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达·芬奇
画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最后的晚餐
列奥纳多·达·芬奇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
画面上人物的体态和衣纹表现十分出色,人物与自然背景也达到巧妙的和谐统一。维纳斯是那样无动于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对待一切,她对于生活的未来不是充满乐观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怅和迷惑,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世界观的反映。
希腊神话中,克罗努斯阉割了乌拉诺斯,重伤的生殖器坠入大海,孕育出美女维纳斯。《维纳斯的诞生》正是描绘维纳斯从金色贝壳里涌现。风将她吹至岸边,用玫瑰为她沐浴,仙子正把装饰着春天花朵的斗篷围在身上。
伦勃朗《夜巡》
The Night Watch
Rembrandt van Rijn
1642
伦勃朗的《夜巡》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正如照片所示,这是一幅巨大的画作:363x437cm (143x172”)。伦勃朗于1642年完成这幅画。它真正的名字是“弗兰斯·班宁·科克和威廉·范·鲁伊坦伯奇的公司”,但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守夜人”。(作为民兵卫队的连队)。
这幅画的构图在那个时期非常不同。伦勃朗没有以整齐有序的方式展示人物,每个人在画布上都有同样的突出地位和空间,而是把他们描绘成一个忙碌的群体。大约在
1715年,在“守夜人”上画了一个盾牌,上面有18个人的名字,但只有一些名字被识别出来。(所以记住,如果你画一幅集体肖像,在背后画一个图表,写上每个人的名字,这样后代就会知道!)2009年3月,荷兰历史学家Bas Dudok van Heel终于解开了这幅画中谁是谁的谜团。他的研究甚至发现,《守夜人》中描绘的服装和配饰,在家族庄园的清单中也有提及,然后他在1642年(这幅画完成的那一年)将这些清单与各种民兵的年龄进行了比对。
杜多克·范·希尔还发现,在伦勃朗的《守夜人》首次悬挂的大厅里,有六幅民兵的群像,最初是连续展出的,而不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六幅独立的画。相反,伦勃朗、皮克诺瓦、巴克、范德赫尔斯特、范·桑德拉特和弗林克的六幅集体肖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楣板,每幅都相互匹配,固定在房间的木制镶板上。或者说,这就是他们的意图。伦勃朗的《守夜人》在构图和色彩上都与其他画作格格不入。伦勃朗似乎没有遵守委托的条款。但是,如果他有,我们就不会有这幅截然不同的17世纪群像。
委拉斯凯茨《宫娥》
Las Meninas
Diego Velazquez
1656
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委拉斯凯茨高度感染力的绘画巅峰《宫娥》,利用镜子反照的空间,记录了自己为西班牙国王作画的场景,以及公主突然闯入的偶发瞬间。这幅精心构建的「关于油画的油画」,运用透视法、几何学、视错觉等,呈现出多层次的空间与丰富的视觉效果。
委拉斯凯兹为创作者找到了独立自主的存在意义。画中能找到所有现代前卫创作的先进元素,不断启发著后来的艺术创作者。
这是一幅超级有内涵的画,是应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要求画的。在画中,画家没有直接画出国王与王后,而是让画面中央部位(邻近景深处)的一面镜子反射他们的形象。福科在他的著名的《词与物》中解读这幅油画时指出,“我们要假装不知道景深处的镜子到底反射的是谁,并在其存在的概念上质问这反射为何”,如此就会看到,“当目光以直角穿越画面时,主体与客体、观众与模特,都在无数次交换角色”,这样,这幅画变成了“古典表象的表象”、它指向“一种本质性的虚无”、“相似性的基础的瓦解”、“主体的取消”,总之,这是一个无主体的开放的民主的空间。
勃鲁盖尔《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
木板油画 114 × 155cm 1563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在《创世纪》中,记载了建造巴别塔的故事:那时的人们都是讲同一种语言和口音,他们想建造一座城池和一座高到可以通天的塔,让世人有一个共同的归属。
上帝耶和华看到人们正在建造的塔,认为如果他们完成了高塔,那么这世上就没有什么是他们完不成的了,于是他施展法术,让建筑工人们拥有了不同的语言,互相无法沟通,并把人们散落到世上各个角落,让他们无法聚集。
《巴别塔》整个画面宏大而饱满,为了突出巴别塔的庞大和高耸,勃鲁盖尔让塔身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通天塔坐落于海边,庞大的身躯将一旁的城市挤压到画面的左侧,繁荣的城市显得极其渺小而又不起眼。
为了突出塔身高度,在塔身周围漂浮着几朵白云,而塔顶则紧紧的贴着画面顶部,给人一种突破云霄之感,建筑的体量以一种绝对的力量感给观者视觉冲击,强调画作的主题。
在画面左下角描绘的情节中,拥有着东方至尊王权的宁录王前来查看建造情况,争吵的工匠们已经散去,剩下几个石匠拜倒在他的面前叙述着正在发生的事情。
画家以人物的表现阐释了主题,注定失败的举动将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全人类的后果,语言混乱,种族互斗。
拾穗者
米勒
作品无声地倾诉着农民的贫困与饥苦,焦虑与哀愁。
