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文旅丨“孝文化”文创作品拍摄纪实

草根爱练剑 2024-11-06 01:54:00

资讯来自网络;天下孝义人

以下文章来源于郑兴故里 ,作者霍海容

郑兴故里.

记录老城故事,传播孝义文化

“孝文化”文创作品拍摄纪实

(一)

作者简介

霍海容,毕业于河南南阳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会员。于2024年10月,招聘到孝义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被分配到孝义市中阳楼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旅传媒部,参加工作的第一项工作任务是:与同事杜超超合作设计并拍摄“孝”主题全家福宣传画,我负责选场地、选人物、编导人物肢体语言及表情。

“重孝道就受人尊敬,把爱奉献就放大了人生。”从小听着于文华的《孝义人生》长大,这两句歌词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连绵不断。可能是受爷爷霍锁昌影响,长大后心里一直就有个想法:有机会时,我一定要以此为背景音乐,编导一个传递“孝文化”的作品,为家乡代言。

入职文旅、接受工作任务后,我们在郑兴故里工作室与主编张建红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张老师是工作任务的命题人,他给我们列举了一个个“孝道”画面,教我们从故事情节入手,演绎孝道情节,构思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形如拍摄“孝”主题短视频,从中捕捉瞬间经典画面。听师一席话,刚好与我以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从隋唐郑兴割股奉母感天动地,到如今全市道德模范李冬花一人撑起一家,孝义人赓续千年荣光,善行义举不断在家乡上演。孝的真谛不仅有家,还有传承。怎样才能体现传承呢?爷辈的言传身教,父辈的身先示范,以及我们年轻一代的力所能及,一家人整整齐齐,最能体现。我和杜超超首先编撰故事情景,两人想象着一个个人物的出场、互动画面,不时地修改补充。按照故事情节,我俩最后决定,将本次故事主角,定为我们一家子。

联系好一家子,第二天上午,超超随我来到了爷爷家。我俨然是一位导演,编排爷爷奶奶相伴而坐,二叔给爷爷捏肩,妹妹给奶奶倒茶,我给二老递水果,将一系列的动作,定格为一张照片。本以为拍照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占好座位,摆好姿势,镜头咔嚓,完事!结果拍摄很不尽人意。尤其是在电脑屏幕放大成品后,各种问题暴露无遗。全家人眼神无任何交流,各行其是,表情僵硬,拍摄角度偏移,层次混乱,手中水果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不知所措之余,张老师再次给出指导意见“不妨换个思路,找一个年龄小一点的女孩作为主角,通过“孝”行为动作,吸引全家人的目光,寓意着对新一代的传承。给老人梳头、敲背按摩比端茶倒水的体现效果要好”。张老师强调:“孝一定不是摆拍,一定是真实的情感流露,主角进入角色,才能拍成。试着将这体现孝顺的一系列过程从头到尾拍成一个小视频,从视频里抓取最好的瞬间画面抢拍,眼中有景、脑中有画面,心中自然就有方向了”。

是啊,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相由心生,而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让妹妹剥个橘子,让叔叔捏个肩就可以了。在得到老师的指点后,我们第二次启程拍摄。趁着周末学校放假,调整角色,联系了在读初中的小妹,妹妹坐在爷爷奶奶中间,姑姑给奶奶梳头,姑父给爷爷捏肩,我给爷爷剥橘子,全家人的目光齐聚在娇嗔可爱给奶奶嘴里喂水果的小妹身上。但是一开始又犯了老毛病,摆拍。

拍出来的成品一眼假。爷爷曾经从事过导演工作,对于拍摄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70多岁的老人家开始指导一家子该怎么做,“这又不是表演,就是咱一家子的日常故事!把咱家的日常生活展示给大家就可以了,干嘛那么刻意!”生活哪有剧本给你挑,那些平平淡淡的美满,才是无招胜有招。大家都放下了心中的顾虑与包袱,咔嚓,镜头定格,看到拍完之后爷爷兴高采烈看成品的样子,看到奶奶吃着妹妹喂的橘子开怀大笑的样子,我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这一次的拍摄依旧还有不少问题,家人的服装全是深色,色调偏暗,桌子道具摆放凌乱,姑姑姑父的表情没有完全放开。但是作为自己在影像制作所迈出的第一步,这张照片,意义非凡。张老师看了表扬到:“工作最怕用心,初次拍摄能到这地步很不错了!”作为永久纪念,我已将它珍藏。

拍照不仅是生活,更是一门学问,选角,设备,道具,角度,灯光等,都有讲究。今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这次的经历,更让我深深明白,孝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长辈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我们要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有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家和、才能万事顺昌。

