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后代成世界船王,给中国捐巨款却无人敢收,去世后遗产被瓜分

妞妞谈情感 2024-03-30 03:10:14

在香港的众多超级富豪中,李嘉诚、霍英东等人的名号可谓是大众皆知、耳熟能详。

但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很少被后人提及,却被称为“世界船王”,被李嘉诚、霍英东等后起之秀所膜拜。

他早年辗转中国各地,后在香港起家,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超级富豪,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屡次捐赠大笔资金助力祖国建设,但却遭到拒绝。

此后,他又成为唯一一名参与香港回归谈判的民间人士,有力促进了香港的回归,他离世后留下5000亿家产,由4个女婿全部瓜分。

这个人就是著名香港企业家、世界船王包玉刚。

包玉刚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为何捐赠祖国建设时屡次被拒绝,又为何能够参与到香港回归的谈判当中呢?

这一切,都要从20世纪初说起……

出身富贵 大胆经商

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中国浙江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包兆龙是做鞋帽生意的,靠着机智的头脑和经商的敏锐度,在当地也是富甲一方。

因此,包玉刚从出生开始,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除此之外,包玉刚还有另外一个名号——大宋名臣包拯的后人,根据家族的族谱记载,包玉刚是“包青天”第29代嫡孙,是真正的“名门之后”。

20世纪初的中国,被各帝国主义所奴隶压迫,成为半殖民地国家,包玉刚的父亲虽然经商,但也时刻明白,只有学习先进的技术,才能救祖国。

于是,包兆龙把儿子包玉刚送到了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学习船舶运输的相关知识,期望包玉刚能够参与到中国航运事业的建设当中。

而小小的包玉刚也经常站在码头上向往,自己指挥货船运营的景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断了包玉刚的船舶梦,包玉刚只好终止学业,和父母一起迁家到了重庆,并在一家银行里当前台。

由于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包玉刚的情商很高,签下了不少大客户,职位也随之晋升,一路升到上海支行的副总,此时已经是抗战胜利了。

在上海工作期间,包玉刚经历了一次生死时刻。由于国民政府迟迟不肯发放军饷,导致上海的军队日渐不满,一支小队盯上了包玉刚所在的银行。

这一天早上,小队的队长带着大队人马冲进刚开门的银行,用枪抵住包玉刚的头,让他打开金库,包玉刚拼命周旋,才免于一死。

经历这次事件后,包玉刚就从银行辞职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放弃了一份金饭碗,可不久之后,国民政府就到大连印刷钞票,金融体系迎来了崩溃。

离开上海的包玉刚,辗转来到了香港,看着香港更加繁荣和开放的经商环境,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船舶梦,于是下定决心,买船做航运。

但身为内地人,包玉刚连粤语和英语都不会,更别说做生意了。

可这难不倒包玉刚,他一边学习语言,一边开始准备购买运输船。

只是包玉刚那个时候身上没多少积蓄,一艘船的价格堪称天文数字,此时的包玉刚连银行贷款都拿不到。

无奈之下,包玉刚找到了父亲,经过一番游说,父亲包兆龙同意了他的想法,通过自己的人脉,帮助包玉刚拿到了7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并买下了第一艘货船。

彼时的国际航运业务,都是采用一单一租借的形式,一单运输是一个价格,利润空间也非常大。

但包玉刚不这么做,他选择长期出借船舶,且价格相对更低,这对大型贸易公司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合作形式。

就靠着这一艘船,包玉刚拿下了一笔大单,并拿赚来的钱又买了七艘货船,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之旅。

很快,日韩的企业就和包玉刚签订了大量的长期合作协议,包玉刚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成为香港富豪。

正当大家以为包玉刚会不断扩大规模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另辟蹊径 世界船王

在包玉刚拥有了七条运输船和大量订单后,其船舶业也迎来了大爆发,不少人纷纷加入航运大军中。

此时亚洲的另一端,爆发了多次中东战争,这导致从红海向亚洲运输货物的船只大量受阻,不少船只拒绝绕道好望角,导致大批货运挤压,对船舶的需求越来越大。

于是,不少人开始大量购进船只,期望能分一杯羹,而包玉刚则不为所动,他不认为这是一次好的机遇,很多人都认为包玉刚脑子坏了。

不久之后,中东战争结束,航运业迎来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少船只被闲置在码头,还要交不菲的保养费,很多人最后赔得血本无归。

但奇怪的是,包玉刚签下来的订单却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是中东土豪的。

原来,和其他人大量购入船只相比,包玉刚提前一步思考了中东的未来——作为一个世界石油最集中的地区,随着战争的结束,各国肯定拼命发展经济,而石油经济潜力无限,需求更大,必有一番天地。

