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花卉植物里,桂花可是很独特的一种。它的花朵小小的,颜色却很是迷人,有金黄的、银白的,还有橙红的。桂花一般在八九月盛开,那香味可远可近,远远闻着,有一股清甜的香气,靠近了则香气浓郁得很。桂花的用处也不少,在咱们居家或者在办公室、咖啡厅、阳台这些地方摆着,观赏价值是很高的。
不过呢,在南方,桂花虽然长得旺盛,但是在加工和保存方面却有不少难点。就像我知道的一个事儿,南方有个合作社,那是靠着大片的桂花树。到了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金黄,漂亮得不像话。可是要把这些桂花好好加工保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了。
桂花加工,干燥就是个特别难搞的环节。很多南方的桂农都为了这个发愁。一般的干燥工艺都不太适合桂花,因为他们发现普通的干燥方法会让桂花的香味散失得厉害,还会影响桂花的品质。所以这个合作社就专门研究了三个月干燥工艺,这可不是个短时间的事儿。
三个月干燥,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讲究。开头的三天内,湿度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南方网友分享的,他在自家后院有棵桂花树。他想自己试着处理桂花,在开始的前三天,他每天都要查看湿度。他说如果湿度太高的话,桂花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呢,又会让桂花的香气过快地流失。在这个阶段,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得细心。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桂花的形态已经开始有变化了。这时候除了湿度,温度也变得关键起来。在南方的有些地方,比如华南地区,气候比较炎热潮湿,在这七天里温度波动比较大,这就给桂花的干燥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而那些比较靠近北方的南方地区,像华中部分,温度相对稳定一些,但也得严格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第十五天,桂花已经有了一部分干燥了。不同品种的桂花表现也不同。像金桂,花瓣比较厚实,干燥的时候就比银桂要慢一点,因为银桂的花瓣薄一些。再和冷门的品种比如籽金桂、四季桂比起来,籽金桂的干燥难度又要大些,因为它含油量比较高,就像油脂太多不容易晾干一样;四季桂由于花开的时间长,每一朵花的状态又不一样,干燥起来也得特殊对待。
一个月的时候,那可是个节点。在整个南方,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在山地多的地方,比如江西的一些山区,桂花生长的海拔不同,湿度也有很大区别。在高海拔的地方,空气湿度相对小一些,桂花干燥得稍微快一点;在低海拔的地方,空气常常带着水汽,桂花就不容易干燥透彻。这时候,合作社的干燥工艺就得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微调,不然桂花就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三个月啊,对桂花的干燥来说,湿度控制就是一门大学问。湿度控制不好,就像厨师做菜盐放多了,整个桂花加工就算失败了。这个南方合作社在这方面做了好多研究。他们根据不同季节的湿度变化,制定了不同的方案。像南方的梅雨季节,那湿度大得能把东西都浸湿了,这时候烘干设备就得全天运转,还得控制好温度,让桂花能均匀干燥。而在干燥的季节,湿度低一点,那就得时不时给桂花补充一点水分,让它干燥的速度不至于太快,保持香味的留存。
咱再看看南方的一些居家种植桂花的朋友。有个杭州的网友,她在自家阳台上种了一棵桂花树。每年桂花盛开的时候,她就想做点桂花制品,像桂花糖啊,桂花糕之类的。可是刚开始,她直接用自然风干的方法,结果做出来的桂花制品香味不对,还有一股土腥味。后来她就学习了这个合作社的干燥工艺,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湿度变化来处理桂花。现在她做的桂花制品可香了,每次有朋友来家里都不舍得走了。
还有在广东的一个朋友,他在办公室的窗边养了盆桂花。他说啊,桂花在办公室里种着,开花的时候满屋子香,但是要是想把桂花保存起来,就得按照科学的方法来。他听说南方合作社的干燥工艺很不错,还专门去请教了一下,发现这个工艺要是用在花盆里的桂花保存上也有用,不过要根据花盆里桂花的量来调整湿度和温度的控制。
南方的水田多,土壤肥沃,桂花长得好。但是这种地方的桂花在加工的时候就容易被周围潮湿的环境影响。而且不同地区的桂花香味也有差别。比如在云南的一些地方,气候温暖湿润,那里的桂花香味就和在浙江的有点不同。云南的桂花香味更浓郁,而且有一种独特的酸甜味。在干燥这些地方的桂花时候,就得考虑它的香味特点,让干燥后的桂花能尽可能保留这种独特的香味。
咱们都知道,桂花的颜色在干燥后也会发生变化。有些粗心的加工者,没有控制好湿度,烘干的时候温度又过高,结果桂花就变黑了。有一次我在江西的一个古镇遇到一个老茶农,他告诉我,他在制作桂花茶的时候,因为早期对桂花干燥没有经验,那些桂花变得黑乎乎的,冲出来的茶不仅颜色不好看,香味也没有了。
从开始到三个月结束,这个整个干燥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在南方这样湿度大、气候多变的地区,桂花的加工干燥工艺要不断完善。现在这个合作社还在继续研究,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好更简单的方法。
那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其他南方的特色植物加工干燥上,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到桂花干燥工艺中的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