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发疯的北漂,一半都是中传人!

妍妍创意 2024-09-21 01:49:24

曾经,打工人最羡慕的职场人设两极分明。一派是“遇事直接发疯”,另一派则是“极致淡人”,主打一个凡事“差不多得了”“你说的都对”。

而在最近的北漂群体中,却出现了一种更为具象化的职场潮流人设。他们既不会让自己在办公室受一点委屈,还总能保持一种又会干活又懂玩乐的工作状态。

图源@一只小芃友

当别人把低调内敛当作上班穿搭准则,这群人却敢上身Y2K、新中式、二次元……把最炸裂的穿搭当作工服;当别的打工人都满身班味的时候,他们却游走在时尚中心朝阳区的大街小巷,就算蜗居在挂着吊扇的10平米出租屋,也能夜夜home bar。

他们就是出身于北京东五环定福庄片区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江湖人称“中传人”。

图源@受访者

中国传媒大学,人称传媒圈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被视为传媒行业的半壁江山。在网上,定位为“传媒大学”或是“定福庄”的中传人,十有八九都带着广告导演、综艺编导、娱乐主播等传媒口岗位的标签。

进入职场后,他们又常常被外界尊称为“媒体老师”。开口就是祛魅、娱乐至死等圈内黑话,播客则是人手必备的时尚单品。

在亲朋好友眼中,他们更是毕业前就已经成功一半了的“职场赢家”。

“亲戚朋友都以为我毕业就会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在圈内会和大明星大主播做同事,在圈外采访各行各业大佬更是家常便饭;就连同龄人都会误认为,就算我找不到传统意义的白领工作,也能靠自媒体发家,实现财富自由。”

图源@受访者

然而实际上,毕业后的中传人,在职场里却主打一个能屈能伸。

“在学校的时候越是见识了传媒圈的光鲜,越是心里明白,不可能谁一开始就都高开高走,能养活自己才是头等大事。所以就算是当个五环外的影视民工,只要能混到五险一金,咱就踏踏实实地埋头干。”

图源@Black Rainbow

于是,表面叛逆、内里务实的传媒大学毕业生,如今以职场里最受欢迎的人设,原地出道。

在社交媒体上流行一种传闻,“据称,在一个办公室你一眼就能识别,谁是那个传媒大学出来的毕业生。”

时常变换的荧光绿和芭比粉发色,是他们的精神状态晴雨表。“脸可以不洗,衣服可以乱穿,但是爱染头是我在职场无声的叛逆。”

图源@失眠数水饺会饿

在同事眼中,他们不同于上班一日老三岁的其他同事,总是活力满满、自信张扬。“新员工入职时,中传人都是破冰能手,组织约饭唱K流程熟练,眨眼的功夫就能迅速融入集体;在客户面前,他们提供情绪价值的技能满点,时常把‘姐绝了’‘哥还是你懂’挂在嘴边,把客户哄的每天笑脸盈盈。”

面对此类评价,中传人们心知肚明,这种“大大方方”的技能是怎么来的。“无论进校时是什么出厂设置,‘人均E人’是每个中传人的毕业勋章。我们总能在校园里偶遇明星或业内大佬,进剧组、混机房更是我们的成人礼第一课。见的人多了,便练就了见谁都是自家亲戚的那种熟练感。”

图源@Black Rainbow

最令同龄人羡慕的是,中传人常常能干到坐班自由的工种。“在朋友圈里看到,中传人总是云游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出差采访拍外景。他们好像从不用上班打卡,更不会被禁锢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

在休息日里,其他北漂也许会选择独自在出租屋里养精蓄锐,但闲不住的中传人则出没于北京的各处娱乐场所。

“中传人擅长开疆扩土,因为学校地处的定福庄区域,是北京吃喝玩乐的荒芜地带,甚至驻扎首都多年的北漂前辈都没听说过此地。所以,我们把西边的各家汤泉馆开发成团建首选地,西北角的朝阳大悦城则成了中传人的第二个家。”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不过,中传人表面看似比同龄人松弛,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早就把自己放进了社会的历练场,提早经历了生活背后的艰辛。

