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乡愁,李白的旅行朋友圈(四)

睡前诗词故事 2024-07-25 22:38:35

每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要背诵一些诗词,如果做个调查,小朋友时期最先会背的三首诗,骆宾王的“鹅、鹅、鹅”和李白的《静夜思》必然会入选其中,今天就来讲讲《静夜思》的故事。

李白离开家乡已经两年,古代景点虽然不收门票,但这一路走来,旅途中的各种开销却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金陵城盘桓半年有余,每日与朋友饮酒作乐,当真是“千金散尽”,不过此时尚没有“还复来”。当他踏上扬州的土地时,经济上的拮据感已悄然袭来。

更不幸的是,李白在扬州受到了秋风的侵袭,身体不适,病倒了。身处他乡,疾病缠身,这无疑是心灵最为脆弱的时刻。孤独与不适交织,使得这位平日里豪迈的诗人也难免感到一丝凄凉与无助。

在扬州的温柔夜色中,窗外明月高悬,银辉铺满了简陋的居室,映照出李白孤独的身影。一缕乡思悄悄爬上了他的心头。李白的思绪不禁飘回了遥远的故乡——那片养育了他、也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此时,窗外虫鸣与秋风交错,灵感与乡愁交织,李白心中涌动的情感,如同潮水般难以平息。千年乡愁的代表作便在这奇妙的夜晚,诞生了——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简单的十个字,勾勒出一幅清冷而又动人的画面,让人仿佛能亲眼见到那月光洒满床前的景象,误以为是秋夜的寒霜。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将诗人抬头望月、低头沉思的深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每一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思乡之情。

意象是诗词创作或者说文学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具体的物象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思绪或象征某种意义。比如提到烽火,我们会想到战争,提到桃花,会想到爱情,长亭和杨柳是送别的代表,松柏梅花表达高尚的品格,如果提到明月,不知映入读者脑海中的是哪种情景?我猜大多数人会想到思乡,即使有人从没离开过家乡,在中文语义环境影响之下,提到月亮,大概率也会想到思乡。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李白的魅力,在《静夜思》之前,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提出了时间的哲学思考,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拉近了空间的距离,《静夜思》之前,无人把月亮和思乡关联起来。《静夜思》之后,杜甫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来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引发了众多人民的思乡之情。也许“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句没有之后写明月写思乡的诗句深刻,但如果没有这一句,后面那些诗句根本没有发芽的土壤。

李白在扬州的病榻上渐渐恢复了健康,但他仍旧选择在这座风雅之城多停留些时日。直到这一天,他听说,另一位诗人正在吴越之地游学,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拜访,以示敬意。

这位诗人被李白称为“高山仰止”,李白曾表示宁愿抛却世俗拂衣而去,与他万里同翱翔。那么,能让李白如此仰慕的诗人究竟是谁?他有哪些经典的诗词故事,与李白的婚姻又有什么关系?更多精彩内容,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5

睡前诗词故事

简介:睡前诗词故事,伴您带着诗香梦回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