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是“这只猴子”?搅得中国流行文化,天翻地覆

令狐伯光 2024-06-11 00:59:37

文|令狐伯光

万众瞩目的中国首部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预售了,这个定价和电脑配置,包括文化输出之前已经写过了,这里就不写了。

今天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写写吧,那就是从当初网文神作《悟空传》,再到动画《大圣归来》(另一个是哪吒)。好在中国重工业电影扛把子是《流浪地球》,电视剧也是《长安十二时辰》那种。

但是国内流行文化每当遇到问题或者困境,或者要唤醒全民记忆和兴奋点,这个《西游记》和孙悟空是真的刻入民族基因了,只要做得好简直会引爆中国观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西游记》,又为什么会是孙悟空呢?

中国首个3A大作《黑神话》?为什么又会是《西游记》

答案非常简单,我认为个人认为《西游记》是最适合现代化,重工业化的。因为它是中国神话扛把子,中国远古神话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大禹治水,再到《山海经》那一类。

但你会发现除了2010年之前,现在很少翻拍这些影视作品了。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太过完整的故事体系和剧情架构,它虽然是宝库,但是很难改编,而且市场上也没有成功作品验证过是否成功。

在上古神话之下,中国神话大IP在我看来也就三个了。

一个是《西游记》,一个是《封神》,另一个就是蒲松龄的志怪和《白蛇》类传说。

没了。

剩下就是民国《蜀山剑侠传》的仙侠,再到金古梁温黄的武侠,这完全是另外一个体系了,这百年来都非常火爆。最后就是这20年才崛起的网文,像凡人流,洪荒流什么的。

问题在于洪荒流积累太浅,就跟玄幻修真一样,仙侠武侠都快拍烂了。

所以,这些年中国什么游戏,影视剧,动漫画等等等等,反正要翻拍都以中间三块为主,《西游记》《封神演义》,蒲松龄和《白蛇传》。

《西游记》是综合性的强,六边形战士什么都可以整。

《封神》就是设定党的福利,角色和高能故事耳熟能详,深入人心,所以翻拍都会大量改编。而《白蛇》《青蛇》则是当初港台影视剧的功劳。

第二点,《西游记》是神话,非常适合重工业化表现,想要做出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乃至文化输出,一定要改编符合符合现代人价值观和爱好趋势的作品。我们平时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的爷爷辈会在寒暑假期间一遍遍的重复看《西游记》

但我们年轻人却不倾向于去看,虽然是我们的童年回忆,也是一部从艺术角度从那个时代看来很优秀的作品,那么问题来了,也仅仅是“从那个时代来看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了,对于现在的我们没有很好的吸引力。

为什么呢,第一 年轻人更倾向于看新的剧情,老版《西游记》在原著基础上改编不大,我们每个人都看过来了,即使不记得很多剧情了 也不愿再重复看一遍。原因就是画面跟不上现在的时代了。

我们现在看的每一部美剧,日漫,英剧,好莱坞电影的技术都远远超越那个时代的作品。

其实从现代工业技术再艺术的角度去看,你会发现不管是86《西游记》也好,还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也罢,在今天看来技术是很落后的,不适合现在观众要求,虽然它经典。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奢望过,用《权力的游戏》影视工业去重拍《三国演义》,再用顶级工业技术翻拍《水浒传》《西游记》《封神》《山海经》等等等等。是不是想想都很带劲,毕竟之前版本技术太差,经典有余,还原不了想象力。

《黑神话悟空》的出现就完美体现了这种新时代技术,包装升级经典文艺的做法。

中国神话IP无数,为何《西游记》成了绝对的王者

艺术作品改编是需要做反映现实的改编的,艺术改编其实本质上就是改编者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的主流价值观以及自己的主观看法把作品进行改造,所以不必追求过度还原原作。

比如《大话西游》就大大改变了西游记主要剧情,其实我个人觉得改过了,也难怪六老师抨击,确实把《西游记》的核心思想给改没了,但是它确实也非常经典,是部优秀的经典衍生文艺作品。

