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们,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御迦。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热搜,说刘亦菲九年没更新朋友圈了。
她坦言女明星也并非方方面面都完美到无懈可击,她在生活中也和普通人一样,都会有迷糊犯错或者心情起伏的时候。
不发朋友圈,不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超强,而是开启了一种防沉迷的模式,想让自己回归平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
她说:“我希望自己没有条条框框,这些年的改变,使我更加宽容、更加快乐,也更加关注内在和感知了。”
我挺理解她这种想法的。
我的私人微信朋友圈最近一两年都没怎么更新过,偶尔心血来潮想发点什么,转念一想最后都作罢,有时候发出去了,也没多久就选择删掉了。
情绪的宣泄在上一秒是山崩地裂,在下一秒就可能是云淡风轻;欢喜的分享在当下此刻是激动雀跃,过段时间再看其实也不过是往事一段。
越感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就越来越失去了在一些地方的分享欲望。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
毕竟人总会慢慢变得沉默,慢慢习惯一个人独行。
想起傅首尔曾经说:“人都会有崩溃软弱的时候,可能是一次失恋,可能是一次失败。我们停下来嚎啕大哭,把碎掉的自己捡起来,把捡不起来的都掩埋。”
然后重整旗鼓,焕发新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安静独处,内敛前行,其实是种很好的状态。
2
有句话叫,长大就是一个把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
这句话背后往往藏着很多经历,我们在那些经历中慢慢懂得马可教授说的那句: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对于自己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而今再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的时候,不会再急着四处找人哭诉宣泄,寻求安慰和陪伴了,因为人生本非净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言说的痛和苦。
没有谁能救赎谁,大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同行是缘分,陌路是常态。
“浮沉烟雨,悲苦或蜜,全凭心酿。”
有的人朝九晚五,饱食三餐,依然觉得食之无味,生活无趣;
而有的人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早出晚归,朝不保夕,却也毫无抱怨,并始终全力以赴。
两下相较就会发现,认真过日子的人,不管生活给他们什么,是风雨,还是彩虹,是坦途,还是泥泞,他们都会接住,然后一声不吭继续赶路。
他们清楚地知道生活的重心在哪里、是什么,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拿去塑造自己或者创造生活,这远比把时间消耗给情绪,要划算得多。
很多不再热衷于更新朋友圈的人,其实都只是选择了相对更舒服的那种状态。
不费心P图,不害怕谁对某句话过度解读,也不担心某条情绪会让在意的人担忧。
我想说的是,时代走得太快了,其实我们可以慢一点。
可以分享,可以记录,可以活在自己的热爱里,但,别被压抑,别被束缚,别被过分的关注蒙蔽了自己的舒服。
毕竟,爱和感动是发生在生活里的,而不是在朋友圈里。
3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从前我们过分在意别人,后来我们都更乐意取悦自己,因为人生真正的不易,往往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有独自经历。
朋友圈其实也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沉迷在别人的世界里不好,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更不好。
突然想起我一个女性朋友。
以前隔三差五就在我们的小群里,在她的朋友圈里嚷着要减肥,夜跑要拍照,跳绳要打卡,吃一顿减脂餐就希望第二天醒来自己掉个十斤。
可她从来没有一次真正瘦下去过三斤,或者说她的坚持,从来没有撑过三天。
但是前段时间很偶然的想起她,好像最近她都很沉默,不知道在忙什么,点开朋友圈也只是一条“三天可见”的横线。
正好到她家附近出差,约着一起吃饭,我惊呼她瘦了好多,她说这段时间每天都坚持去锻炼,自己做饭吃。我说没看你发朋友圈啊,她笑:“我怕一条朋友圈破功。”
是啊,就像蔡康永说的:
“我们要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去应对真实的生活,要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人生如逆旅,我们都必须要穿行过一些风雨,跨过泥泞和荆棘,在一个人的日子里,去寻找到自己的渡口和归舟。
点亮“在看”,愿你过得好,不只是在朋友圈里。
愿你不再执着于圆满本身,愿你把更多时间和精力都留给自己和身边拥有的重要的人和事;
愿我们清醒沉稳不失鲜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丰盈且热烈地生活着。
晚安,做个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