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始皇要统一六国,这最后一个硬骨头楚国,该怎么啃?派谁去啃?这里面可有大学问!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秦国名将王翦,他灭楚的那点事儿,看完你就明白,什么叫大智若愚,什么叫急流勇退!
秦始皇最初想派谁灭楚呢?那是一位年轻气盛的小将,名叫李信。李信这人本事不小,也挺自信,跟秦始皇夸下海口,说只要二十万大军,就能把楚国踏平!秦始皇一听,心里美滋滋的,正合他意啊!省钱省力还能快速灭楚,何乐而不为呢?
可这时候,老将王翦站出来了,慢悠悠地说:“大王,依老臣之见,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秦始皇一听就炸毛了,心想你这老头是不是老糊涂了?楚国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孤家寡人一个,哪用得着这么多兵马?王翦却坚持己见,说楚国地盘大,人口多,军队也不弱,要是轻敌冒进,搞不好会全军覆没。秦始皇哪听得进去,觉得王翦年纪大了,胆子也变小了,就让李信带兵去了。
结果怎么样?李信的二十万大军刚过边境,就被楚将项燕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灰溜溜地逃了回来。秦始皇的脸被打得啪啪响,这才意识到王翦的远见卓识。没办法,只好拉下脸去找王翦,说:“老将军,还是您有先见之明啊!现在只有您能挽救局面了。”
王翦这时候也不客气,说:“大王,老臣年迈体衰,恐怕力不从心啊。”秦始皇一听更急了,说:“您就别推辞了,朕给您六十万大军,您赶紧去平定楚国吧!”王翦这才答应出征,临走前还特意跟秦始皇要了一大笔钱财和良田美宅。秦始皇虽然肉疼,但为了灭楚,也只能答应了。
王翦要这么多钱财土地干嘛?真是贪得无厌吗?其实啊,这是王翦的“未雨绸缪”!他想的是,如果只带二十万兵马,万一打输了,秦始皇肯定要怪罪他。但如果带了六十万大军,就算打输了,秦始皇也只能怪自己给的兵力不够。这叫什么?这叫自保!
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楚国边境,可到了前线却按兵不动,每天就是让士兵们吃吃喝喝、练练兵,偶尔看看戏,搞得秦始皇都坐不住了,派人去问:“王翦,你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进攻啊?”王翦回信说:“大王莫急,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臣正在用心理战术瓦解楚军士气呢!”
楚国那边一看秦军这架势,也慌了神。楚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催促项燕赶紧出兵迎战。项燕虽然知道这是秦军的诱敌之计,但君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带兵出城。王翦一看楚军主动出击,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心想:“来得好!”他早就在城外设下了埋伏,就等着楚军钻进来呢!结果可想而知,楚军中了埋伏,损失惨重,项燕虽然英勇善战,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楚国的主力部队被消灭后,很快就撑不住了,没多久就被秦军攻破了。王翦凯旋而归,秦始皇龙颜大悦,赏赐无数。王翦的儿子不明白,问他:“父亲,您为什么非要六十万大军呢?”王翦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这你就不懂了。我要的不仅仅是打败楚国,更是要保全自己啊!”
王翦接着解释说:“你想啊,我们带了这么多兵马,楚国自然会害怕。我们按兵不动,他们就会自己乱了阵脚。这就叫‘以逸待劳'。再说了,我之所以跟大王要那么多钱财土地,就是为了让大王放心,让他知道我只想安享晚年,没有别的想法。这样一来,大王就不会怀疑我了。”儿子这才恍然大悟,对父亲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翦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秦始皇肯定会有所忌惮。王翦主动要钱财土地,就相当于告诉秦始皇:“我王翦只想安享晚年,不会威胁到您的统治。”这叫什么?这叫“藏拙”!功高震主,急流勇退,这才是保命之道!
后来,秦始皇派人来请王翦去朝廷任职,王翦却称病在家,坚决不去。他的儿子不明白,问他为什么。王翦说:“傻孩子,我们立了大功,就应该急流勇退。你没听说过‘功高震主'吗?现在秦国已经统一了天下,秦始皇不需要我们这些老臣了。与其等他来猜忌我们,不如我们主动告老还乡。这样,既保全了功名,又保住了性命。”
王翦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运筹帷幄,更是人生中的进退自如。他懂得何时进,何时退,何时藏,何时露。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人生,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宝贵财富。您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