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夫妻怀12胎才生下儿子,11个姐姐为弟弟结婚凑32万,后来怎样

直率帆船 2025-04-10 16:20:21

在山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夫妻,名叫高海贵和王芳,他们的故事在当地可是传得沸沸扬扬。

这两口子硬是生了11个女儿,才终于在第12胎迎来了个儿子。

儿子叫高浩珍,是家里的宝贝疙瘩,也是老两口多年心愿的“圆满”。

后来这个小弟弟长大了,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11个姐姐齐心协力,凑了32万帮他买房结婚。

高海贵和王芳结婚那会儿,村里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老高家也不例外。

高海贵是家里独苗,传宗接代的任务自然落在他肩上。

王芳嫁过来没多久就怀了第一胎,生下来是个闺女。

俩人挺高兴,毕竟孩子健健康康的,可村里人却开始嘀咕:“头胎是闺女,后面得赶紧生个带把儿的。”

高海贵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了压力。

第二胎还是闺女,第三胎,又是闺女,接连几个孩子落地,全是女孩,高海贵脸上的笑越来越少,村里人的闲话也越来越多。

王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也想给老公生个儿子,免得他老被戳脊梁骨。

于是,俩人咬咬牙,继续生,一年又一年,家里女儿越来越多,日子却越来越紧。

11个女孩,从大到小,个个活泼可爱,可高海贵还是放不下来那份执念:“再试一次吧,万一是儿子呢?”

终于第12胎,高浩珍出生了,那天高海贵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老高家有后了!”王

芳也松了口气,12年的坚持总算有了“结果”。

可这12年的奔波,家里早已是外债累累,11个姐姐的童年,也在父母对儿子的期盼中悄悄被挤占了。

这11个姐姐从老大到老十一,年龄跨度十几年,个个性格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点——懂事得让人心疼。

家里条件不好,父母的心思又多半扑在“生儿子”上,姐姐们早早就学会了照顾自己,还得帮衬家里。

大姐高春花,十几岁就辍学去打工,补贴家用;二姐高秋月,成绩好却没钱上高中,只能回家种地;三姐四姐五姐……一路排下来,每个女孩都比同龄人多吃了不少苦。

可她们从不抱怨,父母虽然偏心弟弟,可对女儿们也算疼爱,只是这份疼爱总带着点“遗憾”的味道。

姐姐们小时候也听过村里人议论:“这么多丫头片子,生这么多干啥?”

但她们心里明白,父母的执念不是针对她们,而是那个时代的影子。

慢慢地弟弟高浩珍成了家里的“团宠”,姐姐们也习惯了围着他转。

小时候给他换尿布,长大了给他买零食,浩珍一张嘴喊“姐”,就能把这群女孩的心焐得暖乎乎的。

日子虽然苦,姐妹间的感情却特别深,逢年过节,姐姐们聚在一起,总能聊得热火朝天。

弟弟出生后她们多了个共同的“小目标”——把这个唯一的弟弟养好,让他过得比她们强。这份心意,后来成了32万的起点。

时间过得快,高浩珍眨眼就到了20多岁。

村里同龄的男娃都开始张罗婚事了,可高家的情况摆在那儿,父母年老体弱,姐姐们大多也才刚站稳脚跟。

浩珍谈了个对象,女孩挺好,可人家提了个要求:得有房。

这在农村不算啥稀奇事儿,可对高家来说,却像座大山。

高海贵老两口急得团团转,家里的老房子破得不成样子,哪来的钱给儿子置办婚房?

就在这时,11个姐姐站了出来,大姐春花说:“浩珍是咱家的根,不能让他打光棍。”二姐秋月点头:“我攒了点钱,先拿出来吧。”

三姐四姐也纷纷表态,有的拿出打工攒下的积蓄,有的跟老公商量借点钱。

11个人,你一万我两万,东拼西凑,最后硬是凑出了32万。

这32万里,有大姐给人做保姆攒下的血汗钱,有二姐种地卖菜省下的辛苦费,还有小妹高冬梅刚发下来没捂热的工资。

钱凑齐那天,姐姐们聚在家里,笑着对浩珍说:“弟弟,姐们儿就这点能耐了,剩下的靠你自己了。”

浩珍感动得眼泪直打转,嘴上没说啥,心里却暗暗发誓:以后一定得好好回报姐姐们。

有了这32万,浩珍在县城买了个小房子,婚事也顺利办了下来。

新媳妇进门那天,高家院子里摆了十几桌,热热闹闹。

村里人看着这场面,都感慨:“这11个姐姐,真是没白疼弟弟一场。”

婚礼之后,高浩珍和媳妇开始了小日子,32万买的房子不大,但收拾得温馨,俩人还计划着攒钱装修得好点。

浩珍找了份工地上的活儿,虽然累,收入还算稳定。

新媳妇挺贤惠,平时也会做点手工活贴补家用,这一家子总算熬出了头。

只是因为老母亲年轻的时候,不加节制的生孩子,身体一直处于亏空状态。

等到上了年纪,身体就不如从前。

在还没有准备享福就去世了。

现在,他们姐弟12都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了,过年过节也常常相聚在一起。

1 阅读:25
直率帆船

直率帆船

直率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