红磨坊的舞会 1876年 雷诺阿 法国 131cm×175cm 布 油彩 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幅作品描绘出众多的人物,给人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跳跃,热闹非凡,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画面用蓝紫为主色调,使人物由近及远,产生一种多层次的节奏感。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迷离感,渲染了舞会的气氛。就总体看,他保留着印象派对外光与色斑的留恋,使画面的总体色调、气氛有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这幅画在1990年拍卖出7810万美元高价。。
向日葵
梵高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而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 修拉 法国 1886年 画布油彩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
修拉为了制作《大碗岛上的星期日》这一幅巨作,修拉整整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这幅画描写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卧在草地上,有的在河边垂钓。前景上一大块暗绿色调表示阴影,中间夹着一块黄色调子的亮部,显现出午后的强烈的阳光,草地为黄绿色。阳光透过了树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被色彩强调得界限分明。赤色、白色的衣服、阳伞和草地都现出一种好像散发蒸气一般的黄色。色点彼此交错呼应,给人以一种装饰地毯的效果。画上的人物也画得很可笑,一个个看不清面孔和五官,连轮廓本身也都被小圆点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绰绰的。此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约分四个步骤:以素描布置明暗对比;以色彩写生;以写生为基础组织背景;以色点完成正稿。在正稿之前,共作素描20余幅,写生稿更不计其数。
《大碗岛的星期日》用古典的风格表现现代生活,是修拉点彩画法的集大成之作。展现了 19 世纪末期,中低阶层涌入巴黎郊区大碗岛,享受河边漫步和野餐的图景。画作有着精心的构图和注重简化的几何形式,拥挤的人物似乎冻结在一个不交互的状态,形象的渐次后退给阴影的转换制造了强烈的深度感,效果梦幻而迷人。
塞尚《玩牌的人》1892/93年 油画
2011年4月私人洽购 成交价:2.5亿美元
出售:乔治·恩皮里克斯(George Embiricos)
新主人:卡塔尔王室
而《玩纸牌者》则是他立体派风格的杰出代表之一。在这幅画作中,塞尚采用了明暗对比强烈的手法,注重色块的组合和空间的构建,使画面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和透视效果,丰富了画面的含义和表现力。同时,他还突出了画中人物的身份和气质,通过细节的刻画表现出其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
在塞尚的一生中,常常就一个题材创作系列画作。塞尚曾画过多幅玩纸牌者题材的画,而最为著名的,要算是这幅只画有两个人物的《玩纸牌者》。在这幅画上,塞尚将两个沉浸于牌戏中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表现得平和敦厚,朴素亲切。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然而画家却通过对形状的细心分析以及通过诸形式要素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在这里,相对而坐的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全画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了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两个人物手臂的形状从酒瓶向两边延展,形成一个“W”形,并分别与两个垂直的身躯相连。这一对称的构图看起来是那样的稳定、单纯和朴素。全画充分显示了塞尚善以简单的几何形来描绘形象和组建画面结构的艺术风格。画面的色调柔和而稳重。一种暖红色从深暗的色调中渗透出来。左边人物的衣服是紫监色;右边人物的是黄绿色。所有远近物象都是用一片片色彩所组成。不同的色块在画中形成和谐的对比。塞尚其实是以所谓的“变调”来代替“造型”,即以各色域的色彩有节奏的变换来加强形象的塑造。正如他自己所言:“当颜色丰富时,形状也就丰满了。”
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这幅画表现的是一位妇女在餐桌前忙碌的情形,餐桌上放着水果,瓶中所盛可能是甜酒,藤蔓植物花纹均匀地分布在墙面和桌面上。在《红色的和谐》上,马蒂斯把透视法彻底抽掉,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对比色彩图案世界。面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室内外场景画,但每一件物品和每一处景色都脱离了它们实际中的本来面目。甚至连室内的空间,也做了精心改变,将三度的空间,描绘在了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画面与现实接近又脱离现实,加入了作者的想象力和作者对事物情感表达。
毕加索——梦
2013年3月27日,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画作的交易价格再创新高。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史蒂文科恩日前以1.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3亿元)的天价,从拉斯维加斯赌场大亨史蒂夫永利手中买下了毕加索的著名画作《梦》。
毕加索用最简单的绘画表现出了一个在梦境和现实中的少女,他独特的表现手法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自由性!
