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京杭大运河一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德州大运河沿岸古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德州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兴盛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德州是春秋时期鬲国所在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名为鬲县。黄河又名德水,六次改道中有两次流经德州,明朝永乐年间正式命名为“德州”, 也就是“在德之州”的意思。
曾经的京杭大运河德州段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德县志》记载,京杭大运河德州段,“面宽二十丈,底宽八丈,深二丈三尺”。也就是说当年的京杭大运河德州段,水面宽六、七十米,河底宽近30米,水深近八米。
自隋朝开始,南方举子们进京参加科考、官员们入京述职、商人们入京贩卖货物、旅客们进京游玩、漕兵送粮入京、使节们进京面圣,多数都走京杭大运河经德州北上,故此德州就有“九达天衢”“京都门户”的美誉。
明朝永乐年间,苏禄国王率领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组成的使团访问中国,归国途中在德州北营身染重病离世。明朝皇帝命以“王礼”厚葬,就是现在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禄王墓”。苏禄王的两位王妃和两位王子及其后人也永远留在了德州,下次带大家去苏禄王墓详细看看。
风流皇帝乾隆一生六下江南,途中被德州美景吸引忍不住弃舟登陆。《乾隆南巡图》第二卷《过德州》,用12.5米长的画卷详细记录了乾隆过境德州的场景。
坐在八人抬的龙辇上的是乾隆皇帝,据史料记载,乾隆的随从人员多达2500多人每人配单马或双马,另外还配备有400辆骡车、800匹骆驼。
清朝末年漕运停止,但京杭大运河的河水依旧在流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老的运河水量逐渐减少失去了通航条件,德州段卫运河、南运河于1978年彻底停运。
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京杭大运河德州段也成为了德州市稀有的世界文化遗产。 “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牌坊,又重新矗立在德州运河古街。
2022年4月28日,山东省德州市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来自江南的运河水与天津本地水汇合,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这是京杭大运河一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德州运河古街也终于恢复了当年的盛世美颜。
德州运河古街位于东风西路胜利桥以北到三八路以南的古运河西岸,占地60亩,共有210间商铺及四合院,总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建筑群落全部为明清风格及样式,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模式,再现了当年运河码头的繁荣景象。
运河古街起点东风西路的胜利桥前身是“许家摆渡口”,是德州四大摆渡口之一。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先生,曾写诗描写了许家摆渡口美景与繁华,“月细仅如钩,疑升复疑没,每人沙间坐,白露湿罗袜,低头怨去船,举头愁残月。”
德州运河古街除了已经开发营业的商铺外,大运河博物馆、非遗民俗博物馆、大运河研学中心等运河文化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敬请期待吧。
另外悄悄告诉你,现在申请运河古街的夜市摊位是免费的哦,你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拼手速的时候到了!
♋♋
昨天去了,都没人,一片破败,运河水又脏又浅,还被铁皮围了起来,周围连个吃饭的地方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