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我们探讨文化IP何以保持强大生命力、持续引发全民共鸣,其实就是对文艺如何从时代浪潮中汲取源头活水、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追问。
《声生不息·大湾区季》日前收官,在全网掀起一股港乐热潮、粤语风尚与大湾区情怀。从2022年《声生不息·港乐季》横空出世,回溯港乐黄金时代,到2024年《声生不息·大湾区季》再次以港乐破题,以更广阔的视野唱响湾区之声,《声生不息》这一文化IP跳脱综N代疲态,以现象级文化效应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当音乐史的表层叙事似乎穷尽,新一季如何以“大湾区”破局?文化IP的强大生命力又缘何而来?
《声生不息》不局限于音乐史的线性叙事,而是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历史记忆、地域认同与未来想象。这种生命力,既是“续命”亦是“新生”,其背后是三重力量的交织:中华音乐的根系性、人心的共通性与时代的共振性。
在本季先导片中,“港乐已死?”这句尖锐的提问被抛向2024年的舞台,《声生不息·大湾区季》以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谈,将质疑化为回响。节目用老歌新唱、新歌演绎与地域共融,编织出一幅港乐复兴的图景。这不仅是综艺叙事的胜利,更是一场文化基因的觉醒——港乐作为华语流行文化的根系,始终在时代的土壤中生长。
2022年《港乐季》用当下的音乐艺术去诠释港乐经典,使得港乐这一传奇国货焕发时代新风采。《大湾区季》再次以港乐破题,让港乐又一次回到聚光灯下。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不仅讲述港乐的历史发展,更关注港乐的迭代与更新。节目首期便梳理港乐50年发展,既有诸如《爱情陷阱》《卡拉永远OK》的经典老歌,还有《心之科学》《她整晚在写信》等10世代后的新作品,这些新港乐在时下年轻人的音乐榜单上早已占据一席之地。
港乐不死,并正焕发新生,这也是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回望《声生不息》四季演进轨迹,节目始终深植中华文化厚土:首季以港乐黄金时代的《东方之珠》《万水千山总是情》唤醒集体记忆,第二季通过台湾金曲《橄榄树》《在水一方》串联两岸音乐血脉,第三季用中华流行音乐《山河图》《人世间》浇筑家国情怀,直至大湾区季用《壮志骄阳》《祝君好》讲好人文湾区的共融故事。节目层层递进的叙事逻辑,实则是将音乐作为文化基因,在旋律谱系中追溯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谱。
港乐中蕴含的“狮子山精神”是拼搏、团结、永不言弃,台湾金曲中沉淀的“岛屿情怀”诉说着独特的乡土情感与身份认同,中华音乐中的“家国叙事”则演绎着对家国的热爱与责任。节目构建“跨代际音乐对话”,通过邀请不同年龄段的歌手参与节目,实现了音乐文化的代际传承与交流,完成文化记忆与精神的传递。
三年前,在《港乐季》的金曲盛典上,炎明熹以新生代歌手身份向前辈叶蒨文和林子祥致敬:“如果你问我港乐的意义是什么,我想答案是林子祥和叶蒨文。”而在今年《大湾区季》的金曲盛典上,林子祥向年轻一代的朋友们分享着:“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再唱我们这一代的歌,我们也会很荣幸,因为我们知道会有新的歌声,永远陪伴在你身边。”
两季盛典的时空交织,是港乐乃至中华音乐发展脉络的完美闭环,也是一个IP由点至面,再由面到立体的厚积薄发。
当本季尾声全场大合唱《祝福》,镜头扫过观众席不同年龄层的面孔,那些湿润的眼眶印证了港乐作为记忆载体具有强大的共情力。《声生不息》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正是因为它跨越了代际、地域与文化的界限,源于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与共同情感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