毕加索的《梦》则让人看到轮廓线和色彩平面组合的关系,虽然他还在用人物造型作为对象,但其实人物已进入他特有的形式构成独创之中了。这是指毕加索各个侧面的几何关系在同一平面上的拼贴法,特别是他画人脸系统所采取的一半正面加上一半侧面的拼贴法,让毕加索的形式语言特别具有标识性。
胡安 • 米罗《哈里昆的狂欢》
Carnival of Harlequin
Joan Miro
1924
与20世纪现代艺术大家毕加索、达利齐名的米罗,是一位简单至极、天真至极的艺术家,他一生都保持着童真在画画。成名作《小丑的狂欢节》,就体现了其创作的许多显著特征。
米罗《哈里昆的狂欢》,描绘了异常室内举行的狂热聚会,辉煌灿烂的梦幻景象,洋溢着纯真、欢乐、充满幽默的气息。奇特的空间感和梦幻般的魅力,标志着米罗艺术风格的最终形成,也是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超现实主义杰作。
康定斯基《构图8号》
康定斯基提倡绘画音乐性和精神性表现,创作于1923年的《构图8号》便是这一理论的结果,这是康定斯基“一战”后创造的第一幅完美的作品。
呐喊
爱德华·蒙克
非常有名的一幅画,它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桥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呐喊。画家以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赭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的形状,造成—种游动与飘忽的动态,给人以不安感,似乎是一场“恶梦”的再现。它象征着“世纪末”人们的彷徨情绪。
《呐喊》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创作于1893年的第一个版本,其作品作为蛋清木板画;绘于1893年的第二个版本,该画作为彩蜡木板画;第三个版本,创作于1895年,为彩粉木板画;第四个版本为蛋清木板油画。
该画作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在当时蒙克的眼中,奥斯陆峡湾充满着发抖的、血红的幻觉,让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些恶心。在《呐喊》画作中,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蒙克将画面中沉闷、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表现到了一种极致。《呐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克里姆特
吻(奥地利 1908年 布面油画 180×180cm 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美术馆)
这是一幅表现爱的抽象主题寓意的杰作。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男人轻柔地抱起女人的头,富有激情地亲吻着女主人公的脸颊。男人身上的装饰都是方正色块,由黑白黄三色方块构成,象征了男人棱角分明,坚强的特质。女人身上是感性的圆形图案与流动的线条,代表了女性的柔媚和温柔圆润。女人一条手臂搂着男人的脖颈,一只手紧抓着男人的手,闭着眼睛尽情享受着幸福的感觉。她的表情是迷醉的、满足的,甚至似乎还有些害怕这幸福时刻的结束。在画面形式营造上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诸如线条和色块的组合,色彩中掺入金粉,使画面呈现出美妙温馨的梦幻场景。
蒙德里安《黄、蓝和红的构图》
Composition with Red, Yellow and Blue
Piet Mondrian
1930
蒙德里安的绘画结构里有乌托邦式的纯粹,有一种平稳的和谐与永恒。颜色、空间感、位置都不是单一存在,而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的。《黄、蓝和红的构图》是治愈系的视觉盛宴;用理性和秩序构建具象与抽象的平衡。「三原色」的简单结构,反映了对于「和谐」的独特理解,以及在失衡中找平衡的艺术理念。
达利
记忆的永恒(1931年,布上油画,24x33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达利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荒诞之作《记忆的永恒》,以袖珍面的技法,描绘了死寂般宁静的加泰罗尼亚海岸边,不可能在此环境中出现的物象。时间被强烈扭曲和静止,仿佛一切都被融化成了无意识的东西。画作表现出「无意识的梦境与幻觉」,同时暗示了个人情感在物质世界挤压之下,迸发出的无法回避的力量。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指示者》
作者.阿尔佩托·贾科梅蒂
成交价.1.413亿美元
收藏者.史蒂夫·科恩
