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每天早晨六点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工地,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一个馒头两根油条,日子倒还能过。”可最近,他发现身边不少工友都在谈论一件事——上海要给务工者涨退休金了,还说补缴年限很重要。
许多工友都忙着打电话问询社保办理流程。
老张心里有点疑惑,这事是真的假的?
补缴年限又怎么算?
他决定弄清楚这个问题。
补缴年限如何折算:6年综合保险换成1.4年职工社保几年前,老张在工地干活时交的都是综合保险,从来没想着这保险以后能和退休金扯上关系。
现在好了,新政策出来后,那些交的综合保险可以转换成职工社保年限。
不过,没有1年顶1年的美事,而是按0.23折算。
比如老张在工地干了6年,之前的综合保险只算1.4年的职工社保年限。
这事听起来有点让人生疑,但算起来其实不亏。
综合保险的缴费相对职工社保低,但现在保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这样的折算虽然看似年限少了,但实打实的是钱到位了。
对即将退休的人来说,补缴后退休金从1800元涨到2800元,相当于每月多出买菜钱。
不信你算算,如果你每天多了20元的预算,日子会不会轻松不少?
特殊人群注意:补缴社保“三大类人群”须知新政的好处不止这些,对不同的人群,还有更具体的优惠。
比如:
第一类是即将到退休年龄的叔叔阿姨。
像男性满60岁、女性满50岁还没办退休的,这个时候抓紧去转社保很有必要。
建筑工地的李阿姨,就是办了3年社保,退休金一下子从2050元涨到2850元。
这多出的800块,李阿姨每次提到都笑得合不拢嘴,她说:“这钱可以交两个月房租了!”
第二类是已经退休但没拿过补贴的。
这类人群不少是老职工。
比如2019年前退休的老张们,现在可以重新核算养老金。
即便是已经领过补贴的工友,重新算后,可能更划算,真的是不能错过。
第三类则是年轻人。
别以为自己离退休还远就不在乎。
现在折算年限加上实际缴费,如果到了退休时还差几年,补缴一下就很容易凑够。
只是要特别注意,补缴加折算总共不能超过3年。
社保年限对落户买房的重要性其实,社保除了和退休金挂钩,还影响落户买房。
新政策中提到重要的一点:连续缴满7年社保就能申请落户,以前需要满5年社保才能在临港新城买房,现在缩短到3年。
这么一来,对于不少外来务工者来说,扎根上海终于有了可能。
老张的邻居小王在餐饮店打工,听说了这个消息,马上去问能不能办理补缴。
小王转了6年综合保险,后续再加上眼下的缴费,明年就能在临港买首套房。
这简直是大好消息,想想以后自己能在这座城市有个小窝,心情就很好。
办理流程便捷、计算公式简单易解现在政策推出了很方便的办理途径。
老张对手机不是特别熟悉,但在“随申办”APP上,刷个脸就能生成《补缴建议书》。
上面说得清楚明白,该补多少钱、能加多少年。
要是不擅长用手机也没关系,全市23个社保中心都开了专窗,工作人员会说方言,工作日办到下午5点,怎么便利怎么来。
自由职业者自己就能办,单位上班的找公司人事代办,材料齐全的话3个工作日就能搞定。
再来说说计算公式,挺简单的:补缴金额=上海去年平均工资×补缴比例×月份。
比如用11396元/月的基数,补1年大概要交16300元左右,但折算下来,可以每年多拿2000块养老金。
收益率超过8%,比存银行划算多了。
作为补充,老张有两点特别要注意:一是补缴年限越长,单价就越高;二是医保要满15年才能终身报销,住院费最高报95%。
这次政策改革,不仅是帮务工者多拿退休金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道曙光,把那些在上海奋斗的日子变得有了归属感。
数据统计显示,上海现有380万外来参保人员,其中45岁以上占37%。
这些人正是这次政策的最大受益群体。
老张说,忙活了一辈子,现在倒觉得辛苦有了回报,日子不仅能过,还能过得更好。
新政的推出,预计能收上来150亿补缴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保基金的压力,还放宽了落户门槛,吸引更多务工者扎根上海,提升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
4月起,窗口期正式开启,老张决定赶在这段时间这去办,让自己辛苦半辈子的钱不白费。
如果你是个务工者,或者家里有亲戚在上海打工,不妨提醒他们抓紧时间,或许下个月,他们的养老金账户上就会多出一大笔呢。
人人怀揣美好生活的梦想,老张他们也不例外。
社会的每一步进步,都是对这些劳动者的最好回馈。
让我们为他们的明天喝彩,为这座城市的温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