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曾经在受访时直言:企业应该对自己的员工好点,中国的员工普遍很勤奋也不会轻易离开,这是很难得的。
不过,或许在他那边“难得”;换成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就业环境,大家就会懂,这种“勤奋”也是种无奈。企业跟员工之间,似乎永远都不可能真的“和谐”。
董女士跟孟同学的纠葛,估计很多网友前后也见识到了。从之前的“接班人”,到现在被董总公开说“网红也得讲人品、她的层次差远了”。孰是孰非引发不少讨论。
储殷为孟羽童鸣不平,打工人听完甚是认同
董女士跟小孟之间,似乎代表着传统管理者跟新生代打工族的矛盾。有人站在企业的视角:那么多培训生,唯独捧你一人,许多毕业生宁可倒贴钱也想站到这位置。你却不懂感恩?
有人站在下属的视角:出来工作我不为钱,难道为给你献爱心吗,本身就是特殊的位置,却只开出5千到1万的工资。人家自己随便干点别的也能翻倍,自然心生怨气,怪别人吗?
本以为离职后就“烟消云散”,没想到董总在接受采访时,重新谈及小孟。后来还对比她和另一位得力助手王自如,称两人无论品德与能力,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嘲讽的意味很浓。知名教授储殷,谈及这个问题,首次为孟羽童“鸣不平”。笔者觉得,他看得还是比较透彻的。第一,关于“离开平台啥也不是”的论调。
没错,孟能被全网熟知,是得益于董的捧红。但储殷老师说出根本:明明是相互得益、有合作需要,为啥总是搞“员工亏欠”这种思想。
公司觉得孟符合他们的要求,是培养的苗子,有宣传的价值,这才会选中她。而不是“个人恩德”,拿这个作为低薪和要求员工感恩戴德的理由,不是PUA吗?平常企业裁人时咋不谈品德呢?
其次,人挪活、树挪死;人事上的流动很正常,作为大企业何必揪着不放,不时就要踩低已经离职的员工。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接受“道德绑架”。
这样反而显得企业的格局很小、心胸狭窄,逐渐失去了年轻的客户群。换成孟的视角,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继续留下来,估计也难以起色。
等过几年日子过去,公司完全可以再找个学历比她还高、有更多特长的大学生作为“新的接班人”。那时自己既没赚到几个钱,又很辛苦,最后被一脚踢开,谁为她的青春买单呢?
储殷老师补充道,有些人自己平时上班谨小慎微、一边吐槽压榨却从不敢反抗。一边看到别人潇洒辞职,又批评孟“不懂感恩”。等于事不关己,便切换成老板视角,很虚伪。
不少打工人听完这段分析,甚是认同。孟跟董之间的事,外界知道的有限,真实情况或许还存在很多可能。但针对目前双方体现出的态度,董这次或许真的适得其反,影响了公司口碑。
散伙后没有必要相互诋毁,企业裁人时咋不谈品德
要求别人尽职尽责去工作时,跟打工人谈人品和情怀;用完之后想撵人时,只谈利益和效率,不谈做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顾及员工曾经的付出。
在两套标准里“左右横跳”,让更多毕业生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大部分公司的领导,在道德良心这个问题上,只是约束他人、很少反思自己。
所以,也别怪现在的年轻人没了70年代那股甘心奉献的精神,也别怪00后被压榨后说走就走。因为太多例子让这代打工族意识到,用心经营一份事业,也未必能获得好结果。
卸磨杀驴后,悄悄眯着也罢,现在反倒变本加厉咬着不放,连离职后也不得清净。谈朋友时,有句话说的好:分手见人品。
平常伪装得再怎么热情友好,决定一拍两散时,才能真正洞见双方的真实人品。其实工作中也一样,离职见人品。散伙后真的没必要再去相互诋毁。
正如储殷老师所言,一方从未有过负面评价,另一方:捧人时说成独一无二的“接班人”,散伙后便隔三差五讽刺别人品格差、层次低。试图证明这些恩怨都是员工的错。到底谁在蹭谁的热度?
【结语】只要有利益的矛盾,职场里往往就不可能太平。这也给毕业生和管理者提醒,想要双赢就需要相互尊重。
话题:你认为储殷的评价合理吗?
我觉得小孟没有错,首先格力捧小孟不过是为了流量,带货主播而已,看格林哪些操作就知道了。第二,小孟和公司是合作关系,不存在个人恩德,没有小孟,还有王自如之类
赞成金老大的观点,有人说孟离开了格力平台啥也不是,我还说格力离开了员工啥也不是,有本事不招一个员工试试,就像将军离开了士兵,没了士兵还是将军吗,互相成就而己,!面对十万和四百万都知道取舍,别说大义。
如果王自如离开了,会不会也被贬的一文不值呢?大部分老板都这样吧,尤其是女老板,我老板娘也是这样,人在时就说各种好,离职后就各种踩[静静吃瓜]
给孟羽童开的工资跟王自如一样多吗?你给王自如也开五千试试,看看他会不会看工资条?
就凭小孟长得好看,中年大叔站她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