只要提到现代雕塑,就不得不提贾科梅蒂。这位意大利艺术家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贵的雕塑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雕塑风格和技巧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其作品《指示者》在2015年于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413亿美金的天价成交,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贵的雕塑作品。这件作品高达180.5英寸,由铜和钢制成的雕塑构成了一个人体形状的结构框架,并覆盖着高弹性的橡胶布料,如同一个灵动的身体般挺立在空间中。《指示者》集现代主义的极简主义、人体解剖学和前卫材料运用于一身,气势磅礴而又不失细腻。
在贾科梅蒂的眼中,雕塑就是从空间中修剪多余的东西,使它高度精练,并从整个外形中提取主要元素,抓住他在外部世界感觉到的瞬息即逝的幻觉,以及要完整地反映人类形象的需要。他将人体削减为简单的几何形状,使它看起来像是硬币或者木块,但在这些简单的形状中,人体的优美线条和肌肉轮廓仍然清晰可见。
马克·罗斯科《No. 6 (Violet, Green and Red)》1951
2014年8月通过Yves Bouvier私人交易
成交价:1.86亿美元
出售:Cherise Moueix
新主人:Dmitry Rybolovlev
马克 • 罗斯科专注哲学命题,深入生命本质,以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表达出的情绪本身,色块仿佛悬浮于背景之中,让人感受到宇宙和宗教。极为精简的构图之上,色彩的感觉被无限放大,散发出具有象征意味奥妙的美感,引发强烈的心理共鸣和情感震撼。
杰克逊·波洛克《Number 17A》1948
2015年9月苏富比私人洽购
成交价:1.4亿美元
出售:大卫·葛芬(David Geffen Foundation)
新主人:Kenneth C. Griffin 美国对冲基金巨头肯·格里芬
美国艺术家杰克逊 • 波洛克以独创的「滴画」技法闻名。巨大画布平铺地面,四周游走时,将颜料喷洒滴溅画布,同时综合使用多种材料,构图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认。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追求下意识的极端放纵的方法。《蓝柱》标志了其绘画的全新浓烈度。丰富的色彩也摆脱了此前略显拘束的调色,其富丽感令人叹为观止。
安迪·沃霍尔(1928-1987),1964年作《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40 x 40英寸(101.6 x 101.6公分)。图片来源:佳士得官网
《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
压克力 丝网油墨 麻布 101.6×101.6cm
纽约佳士得“Thomas and Doris Ammann珍藏晚拍”上,安迪·沃霍尔标志性的《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以1.95亿美元(约13.12亿人民币)成交,成为拍卖史上最贵的二十世纪艺术品。
《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绝对是美国波普艺术最登峰造极之作。这幅画不单超越了传统美国肖像画的体裁,亦跨越了二十世纪的艺术和文化。堪称可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以及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并列艺术史之巅。”
沃霍尔自1962年开始以梦露作为主要创作题材创作丝网版画,并尝试以不同方式演绎同一幅经典宣传照片。1964年,沃霍尔以梦露作为题材,创作的了五幅《玛丽莲》(包括《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 ,采用全新的上色方法,使用正片醋酸纤维印版,巧妙地将人手上色的部分与一层丝网印制的颜色对齐,使线条和色彩都无缝对接,形成利落清晰的明暗效果。
“Shot Sage Marilyn”这个系列中,正如其名字所示,这幅作品完成不久就遇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在一次派对上,安迪·沃霍尔问艺术家朋友桃乐丝‧波德 (Dorothy Podber)“我可以给你拍照(shoot)吗?”波德回答说“当然可以,但我也要拍你”, 于是沃霍尔说“那你明天上来吧”。哪知波德次日刚步出工作室的升降机即从手袋取出手枪,瞄准靠在墙上几幅《玛丽莲》画作接连开枪。
原来这是波德玩的文字游戏,她将拍 (shoot) 理解为“枪击”,而被枪击中的4幅《玛丽莲》因此成了概念艺术品。虽然有关此事件及其余波的说法各有不同,但包括《枪击玛丽莲 (鼠尾草蓝色)》在内的这批作品却成为安迪·沃霍尔传奇故事的历史见证。
罗伊·利希滕斯坦《杰作》1962年
2017年1月私人交易
成交价:1.65亿美元
出售:Agnes Gund
新主人:史蒂芬·A·科恩
《杰作》这幅作品是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利希滕斯坦最出名的是他结合卡通和广告风格的画作。利希滕斯坦借用当代流行文化和媒体的意象,用标志性的色调和大圆点来表达。这幅画作是美国人生哲学的杰作。
