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用7000人吊打30万敌军,却只是个文人?甚至还拉不开弓箭!

寻文看趣事 2024-02-04 11:00:3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文丨古往奇事说

此人用7000人吊打30万敌军 ,却只是个文人 甚至还拉不开弓箭。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战绩,一直被后人当做神话传说,但他们又确确实实存在于真实世界。

其中 陈庆之用7000人北伐,将北魏30万大军打崩溃,差点儿直接统一中国的战绩,即便是后来的伟人也为之神往。

那么 7000人打30万人,陈庆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陈庆之出生于公元484年,出生于这个年代的人其实很不幸运,尤其是陈庆之他也出生于寒门,并非是那些世家大族,所以 可以说 从出生开始,他的命运几乎已经注定了默默无闻。

早在当年三国时代的司马懿走上权力中心后,他就与世家大族们达成了妥协,实行了所谓的九品中正制,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门阀世袭制。

所有的官职人选,任命前都必须看他的家世如何,家世好的就给他一个大官,家世差一点的就给个小官。

像陈庆之这种寒门出身的,理论上基本不可能当官,只能选择默默无闻的当一个老百姓。

更加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寒门唯一的一条晋升途径,陈庆之也在出身之后不久就被堵死。

当时寒门唯一的晋升途径就是去当兵打仗,虽然其中百分之百九十都是炮灰,但如果能够安全度过炮灰阶段,从一个普通士兵干成低级将军,那么也是可以逆天改命的。

但是 陈庆之从小身体差,甚至连大一点的弓都无法拉开,这样的身体条件决定了他,根本无法建立军功 改变命运,所以 陈庆之只能做一个读书人。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做了一个读书人后,陈庆之更加想要逆天改命。

因为他所处的南朝时代,实在是太过于耻辱了,北方异族反复入侵中原,而那些世家大族们看到异族就跑,根本不想着如何去抵抗和打败异族的入侵,这样的背景下导致整个南朝都是一个偏安的小朝廷。

而且 这种历史不仅仅是在南朝,而是自从东晋以来持续百年,当时陈庆之的心态,不亚于晚清的读书人,看到清朝不断割地求和的状态,甚至比这种状态还要让人恶心。

陈庆之强烈渴望建功立业 渴望打败异族,但是 作为一个读书人 他几乎是没有机会的,这种状态 一直持续到了他四十多岁,陈庆之才迎来了命运转折点。

要说 命运给了他很多倒霉的人设,但是他也是有一点幸运的人设的,那就是他早早的投奔了萧衍,这萧衍也是一个读书人,但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夺取天下的皇帝。

萧衍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结交各种读书人,陈庆之虽然是寒门出生,但估计文章也写的不错,所以非常得萧衍看重。

更加让萧衍喜欢陈庆之的是,这陈庆之跟萧衍一样是一个“棋迷”,萧衍当了皇帝之后还超级喜欢下棋,往往一下就是通宵达旦的下,这种折腾其他人都受不了,唯独陈庆之也是个夜猫子,晚上不睡觉陪着萧衍一起下棋。

所以 虽然陈庆之没有当上什么大官,但是他却成了梁武帝萧衍身边的一个心腹,这 为他逆天改命打下了基础。

当时世家大族都在争官位,但他们主要是争一些有权有势 吃喝享乐的官位,而一些苦哈哈的官位他们就不怎么争夺,这就给了陈庆之展示才华的机会。

公元525年 北魏刺史元法僧发生叛乱,由于在北魏那边他是混不下去了,所以他请求梁武帝能够接纳他,梁武帝也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 梁朝需要派人去保护北魏的叛军,这很明显是一个需要吃苦的官职,所以其他世家大族不怎么抢。

梁武帝觉得陈庆之不错,所以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担任武威将军,与胡龙牙 成景俊前去接应。

之后他又带着2000多人与北魏军对峙,当时梁朝这边有好几支军队一起去,结果其他的军队都被打得溃败,唯独陈庆之不仅仅没溃败,反倒是给北魏打了一顿,然后他带着几千人安全的返回。

这一战让梁武帝更加意识到,自己身边这个文弱的秘书,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军事人才,只要给他一个发挥的平台和机会,也许他还能建立更高的功勋,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时的南朝虽然也很腐败,但北边的北朝其实也一样非常混蛋,因为内部发生了叛乱,北朝内部的王族南下投靠梁武帝,并且请求梁武帝能够支持自己回国称帝,北魏王室元颢的投靠让梁武帝觉得有机可乘。

