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特殊”的职业。大家本以为像这样的职业早就被淘汰了,谁知,竟然延续至今。
那就是“守陵人”。
清朝至今都已经亡了一百多年了,但守陵人至今还恪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分内之事。
那么这些守陵人都是由谁来担任?有没有工资?如果有的话,谁来给他们发工资?
清东陵的建立说起清东陵,是我国清朝非常伟大的建筑,古人尤其是皇家人对于去世后的事情是非常看重的。
由于他们生前,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着万人敬仰,享受着荣华富贵,所以他们也希望自己死后,同样和生前一样。
所以皇家会修建非常豪华的皇陵,皇陵的规模和豪华程度绝对不输于生前水平,尤其是我国最后一个皇家园陵——清东陵。
清东陵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千米,是在目前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以及保存的最完好的陵墓建筑群之一,慈禧的陵墓就在清东陵里。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因此现在清东陵也成为唐山的旅游景区,是特色之一,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清东陵始建于顺治1661年,前后共经历了247年的时间,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陵园内共埋葬着五位皇帝,分别是: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
当时顺治帝继位后,他深知皇家陵园的重要性,因此他开始计划要修建一座宏伟且壮观的陵墓群。
但选址是个问题。
古人对于风水这块是相当迷信的,尤其是皇家,龙脉位置的确定极其重要,不光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甚至是对国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经过细细甄选,最后顺治帝在如今河北唐山附近选中了马兰峪。此处气候宜人、风景秀美、地理位置优越、王气葱郁。
经过多位风水大师的勘察,都一一确定这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因此顺治帝决定在此要修建王陵。
当时聘用了全国最好的能工巧匠以及风水大师来规划和设计,包括布局、建筑风格、习俗、礼仪讲究还有装饰的细节问题等等都是精心策划的。
针对这件事当时算是最大的项目工程,清朝皇室运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件事。
后来又经过康熙、乾隆皇帝的继续扩建,经过200多年的时间,终于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皇帝驾崩后所埋葬的皇陵,也彰显着他们皇家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尊荣。
2000年,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家5A级景区。每年都有上千万人来一睹这规模宏大皇家陵墓的真面目。
在清东陵里,有15位皇后,以及上百位嫔妃。
这么多位皇帝还有嫔妃在这么大的陵墓中,没有“管理员”怎么能行?尤其是每个陵墓中都会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皇家陵墓必须有专门的人来守护。
专业守陵人在古代,对于守陵人并不陌生,并且能够为皇家守陵的人也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守陵人都不是一般人。
其职责和身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守陵人的职责是要确保皇陵的安全,首先就是防止盗墓贼。
有些盗墓贼知道皇家陵墓里有着大量的价值连城的陪葬品,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尽管会冒着杀头的危险。
守陵人则需要连夜巡逻,保护陵墓内的文物和陪葬品不受破坏和丢失。
当然陵墓内的卫生、绿化等也是守陵人的工作内容之一。
尤其是在一些特别重要的节日,祭日,也是守陵人最忙的时候,因为他们就需要早早开始为活动而准备各种物品。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守陵人?
守陵人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首先身体要健康,没有传染病等其他疾病;其次外貌也要过关,不说帅气逼人,但是也是要长相端正。
另外家庭背景的考核也非常重要,家中有无犯罪之人,以及对皇家的忠诚度等等。
皇家分八旗,而守陵人也必须是满清正八旗子弟,这样能保证血统的纯正以及忠诚度。
这样的人在皇亲国戚的眼中,算是比较“低贱”的身份,但在其他人的眼中,这可是别人梦寐以求的“香饽饽”“铁饭碗”。
除了节日和祭祀、祭日等一些特殊日子外,平常守陵人还是一个“闲差”。
一方面从身份上来说,彰显着与众不同的高贵,再从工作内容上来说,不脏不累,还比较安静的环境,并且没有风险;最后从待遇上来说,守陵人的薪水算是很高。
据资料记载,当时清朝的守陵人的薪水甚至可以最低达到白银1300两每年,但是甚至会比这个还高很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在清朝,官员们是按照品级来划分的,越是靠后的品级他们的薪资、待遇、权利等方面就越低。
就拿一品大臣官员来说,他们的年薪为180两白银,七品官员年薪为45两白银。而在清朝,一两白银可以换取150斤大米。
这么一看的话,守陵人的薪资要远远高于那些大臣的工资,甚至是一年是他们的十多年才能赚来的薪资。
由此可见,当时守陵人是极其重要的。
而这只是他们的薪水,当然他们还有一些福利待遇,每次兴建陵墓、创办各种活动的时候,皇帝还会额外拨款。
如果办的好,合皇帝的心意,还会额外赏赐一些白银或其他金银珠宝的。
所以,守陵人的待遇是极其高的。
现代守陵人那时候的守陵人差不多都富得流油,而且守陵人一般都是家族世袭制度当然也有一些是贡生和考生。
尤其是在马兰峪镇的这个村子,他们从兴建清东陵开始,就为第一位皇帝开始守陵,其后代也一直在沿袭着这个制度。
直到清政府末期,政府开始腐败,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那时候有外面国家的侵害,清政府大量割地赔款。
八国联军的侵华,导致很多文物被破坏、烧毁甚至搬走,八国联军少杀抢掠无恶不作。
当时清朝政府对正事都已经焦头烂额了,对于守皇陵的事更是无暇顾及,因此为了减少清政府的开支,开始降低他们的薪水。
这下守陵人可是直接从以前的天堂掉进了地狱,甚至都到了发不起薪水的地步,有的人坚持不下去,纷纷舍弃了守陵人的职业,另谋生路。
有的人则靠着之前的“家底”勉强度日,但历史所遗留下来的这些文物却不能被丢弃。
所以有的人尽管没有人给发工资,却还是做着本职内的工作。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文物以及所含有的历史意义以及深刻的内涵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文物保护工作还要继续进行。
随后便将这些守陵人又重新制定规章制度、完善职能,将他们换了一个新的名字,从清朝封建时期的“守陵人”到现代的“文物工作保护者”。
虽然名字变了,但是工作内容却没怎么变。
但从这以后,清东陵的文物工作保护者不光是要保护陵墓内的文物,并且还会对陵园内年久失修的陵墓进行修葺和维护工作。
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升,闲暇之余,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些历史文化爱好者会前来清东陵观摩。
所以陵园内的文物工作保护者便承担起了导游的工作,他们会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述着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他们仿佛是时间的穿越者,见者证清东陵从兴建到衰败的过程,古今人在这个地方,跨越时空来相会。
在这里的每一处,在当初都有百年前的清朝人同样的路过过。
如今的清东陵,经过修葺和再建造,虽然沾染了一些现代化的气息,但是它的大体原貌还是没有变。
经过一百多年的风吹日晒,仍然屹立不倒。
如果去过清东陵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依山傍水,被后面大山紧紧环抱,抬眼望去,没座陵墓依然是那样的壮观和雄伟。
每一处的精雕和绘画以及建筑都在彰显着皇家的权威和地位。
而这些年来守陵人以自己的坚持和忠诚来将历史文化和知识传递着,让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用不磨灭。
大家都知道,守陵人说白了就是与死人经常接触,大部分人都会对这种事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尽管这个工作不累,薪水高,但是也很少有人来做。
但是如果你不做,他不做,那么谁来守护我们的文物?谁来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
所以守陵人的工作是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他们能够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坚持做这件事。
他们的精神、忠诚度都是令人可敬可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