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钩随笔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的道路上频频遭遇挫折。从华为被“实体清单”限制,到字节跳动旗下TikTok在美遭遇监管围堵,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面临着海外市场的“逆风战”。
海外市场环境愈发复杂,中国企业该如何实现全球化突破?今天,我们从华为到字节跳动,看中国科技企业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出路。

2019年以来,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围堵”使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备受打击,芯片供应链被切断、手机业务遭受重创,甚至海外通信市场也遭到挤压。随后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平台TikTok也遭遇美国、欧洲、印度多地监管限制,一度面临强制出售或禁用危机。
这些事件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国际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博弈。随着中国科技企业竞争力日益提升,一些国家开始将其视作战略竞争者,利用监管、法律甚至行政手段阻碍其发展。
海外市场的“逆风战”,已不再是孤立现象,而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出海的常态。

面对美国禁令,华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但它仍然坚韧地存活下来,甚至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围”。我们不妨深入看看,华为到底做对了什么?
(一)供应链多元化与自主创新
华为早在多年以前就未雨绸缪,采取供应链多元化策略,降低了对美国企业的依赖。同时,自主研发芯片、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构建自己的科技生态系统,增强了在海外逆境中的韧性。
(二)深耕非西方市场
华为在欧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市场的长期布局,在美国制裁后成为缓冲器。尤其在非洲、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华为的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市场基础稳固,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三)塑造强大的品牌韧性
危机之下,华为通过高频的沟通策略,主动向全球合作伙伴、用户传达企业的技术领先性与安全性,以更开放、更透明的方式对抗污名化攻势,成功保住品牌信任与海外合作网络。

相比华为,字节跳动的全球化道路更为巧妙,它依靠TikTok这一现象级产品迅速征服了全球用户。然而,TikTok在印度被禁、在美国被围堵的经历也暴露出新一轮全球化困境。
字节跳动的经验教训,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一)产品全球化,更要本土化
TikTok成功的秘诀在于其强大的本地化运营。尽管面临海外监管压力,但TikTok的内容运营团队大部分由当地人组成,产品设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特色,使它更容易被当地市场接受。
未来中国企业出海,必须更加深入地融入当地,减少文化冲突,最大程度地本地化运营。
(二)强化隐私安全的合规体系
TikTok之所以陷入监管泥潭,核心问题就在于数据隐私与安全合规。未来,科技企业在海外扩张时必须对当地数据安全、隐私法律进行深入研究,提前布局法律合规体系,避免成为监管攻击的目标。
(三)善用国际规则和法律手段
字节跳动通过法律诉讼、游说和积极沟通,成功抵挡了美国政府强制出售的要求。这表明,在海外市场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企业不应被动妥协,而应积极运用当地法律、国际规则展开维权,以此守住核心利益。

海外“逆风战”必然长期存在,那么,中国企业未来出海应如何有效规避风险?
(一)分散市场布局风险
避免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企业出海时可同时布局多个海外市场,特别是更多元的新兴经济体,如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分散市场布局可降低某一市场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
(二)构建技术与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企业抗击海外风险的关键。未来企业必须更加注重底层技术研发,加强供应链自主性建设,以备不时之需。
(三)构建国际品牌与企业文化认同
越是复杂环境,企业品牌越显重要。中国企业需要在全球市场建立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增强对当地市场、社会、用户的价值认同,以企业品牌建设来抵御政治风险和监管压力。

虽然全球化环境趋于复杂,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并不会停滞。相反,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与产业升级,更多企业会迈向海外市场。
未来中国企业全球化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更加注重合规与风险防控,降低法律和监管风险;大力投资海外市场本地化经营,招聘更多国际化人才;通过资本投资、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模式进入海外市场,实现市场快速扩张;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传播与品牌公关,构建积极的国际企业形象。
回顾华为、字节跳动等企业的全球化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科技企业在逆境中展示的韧性与智慧。从供应链调整、自主创新,到本地化策略、风险规避,每一步探索,都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在逆风中突围,是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化必须跨越的门槛。这不仅是一场经济与技术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战略智慧、风险意识和品牌格局的深度检验。
也许,这场“逆风战”才刚刚开始,但恰恰因为这场艰难的斗争,才更能体现中国企业的实力、胆识与远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