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在国会讲台上高呼“夺回巴拿马运河”时,台下民主党的嘘声与共和党的欢呼形成刺耳交响。这场被媒体称为“最分裂”的总统演讲,不仅暴露了美国两党的尖锐对立,更释放出重塑国际秩序的危险信号。
特朗普在演讲中明确四项领土计划: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控制巴拿马运河、购买格陵兰岛以及合并加拿大。其中,对巴拿马运河的强硬表态引发轩然大波。巴拿马总统科尔蒂索迅速回应:“运河主权不容交易,巴拿马人将誓死捍卫。”
地缘政治学者指出,控制巴拿马运河意味着掌控全球6%的海运贸易,而格陵兰岛的稀土储量(预估占全球10%)则是新能源争霸的关键筹码。丹麦外交部已紧急召见美国大使,强调“格陵兰属于丹麦王国不可分割部分”。
特朗普宣称收到泽连斯基亲笔信,信中乌克兰承诺“随时准备和谈”。尽管基辅未公开信件全文,但乌总统办公室证实“正与美国探讨可持续和平方案”。此举背后是美援断供的压力——3月4日白宫暂停6亿美元军援后,乌军前线部队的炮弹库存仅剩两周用量。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罗斯的沉默。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仅表示“注意到相关言论”,而俄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正评估特朗普提出的“24小时停火方案”可行性。分析认为,俄方拖延战术旨在观察美国大选前政局变化。
墨西哥宣布对美国玉米征收35%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则计划限制关键矿物出口。欧盟内部文件显示,布鲁塞尔正拟定包括数字服务税在内的12项反制措施,德国工商会警告“这场贸易战可能导致欧盟对美出口下降19%”。
特朗普的贸易攻势甚至冲击着传统盟友体系。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私下表示,正在研究将部分汽车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以规避风险,而韩国半导体企业已暂停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厂投资。
当共和党议长约翰逊下令驱逐闹事民主党议员时,拜登与奥巴马团队的集体沉默引发猜测。民主党策略师透露,此举意在避免为特朗普制造更多媒体焦点,同时积蓄力量应对11月中期选举。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在摇摆州的领先优势已缩小至3个百分点,民主党正押注关税政策引发的民生反弹。
历史学者注意到,特朗普的领土主张与19世纪“天定命运论”惊人相似。当“美国优先”演变为“美国独占”,全球治理体系或将迎来冷战结束后最剧烈的震荡。而对于依赖国际贸易的新兴经济体,如何在保护主义浪潮中寻找生存空间,将成为未来十年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