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考上岸指南#
年轻气盛时,或许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可以尝试逆天改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可是但凡参加了工作,自知之明便很容易升起。
这才晓得,原来能安稳地度过余生,免于失业的压力,是多么幸福。所以公务员考试,无论国考省考,似乎越来越火热。可令大家纳闷的是,也有“反着来”的现象。
体制内撵人现象增多,编外人员被挤走,编内也不好过
体制内,是“铁饭碗”的代言词。相比普通大众的职业,考入体制内意味着给公家办事。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再怎么说也更有保障。
尤其是特殊时期,让许多年轻人也见识到,“无班可上”是多么令人着急的状态。而同样耽误正常工作时,体制内却能旱涝保收。
但是,现在想要获得稳定的人生,似乎越来越难。大家眼里不可撼动的铁饭碗,也可能出现变数。我们先来说说,那些“边缘人员”,就是身在事业单位,但没有编制的人。
大家应该听说过清理编外人员的方案。实际上,这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多地确实出现了裁员,编外员工多为合同工,只要单位不愿续约可以让其走人。
或者予以一些补偿,直接通知下班。一位工作7年的辅警表示,从未想过自己也会列在失业范围。这个岁数属实替前途担忧,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了。
还有“教师退出机制”,哪怕老师原本有编制,只要没有符合考核标准,也会被“拿下”。总之,体制内“撵人”的现象在增多。
编外人员首先被挤走,别以为编内的人员就高枕无忧。这意味着,曾经那些仗着编制而躲清闲的人,要醒醒啦。等到用人成本还是需要缩减时,即使有编制也不能掉以轻心。
“铁饭碗”还能捧多久?提醒毕业生未雨绸缪
裁员,想不到也会出现在体制内的单位里。尽管目前主要针对无编制的合同工,但背后反映出的趋势和潜在压力,是不可小觑的。
现在很多员工可能在抱怨,上了清理名单要烦心;不上,也烦心。因为原来三五个人的工作任务,这下可能要落到一个人头上,肯定更辛苦。
不过,以现在的就业形势,还真的没法抱怨太多。因为说不定以后你可能觉得,就算累,有这么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是“福报”。
清理人员、缩减开销,这都是因为供养体制内工作者的财政成本吃紧。跟很多私企一样,不会再随意“养闲人”。每个岗位都需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在这种背景下,铁饭碗还能捧多久,已经是一些老师和内行在思考的问题了。现在甚至已经提出,支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员工出国创业的方案,3年内单位交社保。
但是,假如3年内无法创业成功呢?这些人员又将何去何从。很多迹象在提醒毕业生,考上体制内,不代表一直能捧着铁饭碗,还需未雨绸缪。
被挤走的往往是基层岗位,提高能力才是真
体制内压缩用人规模是当下社会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而在这个问题中,往往最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基层岗位的毕业生。他们踏入职场的脚步尚未稳定,却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优胜劣汰”。
首先,基层岗位的毕业生数量众多。每年高校输送出来的大量毕业生需要找到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而基层岗位对应的需求量并没有那么大。
这就导致了毕业生们争夺有限岗位的激烈竞争。在压缩用人规模的带动下,岗位数量进一步减少,竞争也就更加残酷。
基层岗位的数量相较于其他岗位也更容易被裁减,因此毕业生们往往成为首先被挤走的弱势群体。就像私企工厂裁员先从工人开始,而不会挤掉管理层,一个道理。
在体制内,既要提升工作能力,也要维持人际关系,才不容易被挤掉。这是一场看似无形却又潜在存在的较量,需要我们巧妙地处理。
然而,光有能力还不够。体制内的机制决定了,需要我们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这并不意味着拉帮结派,而是要善于与同事、上司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工作的开展,还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工作关系。
话题:你认为哪些岗位比较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