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砂壶养护的7点

紫砂壶全手 2025-02-10 07:14:35

紫砂壶的养护艺术

当紫砂壶经过初步的开壶处理,正式踏入养护的殿堂,这一步骤不仅是对壶的呵护,更是一种心灵的愉悦。养壶不仅需要对紫砂材质的深刻理解,更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直至形成一套独到的养护方法。伴随着养壶的每一步,各类辅助工具也应运而生,但如何在众多方法中寻得最正确且有效的养壶之道,便是每位壶友心中的疑问。

一、一壶一茶,专属专享

紫砂壶之所以能在茶具中独树一帜,得益于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和分子排列方式,这种特殊的胎体结构使得紫砂壶能够吸附茶汤中的精华物质,并随之发生变化,进而散发出所泡之茶的独特韵味。相比之下,玻璃、瓷质、不锈钢等材质的壶,因胎质紧密,透气性不佳,难以保持茶汤的长时间高品质。因此,对于钟爱紫砂壶的茶友而言,在开壶之后,通常会以多种茶叶试泡,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比较,最终选定一种最符合自己口味的茶叶,从此便“一壶一茶”,严格区分,以此方式品茶、养壶,既是对茶的尊重,也是对壶的珍爱。

二、茶渣清理,保持壶内清新

紫砂壶的双气孔结构和紧密的造型,使得茶汤在壶中能够长时间保持新鲜,延缓氧化过程。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部分茶友为了加快养壶效果,往往不及时清理茶渣,认为这样可以“积累茶山”。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长期积累的茶渣会产生茶锈,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镉、铅、汞等,长期饮用这样的茶水,无疑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每次泡茶后,都应及时清理茶渣,确保壶内清洁。对于壶内的茶锈,可以定期使用棉质纱布用力擦拭去除,但切记不可使用洗涤剂,以免对壶体造成损害。清理完毕后,应将壶盖与壶体分开,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避免霉菌滋生。对于长期不用的旧壶,如果保养不当导致壶内发霉,可以使用洗涤剂仔细清洗,或者按照开壶的方法进行养护,甚至可以尝试进行二次烧制,但这种方法存在风险,需谨慎操作。

三、棉质茶巾,擦拭壶身

在泡茶的过程中,使用棉质的湿茶巾擦拭壶身,不仅可以保持壶体的干净整洁,还能让茶汤中的微量物质滋养壶体,促进壶胎发生变化。擦拭时,需要细致入微,不可用力过猛,特别是对于造型特殊、容易“流涎”的壶,要及时擦拭壶流下部的茶汤,避免长期积累造成壶身整体“包浆”的缺陷。同时,壶身的各个角落,如壶流、壶把的转接处,壶盖的内口外沿、壶钮等,都需要细心擦拭,以免长期积垢,影响壶的整体养护效果。

四、远离油脂,摩挲把玩

紫砂壶一旦沾染油脂,便容易发出“贼光”,影响美观,甚至可能导致壶身出现花斑。因此,无论是壶体的内部还是外部,都应避免与油脂接触。在泡茶时,需要净手弄茶,一是为了避免茶叶受到异味污染,二是为了保持壶体的清洁与美观。在品茶的过程中,用洁净的手摩挲、把玩紫砂壶,不仅可以增加壶体的光泽度,还能让壶身更加温润如玉。这是因为人手分泌的体液对紫砂陶等材质有着良好的养护效果,这一点已经被众多玩家所证实。

新壶在初始养护阶段,其外观色泽会有较大的变化,泥色会逐渐沉静,盖与壶口之间的配合也会更加紧密,转动顺畅。从第二年开始到第五年之间,茶垢会使壶壁内外色调一致,壶体逐渐摆脱燥气,展现出雅致的光泽,益茶性也愈发明显。五年之后,壶的感官变化会变得缓慢,很难在十年、二十年间有大的突破,但壶的光泽却会愈发温润如玉,展现出沉静之美。

五、适当休息,养护壶性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紫砂壶需要每隔三五日进行一次干燥休息,这样有助于壶体吸附茶汁,改善壶胎泥质结构。对于某些壶来说,长期的使用甚至可以使胎体泥质变得更好,更适宜发茶性。有时,一些原本存在的小缺陷,如渗茶等,也会在长期茶汁的滋养下逐渐消失。对于某些段泥壶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吐黑”现象,这时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来减轻这一现象。当干燥的壶体冲入开水时,由于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可以听到开水滋润壶胎的滋滋声,这不仅可以改善壶胎的质地,还能让泡出的茶叶更加香醇。

六、茶性与壶性相得益彰

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不同的茶性,因此冲泡各类茶的方法、水温、冲泡时间、茶具选用以及饮用方法都各不相同。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到:“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充分说明了泡好一壶茶需要水好、火足、具美四者相辅相成。在现代茶艺中,更是讲究“茶、水、器、火、境、技艺”的和谐统一。使用优质的泉水、紫砂壶泡好一壶茶,正是“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这一说法的生动体现。

七、顺其自然,享受养壶乐趣

养壶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如果过于急功近利,为了得到壶的“包浆”而忽略品茶的乐趣,那么便背离了养壶的初衷。养壶之道在于顺其自然,喝茶、养壶两不误,这才是茶人壶友应该追求的境界。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一处静谧的角落,泡一壶好茶,摩挲一把心爱的紫砂壶,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这才是养壶的真谛所在。

0 阅读:3
紫砂壶全手

紫砂壶全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