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最靓的仔:机器人丢手绢扭秧歌,下场时脚步直哆嗦,研发公司回应:“失误”是小彩蛋!

壹情感 2025-01-30 11:14:54

除夕夜的电视机前,全国人民都在忙着抢红包吃饺子,热搜却突然被一群“铁憨憨”给霸屏了。

只见16个1米8高黑黝黝的机器人,穿着花红柳绿的东北大花袄,在春晚舞台上又是甩手绢又是扭腰肢,动作整齐得像是复制粘贴一般。

不要看这群机器人长得不咋地,但无论抛、丢还是转,小动作比德芙都丝滑,是春晚最靓的仔。

然而让人感到搞笑的是,到了谢幕环节,有眼尖的网友截到动图:某位“小可爱”下台时膝盖一软,脚步直哆嗦,活像刚学走路的孩子。

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机器人怕不是喝多了假酒?”

这场名为《秧BOT》的表演,是张艺谋导演的创意融合舞蹈。

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与新疆艺术学院舞蹈演员同台,机械臂甩出的红手帕划出完美弧线,接住时连褶皱都对齐......

看得观众直呼,“比广场舞大妈还专业”。

可谁也没想到,最出圈的竟是机器人“翻车”瞬间——收手绢时慢了半拍、转圈时差点撞到队友。

研发公司淡定回应:“这是设计好的‘小彩蛋’,故意让机器人出点洋相逗大家乐呵。”

要说这群机器人的本事,可比人类杂技演员还硬核。

它们的腕部藏着“黑科技”抛放线机构,手绢转得比陀螺还稳,甚至能抛到三米高空精准接住,连绑绳子的作弊嫌疑,都被网友亲自“破案”洗清。

更绝的是,它们能通过AI算法“听懂”音乐节奏,蒙古舞的豪迈、秧歌的喜庆全拿捏到位,连张艺谋都感慨:

“给机器人编舞比教人类难多了——它们不会喊累,但得把动作精确到毫米。”

可技术再强,也架不住观众爱看热闹。

当某台H1机器人下场时突然“腿软”,弹幕立刻分成两派:

理科生忙着分析“双足机器人重心不稳是技术难点”,文科生却集体母爱泛滥:“崽崽别怕!妈妈抱你下台!”

研发工程师揭秘,这群“铁孩子”为了练秧歌吃了三个月苦头。

动作得靠AI逐帧捕捉人类舞蹈,再转化成代码输入“大脑”,连转手绢的力度,都要用算法模拟东北大妈的手感。

看着机器人笨拙又努力的模样,突然想起公司给它们取的名字“福兮”,谐音“伏羲”,既暗合蛇年主题,又藏着科技向善的野心。

从2021年机器牛“犇犇”和刘德华隔空对唱,到亚运会上驮着铁饼满场跑的机器狗,宇树科技的“孩子们”,早把春晚当成了年度汇报演出。

这次H1的“社死现场”,反倒让冷冰冰的科技有了人情味——就像学霸偶尔考砸,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爱。

当机器人学会“犯错”,当科技主动展示不完美,或许正是人机共处的温柔起点。

毕竟未来某天,替我们上班、做家务的很可能就是这群“铁同事”。

到那时,谁不希望它们偶尔抖个包袱、犯点小迷糊,而不是永远冷着脸精准如钟表?

所以啊,别笑机器人下场哆嗦了。

你看程序员哥哥们多懂生活——技术再牛,也得留点破绽让人类找乐子。

这哪是失误?

分明是理工男写给世界的浪漫情书:科技可以很强大,但永远不必完美无瑕。

当然,如果你真的以为咱们大中国造机器人,就是为了上春晚丢手绢的,就太小瞧我们大国的雅量了。

日本网站上的日本网友,就一语道破了天机:“这是中国人在展示技术和军事实力。”

确实如此。

不仅机器人上春晚扭秧歌丢手绢,咱们中国的无人机蜂群进行节日庆典演出,也是在变相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的无人机也所向披靡。

不仅如此。

我们的DeepSeek R1的发布,也意味着美国科技决战意图的失败。

毕竟,只用二十分之一的成本就达到了gpt o1的水平,导致美国芯片制造商Nvidia的市值一天蒸发5000亿,世界都要为之震撼。

电影《师父》里有句台词:“能摘你扣子,就能穿你喉咙。”

只不过,我们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而已。

0 阅读:0
壹情感

壹情感

我手写我心,敢为苍生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