因此,包玉刚着手研究石油的运输条件,对旗下的船只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让其更加符合石油运输的要求,这样的前瞻也让包玉刚走在了行业的最前面,拿下了不少订单。

也正是凭借这一操作,包玉刚的身价不断攀升,1971年,他成功进入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汇丰银行,成为董事会的一员,这让包玉刚更加如鱼得水。

有了银行的支持,包玉刚的经商之路走得更从容,凭借高超的经商头脑,包玉刚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汇丰银行的大额贷款,转而购入了40多艘远洋货轮。

在不到6年的时间,包玉刚的航运集团就拥有了超过200艘的大型货船,直接垄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货运订单,成为世界上拥有船队最多的人。

而包玉刚也因此坐上了世界航运的头把交椅,被行业内尊称为“世界船王”,成为众人膜拜的对象,更成为各国政要的座上宾,大家都想拉包玉刚入局,为本国经济带来好处。

其中就有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美国总统里根,他们不仅邀请他出席宴会,还特地为他颁发嘉奖。

此外,全球最权威航运杂志,还评选他为120年来航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此时的包玉刚,可谓站在了人生的顶峰,但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包玉刚,此时却把目光转到了大陆。

比起金钱,他开始更加关注自己能给祖国带来怎样的帮助,才不辜负自己身为包拯后人的身份。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包玉刚捐出巨款准备投资大陆建设,却屡遭拒绝,这又是为什么呢?

投资受阻 参与谈判

包玉刚成为世界船王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并向在海外的华人发出了回国投资的邀请。

但包玉刚并没接到邀请,原因是他在香港经商期间,为了赢得更有利的经商身份,加入了英国国籍,成为不少人眼中的西方资本,自然对他有所提防。

可包玉刚不这么想,自己毕竟是包拯后人,一定要为国家出一份力。

那个时候,中国的船运行业刚刚兴起,订单少得可怜,包玉刚就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国内各大航运公司送去了不少订单,这让不少人对包玉刚刮目相看。

此后,包玉刚来到北京,看到此时的北京宾馆非常少,就提出来自己要捐钱建一座现代化的宾馆。

可外资建设首都这样的事情,从未出现过,在当时根本没人敢接,所以包玉刚第一次的北京之行就碰了一鼻子灰。

第二年,包玉刚又来北京提出以支票的形式进行投资,还是没能投成。

第三年,包玉刚受到了邓公的接见,他又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受到了邓公的欢迎和肯定,这才有了以包玉刚父亲名字所命名的饭店——兆龙饭店。

此后,包玉刚还出资2000万美元,为家乡建设了中学和大学,并成立了助学基金。

1983年,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包玉刚作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也参与了其中,成为唯一一位参与谈判的民间代表。

为了让撒切尔夫人了解香港民众对回归祖国的渴望,包玉刚凭借自己的影响力,邀请撒切尔夫人出席了自己的新船下水仪式,并带领撒切尔夫人以非官方的身份,走入民间大众,了解香港民众的诉求。

此外,包玉刚还凭借对中英两国政府的了解,屡次促成了和谈,最终为香港回归奠定了基础。

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祖国,但可惜的是,包玉刚在91年中秋节刚过就因哮喘病去世,未能看到这场回归的盛世。

包玉刚一生有4个女儿,留下的千亿遗产,也全都由4个女儿和女婿继承,很多人都为之惋惜,一份家业留给了外人。

实际上,他的四个女婿家室也都不菲,对所谓的遗产继承并不感兴趣,但包玉刚担心几个女儿过于劳累,便将自己的一众家业托付给四个女婿。

大女婿是奥地利律师,包玉刚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叫苏海文,并把环球航运托付给他。二女婿是学金融的吴光正,包玉刚让他负责自己手下的物业地产这一块。

三女婿是个日本建筑师,继承了包玉刚贸易这一块,而四女婿是个美籍华医,继承了包玉刚的金融投资。

包玉刚表示企业的管理皆由四个女婿负责,女儿不能干扰,不过企业的最终控制权留在女儿手中,主要是收取权益。

他从小就对女儿们严厉,但是临走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四个女儿,想方设法为她们的未来做了最适合的打算。

对一生经历无数风浪的包玉刚来说,最重要的除了女儿之外,就是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民族,尽了一份绵薄之力,这才是人生价值的所在。

回望他的致富之路,有时代的红利但更多是他的商业头脑,包玉刚曾说过,自己不投机,宁愿少赚钱也不冒险。

他经历了曾经的困苦年代,经历过战乱,知道国家的不易,但也看到了国家的崛起、民族的新生。

厚德家风励后人,富不忘国震四方,这就是包玉刚!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96
妞妞谈情感

妞妞谈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