“中传人总在网上自嘲课少人闲,但其实是因为传媒类院校确实更注重实操,所以同学们都是北京高校圈的实习皇帝,还没毕业就积攒了两页简历,背后都是他们面对过的职场锤炼。”

“别看我们大学就外出租房,不受任何门禁限制,过着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但背后的原因是,实习早出晚归,和室友作息相反,只能搬出去住。因此也在18、9岁就体验到了挣生活、付房租的辛苦。”

图源@llka

因此,在同事眼里,中传人脑子快想法多,但做起事来也往往是最务实的那一群人。“他们早就在大大小小的全职兼职中,把自己练成了一个纯熟的职场人,冷面打工,注重结果。下班后可以吃喝玩乐一个不落;但上班的时候,一门心思就是干。”

眼下,新闻传播专业总被诟病是“天坑专业”。一个不成文的共识是,年轻人一旦沾上了传媒的味儿,其择业之路只会越来越窄。

“在毕业之后,我以为终于能逃离定福庄片区,从地铁一号线的传媒大学站出发,迈向更遥远宽广的世界。现实是,如今我只是从定福庄起步,走向了几站地之外的高碑店影视园区和双井的网红孵化窝点。”

图源@柠你的小耳朵

于是,从入学就顶着求职压力的中传人格外清楚,学会通透是他们的人生必修课题。就算不留在传媒圈,他们也要以吃苦耐劳的人设隐藏在各行各业,打遍无敌手。

“中传人文能用播音腔主持文艺演出,武能扛着几十斤的摄影器材跟着剧组走南闯北,还能分分钟趴在地上吸着灰尘给舞台布线。经历过种种捶打,你很难眼高手低,啥活都能干,对人对事的接受度都极高。”

图源@东五环赛博日记

在社交媒体上,你常能看到中传硕士去卖房、干保洁、开食堂的故事。网上甚至开始流传一种说法,“新传专业是进可考公,退则想干啥干啥,只要想通了,职业路就彻底通了。”

“很多体制内单位都需要宣传口的人才,谁能想到学新传的人,还能在邮政、铁路、海事局拿到铁饭碗。”

有人曾经还质疑过,中传人不过是活在象牙塔里岁月静好的艺术生,在流入残酷的求职市场中后便会遭受现实的毒打。但只要翻过他们的简历,你就能明白,他们的一身才艺,简直是职场上的全能选手。

“编导专业不只是纸上谈兵的策划个电视节目,我们还要学习视频剪辑,甚至被爆改成美术生,电脑手绘、PS海报也要有所涉猎。”“甚至有理工学部的人,在简历中也有爆款新闻的作品集,能文能理,在HR眼里是性价比极高的人选。”

相比于同期入职的其他同事,中传人显得更加懂得职场里一些微妙的分寸。

“比起遇事就问、等着被动安排工作的职场新手,我们早早学会了在观察中完成自我培训。在不同的工作中穿梭过,更知道主动寻找机会的重要性。师哥师姐则是我们在传媒圈早早布下的人脉,在实力在线的前提下,学着主动套套近乎、推销自己,也没什么不体面的。”

图源@你是好事情

但无论遇到何种职级的领导,他们又总能淡然处之,不卑不亢,那是因为——

“身在传媒大学,我们对名人早就祛魅了。名导和名角云集的电影,经常选在传媒大学作为路演宣传第一站;顶流爱豆来我们这拍过综艺;学校晚会也常见知名主持人或歌手助阵……别人把他们当成黄金人脉,在中传人看来,不过是在圈内时常能偶遇的校友、未来可能会一起合作的同事罢了。”

图源@第三人称复数

对于很多中传人来说,定福庄是他们北漂生活绕不开的起点。

提到定福庄,不熟悉此地的人第一次上网搜索,会对蹦出的相关词条感到迷惑——“定福庄的房子为什么卖不出去?”以及一个极具戏剧色彩的传说故事,“定福庄在明清时期,是埋葬宫女宦官的坟地。”

尽管在北京,定福庄算不上什么风水宝地,但却是自始至终陪伴中传人的一块自由飞地。传媒大学位于定福庄区域的南侧,是这个地界里最重要的地标之一,甚至于不少中传人刚入校时,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来自定福庄。

