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当你事业蒸蒸日上,你的所有资产突然被冻结,此时你会怎么做,是怨天尤人还是另辟蹊径?
耿莹选择后者,耿莹是国防部长耿飚女儿,986年因政策调整,其资产被冻结。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耿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决定赴美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她离开时放下狠话:“给我三年的时间,我会横着走。”
面对亲友的劝阻,耿莹显得坚定而冷静。她知道,尽管前路未知,但留在原地可能意味着停滞不前。
她对亲友说:“我知道这不容易,但人生总得有点冒险。我不愿意就这样被定义,我想去美国闯一闯,看看自己能走多远。”
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语言不通的耿莹在美国到底如何生存下来?
多年创业心血付之东流1986年,耿莹的事业正处在高峰时期,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国家政策的突变让她的资产一夜之间被冻结,所有的努力似乎都付诸东流。
国家出台了规定,要求高干子弟一律不准经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和限制那些利用特殊背景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士。
她的公司、办公大楼、为员工所建的宿舍楼等财产均被国家没收。这些资产是她多年辛苦经营的成果,包括3层楼的办公区域和两座6层楼的职工宿舍。
面对这样的挫折,耿莹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决定远赴美国,重新打拼。
耿莹出生在军人家庭,童年时期就跟随父亲耿飚南征北战,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早早地体验了战争的残酷。
耿莹曾被藏在麦垛子里以躲避战火,也曾被遗忘在战壕中,这些经历塑造了她不畏艰险的性格。
成年后,耿莹没有因为父亲的地位而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进入地质队工作,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她展现出了坚强和有主见的性格。
即使在地质专业中遇到生命危险的情况,她也没有退缩,而是坚强地战胜了心理阴影。
后来,她又被调到制药厂,拿着微薄的工资,一干就是17年,这种坚持和忍耐也是她性格中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中央出台的政策,耿莹的所有创业资产被查封,按理说,以他父亲的地位,在国内不做生意照样可以过得很自在,但从小到大的经历成就了耿莹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
面对家人的劝阻和挽留,耿莹说:“三年后如果我能在美国活下来,一定横着走”。说完头也不回地上了飞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初到美国时,她面临的挑战不亚于父亲当年南征北战的艰辛。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加上商业环境的陌生,这些都是她需要克服的难题。
她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从基础工作做起,比如在中餐馆当服务员,她也是通过服务员才有机会让她练习了英语。
另外,耿莹还把中国的“地摊文化”带到美国,根据她后来回忆,“我当时踉随走秀公司,摆摊卖淡水珍珠。自己设计,做项链耳环。雇不起工人,我就自己卖,手舞足蹈地比划,人家看好了,我就赶快包好。”
面对生意惨淡和语言不通的困境,她感到非常沮丧。
在情绪低落时,耿莹会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但哭完后,她总是擦干眼泪,继续奋斗。
她时常回想起父亲的教诲,这些话语成为她在异国他乡坚持下去的动力。
耿莹告诉自己,即使再困难,也不能放弃,她要用自己的努力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
耿莹并没有满足于仅仅是生存,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商业讲座和交流会,寻找商机。
一次偶然机会,耿莹回忆起父亲耿飚与美国国防部长布朗有过交往,她决定写信给布朗求助。
她附上了自己和父亲的合影以及一幅画的照片,表达了自己想要在美国卖画的愿望。
两周后,布朗的秘书打来了电话,耿莹得以以中国画家的身份进入布朗的俱乐部,开始给许多上流社会的人士画画。布朗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对中国艺术品情有独钟。
耿莹投其所好,赠送给他一套珍贵的汝窑瓷器和一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水墨画。
布朗收到这些礼物后非常激动,并决定将耿莹介绍给更多的美国富商认识。
她利用自己的国画才能,结合独特的东方风韵和高超的技艺,逐渐在美国的艺术圈站稳脚跟。
她的第一幅画是给一位在“二战”时期发了战争财的美国人的前妻所绘,这幅画让耿莹拿到了2.7万美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逐渐成为美国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中国女画家。
通过布朗的介绍,耿莹结交了许多政商名流,她的中国画作品在美国市场上受到了欢迎,甚至一幅作品能够卖到3万美金,利用艺术作品的成功,耿莹进一步扩展了她的商业版图和人脉资源。
3年前耿莹看似“赌气”的话终于应验了,她在美国真的可以“横着走”。
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耿莹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你是中国人,你首先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你都没了解清楚就去接触外国的文化,这样你如何去糟粕取精华,为己所用?”
正因如此,耿莹即使生在美国,在艺术创作中依然坚持融入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的工笔人物画扎根于传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全方位展现东方美学的精髓。
回国后的使命事业的成功无法替代浓浓的乡愁,耿莹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决定回国发展。
回国后,她发现国内的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人遗忘,许多年轻人更喜欢追求西方文化,如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看不上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对油画、水彩的兴趣超过了国画。
耿莹对此深感忧虑,她认为中国人首先应该学好自己的传统文化。
2007年,耿莹决定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她成立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希望唤醒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耿莹视基金会为一个小小的“灯泡”,她的目标是让这个“小灯泡”24小时不停电,为孩子们照亮回家的路。她深知这是父亲对她的期望,也是生为华夏的儿女的责任。
基金会的工作多且杂,涉及各项文化元素,其中包括中亚文教长廊、华夏文化遗产万里行、文化名城名镇的标识系统工程、华夏儿童民族艺术展演、平遥古城文化获资助性保护、庆阳香包”刺绣工艺品推广、建立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孟连县民族文化博物馆等。
耿莹为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发展,四处奔走融资,她曾自嘲为“丐帮帮主”。
在一次金融界的论坛上,耿莹直接向金融大佬们发出呼吁,希望他们能够回馈社会,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她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不管这些金融大佬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来的,面对文化造成的破坏,他们应该出一份力。
耿莹通过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推动了一个名为“唐卡青年画师培养计划双五工程”的项目,她希望在五年内在全藏区培养500名唐卡小画师,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度量衡教学,按照寺庙的仪轨传授,耿莹的目的是做到最本真的绘画。
耿莹领导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合作,共同发布了《纸张保护指南》,为东亚各国围绕保护传统造纸工艺和纸张保护技艺,建立科学体系,在提高保护和修复技术,编写教材和保护指南等诸多方面通力合作达成共识。
此外,耿莹参与编制的《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它从技术观、自然观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全方位分析科学保护的方法。
耿莹领导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活动十分广泛。基金会通过“东方之韵”项目,已经到访了印度、巴基斯坦、美国、法国、瑞典、丹麦等国。
让外国人亲身感受来自中国的脸谱、书画、戏曲等传统文化。
2019年,为庆祝中巴建交60周年,耿莹创作了系列画作《东方之韵-华夏文化巴基斯坦行》,为此,巴基斯坦政府授予耿莹“巴基斯坦之星勋章”,以表彰她对中巴友谊的贡献。
如今,年过80的耿莹依然奋斗在中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此外,耿莹还特别关注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她认为所有中国人骨子里都有热爱中国文化的种子,基金会的工作就是唤醒这颗种子,并让它在每个人心中深根发芽。
她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和热爱,就能够克服逆境,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资料
中国日报网2014-08-11——《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专访:抢救文化遗产的将军之女》的报道
耿飚长女:父亲的光环是他的 我要靠自己努力 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