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水人间涵育美丽中国——评大型纪录片《漓江》

我的广电视界 2025-01-18 20:07:05

滕勇

漓江之美,青绿叠翠,蜿蜒于群山万壑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令人神往。前不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广播电视局、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漓江》上线播出,引起热议,网友惊呼“每一帧都可以作桌面”“放假就去看漓江”,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

纪录片《漓江》聚焦并生动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精美的画面、精准的笔触、精细的制作,将漓江绝美、人文之盛、物我和合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描绘了一幅流淌在人们心中的山水画卷,吟诵了一卷贯穿古今的文化诗篇,唱响了一曲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幸福旋律。

从制作角度看,这部纪录片篇幅不长,但调研深入、逻辑贯通,画面极致、细节精致,文本华美、音乐浑然,以短短6集、150分钟左右的体量,讲述了漓江自然天成、万籁一体、古今咏叹、和谐共生的生命律动,令人品味出中国传统中“天、地、人”的文化底色,彰显了高品质纪录片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时代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国际传播价值,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文明、文旅、现实题材等主题类纪录片的影像图景,是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过程中,广西广电为全国观众奉献的又一部高水准的纪录片作品。

打开纪录片之前曾以为,《漓江》会是一部采用传统手法创作的作品,突出展示漓江的美和人文,构建起超然物外的秀美山河。但这部作品的突破在于,不仅突出了美和人文,还通过展示现代人与漓江的关系,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漓江成果,进而传递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实践,带给当地人认知层面的改变。纪录片要体现出思想的穿透力,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特别是在保证艺术品质的基础上,让作品能够自然流淌出对时代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真正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之余、在心灵共鸣之上,能够实现思想认同,是有非常大的难度的。

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纪录片,除了要有较高的思想性,往往还需要4个特质,它们分别是“知识含金量、极致画面感、生活烟火气、心灵抚慰力”,要实现这4个特质,只在制作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策划之初,对漓江的前世今生有深刻的洞察,不仅知其美、知其气质,更对何以美、何以精神、何以抚慰有独到的理解。在我看来,纪录片《漓江》正是通过这样的谋篇设计,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内涵巧妙地融合起来,从漓江流域的绝美景色到沿岸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四季变换的绝美风光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全方位地展现了漓江的独特魅力。

知识含金量。本片片名为“漓江”,如果不能清晰地回答观众对漓江的未知与好奇,不能提供有关漓江前世今生的基础知识,就对不起这个片名。片中清晰地讲述了漓江水系的形成,以及漓江流域地貌和气候的成因,既讲漓江之“独秀”,也讲何以独秀,让这部片子有了重要的文献价值。片子当中还对漓江流域崇尚“龙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有效构建起了山水与人文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的内在逻辑。

极致画面感。打开纪录片《漓江》,第一印象一定是画面之美。通过航拍、水下以及4K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应用,该片色彩鲜艳夺目、画面构图精美绝伦,每一帧都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拍摄角度匠心独运,高空俯瞰之下壮阔全景尽收眼底。

生活烟火气。为了介绍当下漓江流域人们的生活场景,镜头对准百姓人家,从三餐四季、春种秋收、时令民俗多个维度,呈现了满满的人间烟火气,让观众在美丽的景致之外,看到漓江人的生活态度。

心灵抚慰力。在自然风光之外,纪录片还深入挖掘了漓江流域的人文内涵,拥有一种淡定的心之共鸣。在《心画》和《共生》等集中,我们看到了漓江沿岸百姓对母亲河的眷恋之情,以及他们通过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传承着这片土地的文化血脉。舞龙、划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的热闹上演,不仅展示了漓江沿岸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更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漓江》不仅在视觉上美轮美奂,也在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让秀美山川与人的安居乐业、精神丰盈联系起来,让观众一边欣赏漓江绝美风光,一边感悟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环保理念,引导人们重新思考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引导人们成为守护这片美丽土地的使者,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篇章。

作者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划院副院长

0 阅读:5
我的广电视界

我的广电视界

以独特视角解读广播影视行业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