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参观毛泽东故居,问陪同的干部:给毛主席家划的什么成分?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2-05 22:10:59

1961年时,刘少奇陪同夫人王光美来到韶山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他在屋子里面四处观察着,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好奇地问身边的干部:“当年土改时,给毛主席家划的是什么成分?”,身边的干部听了连连摇头,说自己也不清楚。

刘少奇因此又找来了韶山农会的负责人询问,得到的答案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出乎意料。

那毛主席的家庭是什么成分呢?这还要从1921年青年毛主席回家过春节的那天说起。

一、青年润之归乡

1921年2月,毛主席和弟弟毛泽覃回到了韶山老家过春节,这时的他虽然只有28岁,但早已胸怀天下,在湖南创办了早期的共产党组织,致力于实现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这一伟大事业。

这一年的除夕晚宴,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继妹毛泽建、弟媳王淑兰等人都在,气氛总体来说比较热闹,但心思细腻的毛主席注意到了大弟毛泽民神色不是很好,面对一桌好菜却意兴阑珊,一副心思很重的样子。

他关心地问弟弟:“咏莲(毛泽民的字)呐,可是身子不舒服?怎么不恰饭?”

毛泽民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回答道:“大哥你别担心,我身子很好,就是想起今年家中的营生不好,我心里难受。”

此时毛家曾经的支柱—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刚去世不久,毛主席又在外为革命奔波,毛泽覃则还小,因此毛家中当时只靠家中二子毛泽民一人主持家业。

这是毛泽民接替父亲当家的第二年,因为经营的经验不足,加之今年毛家发生过诸如火灾、兵匪抢劫这类的突发事件,这导致了今年毛家的账簿上亏损数额巨大,毛泽民对此感到心中愧疚。

毛主席听完,安慰弟弟说:“咏莲,现在这年头乱的很,民国政府不爱恤百姓,整日只知道内斗,大家这几年过的都不好,我们家过的不好也是正常的。”

他又思考了一会儿,接着认真地对家人们说:“咏莲,还有在座的亲人们,我有个提议,房子可以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家欠我们的则一笔勾销,等办完这些事,我们再一起去长沙投身革命事业,怎么样?”

毛家人听到毛主席说出这种无私的话语一时间都惊呆了,毛泽民不理解地问大哥:“这样做,父亲留下的家业不就毁在咱们这一代手上了吗?”

毛家从1850年毛主席的曾祖父毛祖人当家开始,一直过的是极其穷苦的贫农日子,直到毛贻昌接管家业苦心经营之后,在1900年左右毛家的日子才渐渐有所起色,到现在的1921年,毛家的小康日子才过上没几年,毛主席就让大家舍弃家业,这确实会让家人一时之间很难理解。

毛主席又对毛泽民劝说道:“家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舍弃我们这个小家,一起去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大家’,舍己为民,舍家为国,我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嘛。”

毛家人终归是有着良好家风、高尚情怀的家族,在毛主席的劝说下,几天后他们便一起到了长沙,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遗余力,在后来的日子里,毛家可谓是满门忠烈,前后共有6位烈士牺牲。

这场舍弃家产,举家参加革命的事件过后,加之1929年毛泽东家中还曾被国民党下令抄没过,不少人因此认定毛主席家中早就没有了资产,在土改时自然是被划为了贫农行列,但后世学者通过对毛家“清抵簿”这一文物的研究,发现这远非实情。

二、清抵簿所记载的历史真相

清抵簿实际就是毛主席家中平日记账的账本,在早期学界研究中,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毛主席家在1929年时已经破产,但清抵簿被找到后,让这段历史的真貌再次呈现了出来。

根据清抵簿的记载,毛主席家中在1929年过后还是有田地的收支记录,且一直持续到了土改分田地的时候。这证明了毛主席的家产一直有人经营,并且也没有被国民党人抄没干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1921年毛泽民处理家产时,确实遵照了毛主席的要求把家中动产都分给了当地的穷苦百姓,但他因为着急去长沙帮助毛主席组织革命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处置田地、住宅等不动产,便将不动产都交由了毛震公祠代办分田事务。

毛震是韶山村包括毛主席在内大多数村民的直系祖先,毛震公祠更是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建成,因此毛震公祠实际就是毛家老人行使族权的一处权威性场所,村中有威望的老人一但有大事要说,就会在毛震公祠召开全村的会议。

在接管毛主席家中田地后,韶山毛姓老人们也把大家一起召集到了毛震公祠中,共同商议如何处置这些田地,善良淳朴的韶山人民知道毛主席一家人都是大好人,他们去为了人民打天下去了,是去做大事去了,所以他们都不想就这么给毛主席一家好人把家产都分了,曾给毛主席家工作过的佃户也表示愿意继续租借毛主席的田地,还如从前一般缴纳租金。

