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养生,关键在于防湿、健脾、养肝,3碗粥+3个穴位,轻松祛湿寒!
雨水节气一到,天气回暖,雨水变多,湿气也跟着重起来。这个时节养生,要抓住三个关键:防湿、健脾、养肝。
首先,要防湿。
随着气温回升,湿气渐增,此时人体的阳气较弱,容易受湿邪侵袭,常表现为皮肤油腻、四肢困重、大便黏腻及舌苔厚腻,且湿邪易困脾,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

其次,要健脾。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负责为全身提供营养,脾虚的人就会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懒言、面色萎黄,长期脾虚更会降低身体抵抗力;
最后,要养肝。
春季肝主令,肝气易郁结,表现为情绪低落、胸闷胁痛、失眠多梦。此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还会连累其他脏腑功能。
湿邪困脾,脾弱则气血生化不足,影响肝之疏泄;肝郁气滞,也会横逆犯脾,加重脾虚湿盛的症状。
因此,雨水节气养生需综合调理,防湿、健脾、养肝三者缺一不可。
今天,我就教大家用“3碗粥+3个穴位”,疏肝、健脾、祛湿寒!
记得点赞、转发,分享给更多人受益!
壹
推荐食谱:
1. 祛湿粥: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30克+红豆30克+粳米50克。
做法:薏米、红豆提前浸泡2小时,与粳米同煮至软烂,喜欢吃甜的,也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此方具有健脾胃、祛湿气的功效,适合湿气重、大便黏腻者,特别是中老年朋友。

2. 健脾粥:山药莲子粥
材料:山药3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
做法:山药切块,与莲子、粳米同煮至软烂。
这个方子,能够补脾养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呢,适合食欲差、乏力的朋友调养身体。
3. 养肝粥:枸杞菊花粥
材料:枸杞10克+菊花5克+粳米50克。
做法:粳米煮至半熟,加入枸杞、菊花,再煮10分钟。
此方,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明目,适合情绪低落、眼睛干涩的朋友。

贰
推荐穴位:
1. 足三里穴
位置: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
方法:用拇指按揉3-5分钟,每日2次。
功效:足三里穴被称为“长寿穴”,按揉此穴位可以健脾祛湿,增强消化功能,还能提高免疫力。

2. 太冲穴
位置:脚背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用拇指按揉3-5分钟,每日2次。
功效:按揉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调节肝脏气血运行,缓解情绪低落、胸闷胁痛等症状。

3. 阴陵泉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方法:用拇指按揉3-5分钟,每日2次。
功效:经常按揉阴陵泉穴,可以健脾祛湿,促进水液代谢,改善四肢沉重、水肿等湿气重的症状。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文末记得点个赞、转发,分享给更多人受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