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品行最直观的方式是通过他的语言。
假如一个人整天说些丧气话,把负能量带给身边人。
不用多说,没人愿意跟这种人当朋友。
同理,当你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时候,身边自然而然就会聚集一堆志同道合的人。

心理学家指出,内心阴暗的人往往喜欢说这3句话,生活中千万不要深交。

这句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无论是在朋友圈里,还是在面对某些成功人物时,总会有人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
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一些似乎并没有展露出显著的才华,却依然能够在社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时。
我们自己也会这么说:“运气真好啊。”
这句话其实就是我们的嫉妒心理在作祟,背后隐藏的是我们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他人生活条件的羡慕。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情绪是人之常情。
大多数人调侃一下也就过去了,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但如果这句话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就值得警惕了。
比如,假设你有一个朋友,总是时不时地评论一些成功人物,尤其是在看到别人获得一些机会或认可时,他常常会说:
“这个人根本没什么真才实学,怎么就这么火了?一定是走了运。”
这时候你就要考虑一下,是否他的内心已经阴暗到见不得别人好了。

这类人的心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现状不满,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去改变,同时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自己。
所以便喜欢将别人的成功归之于运气一类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句话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尤其是我们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当父母做出了一件令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情。
父母经常会这么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啊”。
当然,父母这么说肯定是没有什么恶意的,往往都是处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虽然连父母自己都没意识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这属于育儿范围心理学问题了,有机会我们再探讨。
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要是我们身边的其他人也这么说,我们就要打起警惕了。
从表面来看,这句话是出自善意,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心理控制手段而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叫“投射性认同”。
指的是个体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然后以此来控制他人在行动上认同自己。
说这句话的人往往也不是真的希望我们好,而只是把他认为“好”的标准强加到我们身上,以满足自己心中的成就感罢了。
比如说你的朋友有一天突然瞒着你做了一件令你感到很不舒服的事,还说都是为你好。
那么你的这位朋友多半不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就是在满足自己管教他人的阴暗心理。

大家想象一下这样一幅场景:
公司里所有人为了推进一个项目费尽心力,有一天这个项目失败了,团队里一个人突然站出来说:
我早知道会这样,你们就是不听我的。
是不是立马感觉到生气了。
尤其是如果当初大家做决定的时候他并没有站出来发言,事后再充当诸葛亮的角色,就更令人火冒三丈。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类人往往拥有较强的控制欲和自我中心的倾向。
他们希望别人听从自己的建议,期待通过自己的决策和判断来主导他人的行为。
在别人遭遇困境或失败时,他们常常会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情绪,暗自高兴自己“预见”到的结果最终得到了证实。
这种心态的根源,其实来自于他们对自我判断的过度自信。
内心深处,这类人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他们的判断和决策常常是无懈可击的。
他们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眼光、更具智慧,因此总是期待着自己能成为决策的中心。

当事情的发展没有如他们所预期时,他们很难反思自己的决策和思路,而是选择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反映出他们对自我形象的过度保护,因为承认自己的错误会动摇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同。

当然,以上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根据心理学分析做出的一般论断,具体还是需要大家通过当时的语境来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决定是否与一个人深交的时候,还是要学会观其行。
毕竟说一千句好听的话都不如实实在在干一件事。
——THE END——
参考资料:警苑心语——「心理健康」超有意思的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受益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