凡所过往,皆为序章。感谢自己的共创伙伴超超,感谢一直孜孜不倦教导我们的老师,当然,最要感谢的,是支持与陪伴我的家人们。自己会继续掌握和提升文化传播技能,在专业素养以及文旅素养上深耕深造,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文旅人,代言人。将更多的美满,记录、封装。

(二)

作者简介

杜超超,毕业于长江师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于2024年10月,招聘到孝义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被分配到孝义市中阳楼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旅传媒部,参加工作的第一项工作任务是:与同事霍海容合作拍摄“孝”主题全家福并据此设计而成宣传画,我负责拍摄以及照片的后期制作。

依稀记得两年前,当时的我还在北京打拼,闲暇之余,偶然间看到央视10套播出的《中国影像方志》,任志宏老师正在解读孝义市的人文历史,其中,郑兴割股奉母的故事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以“孝”命名并传承到现在呢”?从此心中就萌生一个小小愿望,一定要来孝义看一看。事如所愿,在2024年的10月,我加入了孝义文旅集团这个大家庭,踏上了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镜头记录孝义故事、用画笔描绘孝义文化的新征程。

接受工作任务后,我俩与郑兴故里工作室主编张建红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是这项工作任务的命题人,给我们例举了一个个“孝道”场景,构思出了一幅幅“孝行”画面,教我们从设想到实景再到实拍以及后期处理的一系列实操方法。并告诉我俩:这是一个弘扬“孝”文化的宣传画,这幅画要体现孝义,要当做文创产品去做,后期可衍生出很多形式的产品,应用范围广泛,起码我们《郑兴故里》公众号眼下宣传要常常引用。

说实话,真有压力!还好,海容哥是地地道道的孝义人,二人一合计,干呗!从他的家庭入手,开工!

首次拍摄图片

22号这天,我跟随海容哥来到了他家,并用智能手机进行了拍摄。回到公司后,张老师让我俩在电脑上用大屏看效果、找不足。果然,照片细节看得更清晰,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拍摄画幅失误,本应用横屏拍摄更能体现故事主题,却采用了竖屏模式,顾此失彼,淡化了主题。尤其是照片主人公,表情、神态几乎都是独立个体,完全没有互融、互动的整体感。

拍照看似简单,却没想到有了主题的要求后,显得里面的“学问”真多。我俩再次走进海容哥家。

多次调整拍摄后的图片

为避免少走弯路,我在拍摄过程中,与张老师保持远程互动,随时讨教。经过多次的调整,比较理想的图片总算被我俩搞出来了。获得张老师认可的一刹那,海容哥眼里噙满了泪水,我深有触动。记得海容哥的爷爷霍锁昌在拍摄期间说过一句话:“这又不是表演,就是咱一家子的日常故事!把咱家的日常生活展示给大家就可以了,干嘛那么刻意!”,我是长治人,听了爷爷一席话,我知道,这只是一家子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孝行”,也只是孝义所有家庭的一个缩影。我生平亲身感受到了任志宏老师解读的孝义之“孝”已根植于孝义民心的事实,也体会到了祖祖辈辈、言传身教,养育了这一方的“行孝仗义”之风。此时,我仿佛读懂了海容哥那眼睛里噙满泪水的含义,也点燃了我的设计激情。

我负责后期制作,在原照上面做了如下处理:

1

对原照片中的背景,以及前景桌面上的杂物进行删除;

2

在色彩的调整上,先将背景改为红色,体现喜庆、热烈,烘托家庭和睦氛围;

3

调整画面色彩。对曝光,对比度,饱和度及色彩平衡等进行微调,使画面更加明亮和谐;

4

为作品命名:孝口常开;

5

中国元素装饰。体现中国”孝”文化,放大格局。

后期处理的图片命名:孝口常开

作品成稿后,张老师又给了两条建议:

1、作品名称改为《孝河人家》,这是孝义著名作家刘荣生的一篇长篇小说名称,一是更贴切,二可增加曝光度,三还可间接宣传描写孝义故事的小说,也是在宣传孝义。用孝河人家命名,相当于有了孝义的烙印。

2、作品仍有修改空间,先在咱们公众号发表,征求热心粉丝的修改意见,注意收集大家的评论,后期继续完善,力求精益求精,以更好的宣传画形式呈现。

图片重新命名:孝河人家

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此,小杜请孝义的广大读者朋友,对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更好的提升自己,为孝义文旅而服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郑兴故里”

编辑丨于艳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天下孝义人”同名抖音号

期待您的来访和互动

0 阅读:0

草根爱练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