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饭店建到14层时,汪东兴惊出一身冷汗,立即上报:不能再建了

纵观历史2021 2025-04-21 23:42:35

北京饭店是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曾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重要的历史时刻;1949年承接了“开国第一宴”,1972年接待过美国总统尼克松。

然而,1973年饭店扩建,当建到14层时,一个意外发现,让时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惊出一身冷汗,并立即上报,一时间终止了扩建工程,汪东兴究竟发现了什么?变得如此紧张。

北京饭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最初只是王府井南口的一座红砖楼,1917年,这里建起了一座7层法式洋房,成为了北京最早的西式饭店。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饭店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成为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见证了无数重要的外交时刻。

随着接待活动的增加,当时北京饭店的容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对北京饭店进行扩建。

新的扩建方案规划了一座地下3层、地上20层,总高度达100.25米的现代化建筑,计划开始实施后,工程进展顺利,很快就建到了14层。就在这时,一次看似平常的中南海例行巡查,却让汪东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汪东兴自1947年开始,他就担任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同时负责照顾毛主席的起居出行,作为神秘的“8341部队”的负责人,他始终将领袖的安全放在首位。

作为毛主席30年的贴身警卫,汪东兴对安全工作极其敏感,当他站在中南海内抬头望向正在施工的北京饭店时,清晰地看到了14楼施工人员的身影。

这个发现让他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能在中南海看见饭店里的人,那就肯定能在饭店相应位置看见中南海内的一切!他顿时浑身直冒冷汗。

汪东兴立即来到北京饭店施工现场,当他站在14层往中南海方向望去时,心里咯噔了一下!中南海的重要区域,包括毛主席的书房位置都清晰可见,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报告了这一情况,周总理接到报告后,当机立断下令停止施工。

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施工现场一时陷入了困境,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感到不解,这个方案可是经过反复论证才确定的,为什么突然要停工?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周总理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务实的作风,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保留已建成的14层,但将10层以上的区域不对外开放。

同时将相关楼层的门窗改为实体墙,以此来消除安全隐患,这个方案既保证了工程不至于完全废弃,又解决了安全问题。

然而,在工程即将按照新方案继续进行时,建筑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更为巧妙的解决方案:在西华门外修建一座屏风楼。

这个创新性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周总理的认可,屏风楼不仅能有效遮挡从北京饭店望向中南海的视线,还可以让北京饭店按原计划继续扩建,可谓一举两得。

最终,在周总理和汪东兴等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北京饭店的扩建工程于1974年顺利完工。新建成的饭店主体采用浅黄色马赛克装饰,搭配白色梁柱,既保持了庄重大方的气质,又呈现出现代化的风范。

新的北京饭店拥有1000间客房,可同时容纳2000人参加各类活动,成为了当时远东地区最豪华的酒店之一。

0 阅读:14
纵观历史2021

纵观历史2021

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