现在已遗失的原版《泉》的照片
《泉》 复制品
1917年,马塞尔·杜尚,这位将现代艺术操控于指掌之间的精神领袖,向美国独立艺术家沙龙展寄送了一件艺术品,这是他从商店购买的一只男用普通小便池,在上面有杜尚写下的“R.Mutt 1917”字样,杜尚将其取名为《泉》。2005年,这座小便池被全球500位艺术评审认定为:对艺术史影响最大的作品。
毕加索解放了形体,马蒂斯解放了颜色,而杜尚则解放了现代艺术。
杜尚的《泉》最直接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在于:
究竟什么是艺术,或者说艺术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小便池签个名就是艺术,那么还有什么不是艺术,或者说所有的一切皆是艺术。
这次“小便池”风波,引起了艺术界的轩然大波,支持者与反对派吵翻了天,而杜尚也凭借这一机会一炮而红,正式明确了自己的艺术观念。
要想看懂《泉》,至少要跨越三层障碍。
第一,绘画也好,雕塑也罢,都是传统艺术工作者耗费人力精力亲手创作而成,而杜尚则完全摒弃了自主创造,这种拿来主义是否能达到艺术品的资格;
第二,艺术品是高贵而典雅的,而小便池所带来的不洁的联想,让人很是不适。
第三点,“泉”并不是杜尚首创,这一意象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寓意神圣、美好,被誉为“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而杜尚却为大俗之物取了一个大雅的名字,这种反差让欣赏者无处下手、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反感。
而杜尚则认为,艺术家有权力定义什么是艺术,艺术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先验标准,而是取决于我们观赏它的方式;而关于艺术品的价值问题,也不拘泥于形式与内容,而是能够勾起观赏者的思想价值。
所以,《泉》是艺术品,是对艺术价值与生活联系的前卫思考。而这种思想则构成了后现代艺术的核心。
《泉》的嘲讽与惊讶从来没有停止,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杜尚主义的代表之作。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小便池,如今《泉》已然成了无价之宝。
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创造,是有积极意义的,他对传统艺术与传统美学的挑战,拓宽了我们的艺术视野和艺术题材的范围,并为艺术本身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和随性。杜尚的作品往往出人意料,鲜明、独特、个性,而这恰恰是艺术家最珍贵的东西,如果艺术家创造的都是大众产品,那么艺术必会逐渐死去。
2024年11月,在苏富比举行的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一根用胶带粘在墙上的香蕉以52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包括佣金一共将支付62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4517.3万元)。这根香蕉并非普通的水果,而是意大利艺术家毛里奇奥·卡泰兰(Maurizio Cattelan)创作的概念艺术作品《喜剧演员》(Comedian)。
中国的知名90后富豪、加密货币圈大佬、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以620万美元的高价购得这根香蕉,不仅震惊了艺术界,也在商业界和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对于此次竞拍行为,孙宇晨曾公开表示,卡泰兰的作品代表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艺术、网络模因和加密货币社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接下来几天里他准备亲自吃掉这根香蕉,作为这次独特艺术体验的一部分,以“致敬它在艺术史及大众文化里的地位”。
在这场拍卖会之前,苏富比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从曼哈顿上东区的一个水果摊购买了这根香蕉,价格为35美分(约合人民币2.53元)。这使得《喜剧演员》背后的荒诞性更加明显:一根普通的香蕉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从普通水果变成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艺术品。
经营这个水果摊的老板是一位来自孟加拉国的移民,他表示,对于自己售卖的香蕉能够成为世界上最贵的艺术品,他感到既震惊又难以置信。然而,这也正是卡泰兰作品的精妙之处:它让人不得不思考,在艺术市场中,一件物品为何会突然被赋予巨大的经济价值?
