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十八滩
古代,赣江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水道。尤其是唐代开凿了当时的国道——沟通岭南和江西的大庾岭梅关古道,赣江更成了中原通往岭南的黄金水道。
然而从江西吉安的万安到赣州的三百里水路遍布各种巨石,水急滩险,行驶的舟船经常是船毁人亡,因此这段水路有了一个专用名词“赣石”,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最形象:“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这赣石就是这段赣江航道的“赣江十八滩”。
赵抃因疏通三百里水路而上赣州四贤坊
赣江十八滩最初不止十八滩,是二十四滩。为了保证赣江航道的畅通,唐代以来,赣州、万安历任官员都对十八滩的航运采取了应对和治理措施,如组织纤夫,培训篙工,找石匠凿石等,最著名的是唐代的赣州主政路正和宋代赣州的主政赵抃,最后变成十八滩,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初仍是整个赣江航道最危险的航段。
万安水电站大坝
直到1956年,江西省决定在万安境内赣江十八滩的惶恐滩建设万安水电站,才给彻底解决带来了希望。万安水电站工程从1958年动工,几停几复,1989年恢复通航,1996年通过验收正式竣工,用了40年时间,建成江西最大的水力发电厂,同时也把赣江十八滩的赣石全部淹入库底,消除了这段航道的危险。
赣江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