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齐桓公虽然在长勺打了一场败仗,但这并不影响他后来当上霸主,因为他有管仲这样的谋臣在身边出谋划策,而且齐国的军队实力确实很强大,这让其他诸侯国都不得不服气。
齐桓公带兵去救援燕国的时候,军队被引入一个没有边际的迷谷,这种情况下普通将领可能就慌了手脚,但是管仲却想出用当地老马认路的办法,这个主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效果特别好。
齐国的军队在管仲的建议下找来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面带路,果然这些老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带着大军顺利走出了迷谷,这让齐桓公对管仲更加信任。
当时的军队装备虽然简陋,但是齐国的将士们训练有素,在管仲的指挥下,他们很快就赶走了入侵燕国的山戎部落,这次军事行动让齐国的威望大大提高。
齐桓公召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的军队一起去讨伐楚国,这个举动让楚国感到很不安,于是派使者来谈判,双方展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楚国的使者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北方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本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带兵来南方呢,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暗含威胁。
管仲回应说齐国是奉天子之命来征讨不服从的诸侯,这个理由很充分,因为当时周天子虽然权力衰弱,但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
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订立盟约,这次会议的内容很实在,包括修水利防水患,不能把邻国当水坑,这些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
诸侯国之间要是发生灾荒,可以互相买卖粮食,这个规定体现了经济往来的重要性,也显示出齐桓公的远见。
同盟的诸侯之间要友好相处,这条规定看似简单,但是在当时诸侯混战的局面下,能达成这样的共识实属不易。
管仲去世两年后齐桓公也死了,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打得不可开交,这场内乱最终导致齐国的霸主地位丧失。
公子昭逃到宋国,这说明齐国内部已经完全失控,连王室成员都保不住自己的安全,不得不逃到别国避难。
齐桓公在世时举行过九次诸侯会盟,但是他死后这些政治成果很快就烟消云散,这个结局令人唏嘘。
周襄王派人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这是一份很特别的礼物,因为这表示天子对齐桓公的认可。
齐桓公趁这个机会在宋国的葵丘又召集诸侯,这次会议的规格很高,因为有天子的使者在场,显得特别正式。
这次会议订立的盟约内容很实在,主要是约定诸侯之间要和平相处,互帮互助,这些规定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显得特别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