事实上,除了一根香蕉和一截胶带,竞拍者还能收获一张真品证书,以及作品安装说明。
其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真品证书,也叫做防伪证明书,说明你使用的就是正版。
简单来说,竞拍成功的人就是买了一个这样的创意,而且可以在其他场合复制这个创意,加以展示或其他方面的使用,作品中的香蕉和胶带是要定期更换的。
《一和三把椅子》
One and Three Chair
科苏斯名《一和三把椅子》,把真实的椅子与椅子的放大照片,以及从字典上影印放大有关椅子的文字。三样一起展出,从实物的椅子到照片的椅子,最后到概念的椅子。这种「概念艺术」更多的表现的是「语言」,它体现了「观念艺术」的主要方面。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1991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英语: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是英国概念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于1991年创作的装置艺术。赫斯特把一条14英尺长的虎鲨放在装满甲醛的玻璃柜里。在2004年,该作被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史蒂文·科恩高价收购,据报出价达到800万英镑,是当时其中一个最贵的当代艺术品。2006年,原来的虎鲨渐渐腐烂,赫斯特以新的标本取而代之。翌年,科恩决定把该作借予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览至2010年。
在1991年,有个英国人拿5万英镑去买了条死鲨鱼。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3年后的2004年,这条被泡在甲醛里的死鲨鱼竟然在一场拍卖会上被一位富豪买下,最终成交价8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6691万元。
他叫达米恩·赫斯特,是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是的,对他来说,鲨鱼尸体是他的重要创作材料,当年花大价钱买来鲨鱼的他,正是为了创作一件艺术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991年的某天,达米恩去往澳大利亚,花费六千英镑聘请一名渔民为他捕一条鲨鱼。
妻子和朋友虽然对达米恩的特立独行早已司空见惯,但是他们仍然猜不透达米恩这次要用一条鲨鱼做什么。
而达米恩得到鲨鱼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让人杀了它。
然后,达米恩在死鲨鱼内打入数百钢针来固定它的形态,之后把鲨鱼放入福尔马林,制作了一个标本。
鲨鱼被放在装满溶液的玻璃箱中,达米恩宣布新作品的完成。
前前后后花费了五万英镑,他只为得到一条死掉的鲨鱼。
达米恩的艺术生涯中,这件用死鲨鱼创作的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件作品被他命名为《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这件作品被著名的美国富豪兼艺术品收藏家史蒂文·科恩(SteveCohen)买下,最终的成交价格为800万英镑,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6691万。
而令人称奇的是,科恩斥巨资买下这一作品并不是为了个人喜好,而是因为想要为美国的现代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怀着这样的想法,科恩随后将这件作品捐赠给了美国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达米恩的独特创作使他在同时代的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名利双收,可是,对他作品的评价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潮水般的质疑和争议一浪高过一浪,从未停止过。
支持他的人从他的作品中体悟到了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他们由衷地佩服达米恩的才华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甚至有人在参加展出时泪流满面。
而反对者们认为,那些虚无缥缈的所谓“艺术价值”并不能使他们信服,他们从更为理性的角度出发,抨击达米恩的创作方式。
杰夫•昆斯这位受到全球瞩目且极具争议的艺术家,从最初一部惊世骇俗的《天堂制造》影像作品演变到席卷全球的不锈钢气球狗、郁金香、不锈钢兔子等标志性符号,作为将不锈钢这种“无产阶级”材料(昆斯语)卖得比黄金更贵,杰夫•昆斯无疑是将艺术与商业结合得极为出色的艺术家之一,或许除了艺术家,昆斯也应该有一个称号 :艺术企业家。
杰夫·昆斯 (Jeff Koons) 于 1955 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约克市,被誉为刻奇(Kirtsch,媚俗)之王、也被低估为现代世界编年史的记录者,是全球最具争议的艺术家之一。就商业上的成功和名望而言,他仅次于达明·赫斯特。他在纽约的工作室雇佣了 100 多人。大多数情况下,他将消费文化的痕迹作为起点,异化或模仿它们——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和广告中的物品。
杰夫·昆斯 代表作: 《气球狗》
杰夫·昆斯 (Jeff Koons)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波普艺术家,1985年是杰夫·昆斯 突破之年,他在纽约的East Village办展览。30年来,杰夫·昆斯创作的作品多达20多个系列,数量上万,他几乎每年都在不停地推翻自我,重新进入新的语境和创作形态。
2013年以5840万美元的拍卖价创造了在世界艺术家单品拍卖新纪录,成为世界上目前最昂贵的当代艺术雕塑作品。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海景房》,2002年,在肖恩·凯利画廊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阿布拉莫维奇档案© Marina Abramović.摄影: Attilio Maranzano
这是艺术家在纽约肖恩·凯利画廊(Sean Kelly Gallery)进行的一件紧张的持续性作品:她在三个特别建造的、相通的开放式小空间中生活了 12 天,仅靠水维生,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包括睡觉、洗澡和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