那么西游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这就是我要讲的最后一点。

西游的核心思想是很超前的。其主人公孙悟空代表的就是自由。没错就是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个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只是自由这一个词现在感觉已经渐渐被西方的政客玷污了,但是自由确实应该成为整个人类最终极的追求。

吴承恩创作的背景就是明朝时期封建专制对于人的行为思想自由进一步钳制的背景下,吴承恩创造了一个无忧无虑,从石头里面蹦出来,法力强大到不用臣服任何人即不受君臣之道,没爹没娘也不受父母家长的限制的一个完全自由自在的角色。

后期去西游(又开始受到师徒之道的束缚)实际上还是他的妥协,面对当时的环境,不这么写的话,恐怕我们就看不到西游记了。所以说西游记原著的整体气氛是很黑暗的,86版把它变得很轻松了,删去了很多黑暗的情节。

我个人认为大闹天宫才是西游的精华,玉帝希望用马厩和桃源来限制住悟空这个麻烦鬼。而大闹天宫就是孙悟空向束缚他的东西做着最后的复仇,是他为了自由作出的最后一战。大闹天宫的故事也符合现代审美,无论是复仇元素还是爽快的无双割草龙傲天,都是现在年轻人看剧所喜闻乐见的元素。

就像之前网上对于《黑神话悟空》的争议,结果网友那个段子一样。

它在国外猴子是动物,观音是女相男身,在国内它是传统文化,代表人民反抗精神。

最后,妄谈文化输出之前需要先反省一下这个词的意义。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多种形式,而这种文化艺术产品更多是通过较为温和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它者。输出二字带有比较强的侵略意味在其中,刻意强调输出对于这种文娱产品反而是一种负面的累赘。

对于游戏玩家而言,文化输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游戏做好,好玩好看好听,自然别人就会来玩来看来听,而你想要的文化输出也自然会水到渠成。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对于任何这种无法以强迫形式逼别人接受的文化媒介,寄希望于所谓的文化输出不如强调它自身的技术和艺术素质。

这一次,《黑神话悟空》会吹响中国流行文化输出的“号角”

最后再谈谈一个话题,现在谈到“文化输出”,好像网友已经开始反感了。到底是输出这个词让一向温文儒雅的中国人有了“侵略者”的感觉?还是,那些接受了这种新兴文化的人,对他们本来的文化来说就是叛徒?

而且,咋会有一种为了做好文化输出,就会拖垮游戏质量的奇怪想法呢?

我认为,文化输出和做游戏是毫不相关的两件事,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因为做得好,所以引起玩家兴趣,让他们开始了解相关文化,而不是说为了达成文化输出,我游戏都不做了,直接把《西游记》这本书一股脑塞到台词里去。

做游戏和文化输出,不是一个保母亲还是要孩子的选择题。

文化输出,虽然带着输出二字,但不同于侵略和侵略,不是本子里画的那种,正义伙伴被洗脑恶堕后将魔爪伸向自己人,然后祸害队友的恶心事。文化输出应该是热情又浪漫,而且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的。

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输出不如日本,现在这个世界的体系本来就是美国和西方设计的,日本也是西方的一员都是发达国家,所以他们就掌握了话语霸权,中国发展到今天,每个领域都不可能一下子就上去和被外国认可,当然也不用为了讨好外国人,做好自己的外国肯定就喜欢了。

所以,我们的文化先要致力于自己喜欢然后才向外国喜欢,不能为了迎合老外的口味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首先自己心中的那个膝盖要站直了。再说了,文化输出这种事其实和原子弹和军事力量很像。

如果把文化输出,抓在自己手上,我们起码可以选择,是单纯让他们了解还是夹带私活。一旦你不输出,别人就会输出。轻则,你与大众认知不同,被排在话语圈之外,就像最近好多老外看宣传片时,我们中国人惊呼三根毫毛,而老外就说成影分身。

我们看到的是美猴王,开始思考这个剧情更深刻的内涵时,老外看不懂咋会有两只猴子,以及七十二变一样,重则,别有用心的人主导话语权来恶心我们。这个范畴其实已经与游戏没太大关系了。

但是当《黑神话》成功引起了争议,那么就已经是成功了。

我们就需要更多的《黑神话》这样的游戏作品,以及流行文化!

1 阅读:92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