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战争期间犯下严重的罪行,战争结束后,士兵成了第一批为战争罪恶买单的人。说起“战俘”这个话题,倒真是个话题,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战争中的道德和人道主义,即战争结束后,我们应不应该睚眦必报,放弃人性中的善良,选择以恶惩恶。
善性是脆弱的,恶是极其容易被煽动的,人性并不存在善多还是恶多,但比起行善,作恶似乎更能令人快活,这个我们不可否认。
恶是极其容易被引诱的,而善却并不容易被劝导,就像侵华战争,日本人在国内很多都是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甚至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对自己的家人是很有感情的,在战场上很多日本人的书信中流露出对母亲和妻子的想念,我们看不出他们是个没人性的野兽。
可是回到战场上,哪怕参战前一个虫子都没祸害过的年轻士兵,都会陷入疯狂的杀人罪行中,所以说人性是不固定的,因为太脆弱,太容易被影响。
在中国的东北驻扎着很多关东军,这是最早侵华的日本军队,日军奉他们为“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二战结束后这个数字不断膨胀,一直到一百多万人。
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后,关东军土崩瓦解,当时被俘虏的数字是六十万。日本并不了解苏联,认为他们可能跟中国一样,会善待战俘,所以那些人没做什么抵抗,也愿意投降。
没想到苏联才是真正的“地狱”,战俘去了那里,不死也扒层皮。
从此,在中国东北耀武扬威,掌握生杀大权的关东军变成很普通的劳工,与中国在二战时期千千万万个劳工一样,在矿井干活,在铁路干活,住简陋的房子,没有足够的过冬棉衣,条件差到随时可以丧命。
在集中营因为感冒死亡的太多了,何况还有野兽,没有安全保障,人随时可能被野兽吃掉。
战俘没有足够的饭食,吃不饱饭就睡觉,容易感到寒冷,也容易生病,又累又饿的滋味不好受。苏联对战俘尽可能的折磨,战俘回国后都瘦脱了形。
在西伯利亚苏联经常屠杀战俘,因为什么呢?饭食不够吃,苏联不想留没用的战俘,所以他们经常体检,身体弱的或者生病的就杀掉,剩下强壮的。苏联一位老兵说,他负责战俘的食物,食物明显不够,有次上边命令他准备一百五十人的食物,一会送来的战俘有几百人,战俘负责人命令先进入的150人留下,其余的全部杀掉。
苏联还把战俘集中起来上政治课,把他们培养成三观正常的人,顽固不化的军国主义被处死,日本战俘回国后都加入了日本共产党。
日本和苏联建交后,一直问苏联索要战俘,苏联开始不给,后来送给日本几船骨灰。
多年后,日本又问苏联要战俘,苏联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把西伯利亚日本战俘还给他们,只剩下六分之一。日本收到最后一批战俘,木讷地问:“没了?!”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日本,日本对苏联产生了很深的阴影。
说起来这两个都是争强斗狠的民族,比的是谁更狠,对付日本,还就得俄罗斯这样的战斗民族,才能让他们从心底怕,才能阻止他们作恶。看日本战俘如此被折磨,大家觉得是罪有应得,还是苏联太狠了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