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游记,三日速成,苏州戏曲博物馆,评弹教学vlog

楚天明来了 2025-02-19 21:33:01

留学生游记,三日速成,苏州戏曲博物馆,评弹教学vlog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留学生,在中国的这些日子里,我听说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于是决定用三天的时间来一场深度体验之旅。这三天里,我去了不少地方,有热门的苏州园林,也有一些小众却别有韵味的地方,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苏州戏曲博物馆。

来苏州之前,我就知道苏州是戏曲文化特别发达的地方,有着各种各样的戏曲形式。但是真正到了这里,才发现戏曲文化就像浩瀚的海洋,我只是触及到了冰山一角。苏州戏曲博物馆,就像是这一片海洋中的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对苏州戏曲文化的认知之路。

我是在留学的一个假期来到苏州的,当时身边有来自各地的同学,大家都想找点不一样的体验。我就提议去戏曲博物馆,因为我觉得它独特又有文化内涵。第一天到达戏曲博物馆的时候,是在上午,馆外的建筑风格就很有韵味。它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样式,白墙黛瓦,庭院深深。走进馆内,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那种历史的沉淀感扑面而来。

说起戏曲,大家都知道京剧、越剧、昆曲和评弹是苏州最有名的。但其实苏州还有很多小众的戏曲也很有趣。就像旁边的昆山地区有一种叫草昆的戏曲,这可不同于大家所熟知的昆曲。草昆它更贴近生活,用词比较通俗易懂,旋律也没那么华丽,但在昆山那一带的百姓里特别受欢迎。还有沙上吹腔,这是一种从长江北岸传到苏州沙地的戏曲形式,它保留了很多原始的戏曲特色,表演形式简单质朴,和评弹那种精致的表演大不一样。另外,在吴江的震泽镇保留着一种叫滩簧的地方戏曲,它的语言幽默诙谐,有很多当地的方言和风俗在唱词里,是震泽地区很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戏曲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好多珍贵的演出道具和舞台服饰。那些精美的刺绣、华丽的头饰,真是让人惊叹。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分享他在苏州园林游玩的经历,他说园林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卷,一步一景。可是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有时候很难完全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同样的,戏曲也是如此,没有深入了解的话,可能就只能看到演员在台上唱念做打了。戏曲博物馆就像是打开戏曲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它通过文物展示、场景还原等方式,让我们更直观地去感受戏曲的魅力。

在众多的戏曲形式中,最让我着迷的就是评弹了。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合称,它可是苏州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我记得那天在博物馆里看到一个关于评弹发展的展览,从它的起源到现在的传承和创新都有介绍。评弹起源于明代,在清代就非常兴盛了。它的发展离不开苏州这个繁荣的商贸城市背景,那时候南来北往的商贾很多,他们在闲暇的时候就喜欢听评弹艺人的表演。就像我们现在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一样,评弹在当时的苏州是非常重要的娱乐活动。

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小角落,是专门供游客体验评弹教学的。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给我上课的是一位老师傅,他特别热情。开始的时候,他给我们示范了一段简单的评弹唱段。他一边唱着,手指一边在琴弦上飞舞,那曲调婉转悠扬,真的特别好听。我跟着他学,可是发现这可真是太难了。北方人在苏州这个地方,南方的湿热气候虽然让我有些不太适应,但评弹的难度才是真正让我头疼的。光是掌握那把三弦的弹奏姿势就花了我好久,更别说像老师傅那样流畅地唱出那些细腻的唱腔了。

老师傅还跟我们说起了他学评弹的往事。他说他从小就在苏州的评弹氛围里长大,家里人都喜欢听评弹。可是他刚开始学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当时很多传统戏曲都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年轻人大多喜欢现代流行音乐,愿意学习评弹的寥寥无几。可是老师傅就一直坚持下来了,他说评弹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苏州人民的精神寄托。就像有些地区的年轻人喜欢街舞,那是对他们当地文化的一种热爱的表达一样,评弹对于苏州人也是如此。

我还遇到了一个来自其他城市的大学生,他也在学习评弹。他说在他自己的城市里也有戏曲文化,但是和苏州的评弹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他觉得苏州的评弹更有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那种细腻、婉约是他以前没有体验过的。我们一边学习评弹,一边聊天,他还分享了他在苏州旅游时的一些趣事。他说他去了拙政园,觉得里面的园林景色美则美矣,但是在里面逛了一整天,感觉自己都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有时候很容易迷失方向。我就跟他解释说,这也是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它讲究的是迂回曲折的美,每一处景观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需要慢慢去体会。

在戏曲博物馆游玩了一天之后,我意识到戏曲文化的魅力真的是无穷无尽的。第二天我想再深入地去了解一下戏曲博物馆的文化活动。我发现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戏曲表演,而且会邀请一些老艺人到馆里来展示他们的绝技。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也会在这里举行,这让我觉得戏曲博物馆就像是一个文化的纽带,把苏州的传统戏曲文化和现代生活连接了起来。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苏州的一些老建筑可能因为岁月的侵蚀会有些破败,但是他来到戏曲博物馆,却感受到了这座建筑的新活力。这里的建筑虽然在古老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是通过精心的保护和利用,它成为了戏曲文化传承的新阵地。这一点真的很让我佩服,就像北方的很多古建筑,虽然在保护方面也做得很好,但是像这样能和现代的文化活动结合得如此紧密的古建筑,其实并不多见。

第三天的时候,我再一次来到了戏曲博物馆,这次我是专门为了评弹而来。我想要再深入学习一下,想要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这一次,我发现馆里有一个新活动,那就是游客可以自己上台来表演一段评弹,然后由馆里的专业老师进行点评。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轮到我的时候,我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是我还是尽力地去表演我这段时间的成果。老师听完之后,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他说我的发音已经比第一天来学习的时候准确了很多,但是在表情和动作方面还需要再改进一下。他还跟我讲了很多评弹表演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表情和动作来更好地诠释唱词里的那种情感。

在戏曲博物馆的三天之旅,让我对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尤其是苏州的戏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我想,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跨越地域、跨越年龄,把人们连接在一起。而且我觉得文化传承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就像这里的评弹艺人,他们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戏曲,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地探索新的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

可是我就在想,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如何才能更好地把这门在苏州有着深厚根基的戏曲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方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0 阅读:0
楚天明来了

楚天明来了

欢迎关注!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