就这样,毛主席家的不动产最终没有被分给村里人,而是由毛震公祠正式代管,形成了主权归毛主席家,管理归祠堂,经营使用归佃户的“三权”分立局面。

毛主席为韶山人民着想而给他们分田地,韶山人民也因感激毛主席的心意而不愿意接受分毛主席的家田,人都是将心比心的,这种暖心之举至今读来依旧令人感动不已。

1929年国民党人来抄没财产时,村民们又上下一心,不配合国民党派下来的官员,积极替毛主席瞒报家产,再加上毛氏宗亲、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巧妙利用了国民党官员喜好贪腐的恶习,买通了这些奉命抄没财产的官员,最后使得国民党的抄没工作实际上没有对毛主席的家产造成太大的破坏,只是表面上抄没了几亩薄田就草草了事。

从这一点可见当时国民政府的统治实在是腐败无能,连蒋介石亲自下的抄没命令,地方官员都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不去妥善执行。

后来的事实证明,韶山人民帮助保留毛主席家产的行为是明智的,在中共早期初建之时,各地党组织都严重缺乏资金,大部分早期党员革命事业的开展需要家庭支援,毛主席一家作为革命的主力就更是如此。

在清抵簿上,毛家的支出主要有这几个大项:

一、支援革命事业和社会公益项目的开支,这一部分开支极其多,仅织布厂、文化书社(毛主席创办的革命活动场所)两处就支出了毛家500多银元,而那时毛主席家一年能收到的利润也不过才几百余元。

这一项是毛主席家中后来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

二、向国民党官员行贿以保住家产的支出,这一部分支出相对较多。

三、为各地亲友付出的生活费,支出的对象包括与毛主席分离多年、后来牺牲的妻子杨开慧,还有弟弟毛泽覃的妻子周文楠与其岳母周陈轩等人,这部分支出较少,一般一次只支出十几元左右,像有一次支出给‘咏芝室’(杨开慧)的记载中,就只给了她8块银元,这项支出仅够勉强维持住各地亲友的日常生活而已。

由此可知,毛主席家直到土改分田地时也还是有资产的,那毛主席家中因此就被划为了“富农”成分吗?答案却也不是。

三、毛主席家庭的真实成分

1961年,刘少奇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看着眼前朴实无华的这一处农家庭院,让他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就是这么一处离周围的市镇最近都有十几里的偏远乡村,却诞生出了毛主席这样伟大的人物,这真是中华之幸。

刘少奇在这处老屋子里四处参观着,忽然想起这样一个问题:“当年土改时,给毛主席家划的是什么成分呢?”他询问身边陪同的干部,干部也不清楚,于是他又找来了韶山的农会负责人,拿出了毛主席家庭的档案,却见成分一栏写着:无。

这一记载让大家大吃一惊,在当年土改时,规定的是全国所有家庭不论富贵贫穷,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成分划分,这是为了方便通过成分划定从而统筹全国的分田任务,像毛主席家庭这种没有任何成分的划定理论上是不应该存在的。

刘少奇继续问农会负责人,为什么毛主席家庭没有划成分,农会负责人于是缓缓道出了当年土改时的一段故事。

1950年的韶山土改时,在考虑如何处置毛主席家中田产时,韶山村党支部书记毛仁秋犯了难,他写信到中央询问毛主席:“主席,您家中打算几人参与分田?”

建国初期,毛主席公务繁忙,收到信后他没有时间回复,于是派儿子毛岸青回到了家乡处理这件事,对于毛岸青,他叮嘱了两点关于这次分田的原则:一是他们家不参与韶山分田,二是对于家庭阶级的划分,实事求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夸大,也不要降低。

毛岸青回到韶山老家,传达了父亲的指示,农会一时又犯了难,因为分田时不管曾经是贫穷还是富有,毛主席的要求是让全体中国农民都能分到田,从而享有自己的资产,但像毛主席这种不参与分田的,家中就会再也没有了田地资产。

这种情况实在是特殊,而且毛主席还要求要实事求是地给他家划成分,农会负责人苦思冥想,最后只好给毛主席家的成分定了个“无”。

就这样,在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运动后,新中国得以成立,全中国的人民成功地翻身当家做了主人,曾经贫穷困苦的广大无产阶级都有了自己的资产,而领导了这场运动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却主动在最后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

刘少奇在听完农会负责人讲述的故事后,心中又增添了一分对毛主席的敬意,感慨道毛主席果然是一位大公无私的伟大人物。

结语

从建国以来,由于毛主席过于低调,从来没有把自家的成分摆到台面上说,因此学界一直对毛主席家庭的成分划定意见不一,不少如《开国大典》一般文艺作品中会出现毛主席说自家是富农的场景,还有的学者则会认为毛主席家早就已经成了没有资产的贫农。

直到一张清抵簿的现世才彻底解释清楚了毛主席家中没有划定任何成分的真实历史,这才把一个更加鲜活的毛主席形象重新展现给了世人,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毛主席到底因何而称得上“伟大”二字。

12 阅读:4749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