“这里遍地是老破小居民区,曾经路边是售卖10块钱3双袜子的小地摊,甚至有一片叫做花园闸的城中村,至今尚未被拆除。刚到北京的中传人一度认为,这里也太不北京了。”

图源@小豹熊旅行记

即便此地表面上和光鲜亮丽背道而驰,不少中传人仍然自称“定福庄人”,甚至将此视作某种荣誉勋章。“就像是清华学生总暗戳戳地自称毕业于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而中传人会略带自豪感地表示自己来自定福庄,以此来标榜自己虽然现在还不够有钱,但精神上依然走在前面。”

在学校时,定福庄是中传人课余之外的游乐场,男团爱豆打卡过的铁锅炖人均55元,大书房咖啡厅是多少年轻人考研求职时的备战钟点房。

毕业之后,这里则犹如第一个主动拥抱他们的温暖襁褓。不少中传毕业生就租住在这里,让尚为无名之辈的他们,能在追梦之余,有一个落脚的去处。

图源@马孔多在下雨

现在从事市场营销行业的中传人雪饼说,“2015年入学,那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的定福庄,感觉土土的,就像老家的小县城。”

不过对于雪饼来说,定福庄虽破,却破得很有安全感。雪饼工作已有5年,工作已换了2份,即便现在需要每天通勤3个多小时,她毕业后也一直租住在定福庄,从未离开。

“同样是在北京,金融行业扎堆的国贸CBD一带生活节奏更快,路边人均西装,步履匆匆。但在定福庄的中传人,从不需要靠精致的外表来掩饰自己,穿着睡衣就能出门遛弯、约会、四处觅食。”

图源@唐小咪哟

位于中传西门的西街,也被称作定福庄的“残街”。中传人们在20元就能饱餐一顿的无名馆子里,钻研出传媒人求职写简历的方法论;

在校友开的小酒馆里,他们谈论着都市新闻中的隐忧,和社会生活里的越轨现象,得不出解法却也乐此不疲地辩论;

而回到十几平的出租屋里,他们一边钻研着电视节目的底层架构和运作逻辑,一边忙着熬夜修改第二天就要录制的综艺脚本。

图源@孤帆远影碧空尽

“在定福庄,一个中传人的可能性阈值很宽,我的职业规划可能是往西走,成为一个影视民工。也没准往北走,就进了国贸大裤衩里的央视。但经历了在学校里的那几年时光,你身上或多或少,总会沾染一点传媒人的理想气息。”

曾经梦想成为人类学家的中传人小溪,在看透“到底干什么挣钱”之后,选择逃离定福庄,逃离传媒圈。

“我的专业方向叫做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但是入学两个月后,我就着手转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前3年泡在4、5家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里实习,大四收到老家深圳的知名大厂offer以后,就一直在做产品经理。几乎就没怎么在定福庄、在学校里呆过。”

但工作4年后,今年刚巧学校70周年校庆,她的朋友圈被校友们对母校的祝贺刷屏,她才后知后觉,自己作为中传人的基因,一直都在:

“我在毕业后拍过一支小纪录片,算是一个给自己的毕业礼物。于我而言,社会意义之下的高薪体面工作是必需品,但浪漫的人文情怀,其实才是一直在支撑着我在现实生活中前行。”

图源@受访者

Ending:

在世俗标准之下,北京年轻人的成功三件套已经成了“月薪几万”“拿到户口”“北京买房”。按照这个标尺来衡量,很多中传人似乎并未位列其中,“有人说,有的中传人之所以在世俗意义上不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太爱玩了。”

但一批中传人对成功的标准,自有他们的定义。“人生的意义,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有的事情外人可能觉得没有价值,没有功能,但在出身传媒大学的人眼里,他们可能觉得诶这个事儿好像挺好玩的,那就可以试一下。”

“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来看,发现一个事情好玩,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本事。为什么我们校友如今能撑起综艺界的半边天,正是因为我们能发掘日常生活里好玩的事情,并且传递给大众,让大家知道——不赚大钱其实也ok,让生活充满乐趣就完事儿。”

0 阅读:0

妍妍创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