主席书写的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回乡偶书》。

贺知章的这首诗,非常出名,也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一个读书人,都非常稔熟,可谓街知巷闻。

而我们看到毛主席书写这首诗的手迹,可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中的牵丝映带,非常巧妙灵捷,顺其自然而又出奇不意,十分耐人寻味。

开头第一列,起笔的“少”字,露锋入笔,提按精妙,笔画稳定健实,圆润妍丽。

接下去的“小离家老大回”这六个字,上下通过笔锋细丝,串连成一体,非常生动自然,毫无生硬的违和感。连接的线条,虽然细如发丝,却又猷健有弹性,没半点轻浮飘滑的虚弱笔触,十分难得。

特别是“老大回”三个字,大小揖让得体合理,线条变化灵捷,连接顺畅流丽,笔调完美无瑕,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列七个字,表面上看没什么牵丝,只在“鬓”与“毛”之间有一个提笔调锋间的相连。但这几个字,安排得也非常和谐,没有突兀感,字体虽然没有直接相连,而是通过笔锋在空中的映带,引出下一个字。

特是是“鬓”字,要写好难度极大,但在毛主席的笔下,这一个字反而成为了亮点,通过字体内部空间的大小错位避让,运用连续的绞转,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出色,把繁复的笔画,安排得妥妥贴贴。

而这一列最后一个“衰”字,字形虽然不大,书者却又写出了新高度。这个字也是一个难写字,书者运用笔顺、笔调的变换,把平行重复的横画,通过大小、长短、角度的变化,使这个难写字,变得出众出彩,成为学书者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的写法。

第三列的“相见不相识”五个字,又通过牵丝连在一起。

这五个字,连接的难度更大,但书者通过笔锋大角度的翻飞跳跃,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而且连接得十分顺滑流畅,自然得体。特别是“识”字,态势奇崛,笔锋飘逸灵巧,如一舞者翩跹而舞,活灵活现。

第四列“笑”与“问”相连,“客从何”三字相连,正好与前面几列的牵丝错落开来,有牵丝,有映带,同中有异,配合得十分相称。

毛主席的这幅作品,为我们展示出高超的运笔技巧和极至出色的字体间牵丝映带的手法,是一幅高妙的书法神品,借得我们好好体会、学习。

3 阅读:117
禅书愿悟道

禅书愿悟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