不过 这仅仅只是有那么一点点机会,毕竟作为敌国的梁朝想要帮助元颢称帝,其成功的概率可谓微乎其微,但是 毕竟有那么点机会嘛,万一这一次要是成功了,那南朝岂不是躺赢。

所以 梁武帝决定派人去保护元颢,然后护送元颢去北魏那边称帝,至于说能不能够护送成功,这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反正这事儿对于北魏来说,就算伤害性不大 侮辱性也是极强的。

所以 梁武帝把这个活儿交给了陈庆之做,并且仅仅给了他七千人马。

要知道 北魏可是拥有大半个中国,梁武帝却仅仅只给陈庆之七千人马,所以梁武帝其实对这次行动并不抱有很大希望,主要还是希望陈庆之过去恶心一下北魏。

但是梁武帝没有想到的却是,陈庆之把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成了自己一生当中最重要 也必须完成的任务。

于是 他带着7000人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那边北魏听说南朝要干涉他们“内政”,还想要送一个人过来当他们的皇帝。

北魏那边当然是骂声一片,并且迅速组织大量军队,准备把元颢和陈庆之一起干掉。

但是 他们没有想到 遇到陈庆之,是他们一生当中最大的不幸,公元529年 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希望用九座城池来挡住陈庆之的步伐。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北魏也是比较慌的,估计他们此时刚刚发生内乱,也比较担心南朝这边趁虚而入,不过 丘大千的城池与七万大军,在陈庆之面前都不是一合之敌。

陈庆之七千人一天就把其中三座城池拿下,吓得丘大千干脆利落的向陈庆之投降。

紧接着 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 虎牢,希望用这里的兵马来挡住陈庆之的军队,保护北魏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阳。

紧接着 北魏又派出7万人,驻守荥阳城抵抗陈庆之,荥阳不亏是一座大城,陈庆之一时间也无法攻克,那边北魏一看陈庆之才几千人,并且现在已经被死死的牵制在了荥阳。

所以 他们决定“浪一波”,紧急从周边调动三十万大军围攻陈庆之,北魏心里面琢磨 三十万人打七千人 优势在我,那边陈庆之的部下看了这个阵仗,也是被北魏的阵仗吓到了,一个个都想突围逃跑,这个时候陈庆之站了出来。

他说 我们一路从南方打到了北方,不知道杀了北魏的多少文臣武将,北魏心里早就把我们当成仇敌,现在他们又带着30万人来,已经将我们团团包围住,此时大家如果逃跑,那么我们七千人没有一个能活下来,如果大家能够打下荥阳城凭借城池与他们周旋,事情还有可能有转机的地方。

这下士兵们心里也明白了,这一仗要么往死里打,争取一线活着的机会,要么逃命被敌人杀个干净,既然这个不会射箭的将军都这么拼,大家还有什么害怕的理由呢?

所以他们往死里攻城,居然真的拿下了荥阳城,之后他们一路南征北战三十万敌军,把北魏的三十万大军如砍瓜切菜一般打败,兵锋一直打到了洛阳附近去了。

以至于当时洛阳城里传言,名师大将莫自牢 千军万马避白袍,因为陈庆之打仗喜欢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袍,所以大家争相告知 看到白袍将军就跑,免得被他追上了打得太惨了。

那么 陈庆之为何能够以7000人打败30万大军呢?其实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首先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实陈庆之才几千人,如果他们不往前打,而是选择后撤的话,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必须跟着陈庆之往死里打,这是陈庆之能够打赢的重要原因。

紧接着 北魏自己内部的混乱,也是陈庆之能够成功的关键。

事实上 北朝并不是什么强大的朝代,那些游牧民族的高光时刻基本都是昙花一现。

除了开国的那一代皇帝之外,其他的皇帝基本上乏善可陈,不仅仅在治国理政上面比较差劲,在打仗方面的本事也是逐渐暴跌的。

外加这次还是北魏内部发生了军事政变,他们自己内部忙着要互相搞夺权,所以战斗力就更加差劲了。

因此 北魏自己的虚弱,也是陈庆之成功的重要原因,其次 南朝渴望恢复国土的决心,也是陈庆之能够打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 南朝之所以一直不敢北伐,主要是因为世家大族的阻拦,他们不想破坏和平生活。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以及大多数出生于北方难民的士兵们来说,他们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到北方故土的,既然有陈庆之愿意给他们带头,他们是愿意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的。

最后 陈庆之个人的长期准备,也是他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

虽然他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带兵打仗,但是他一直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一直在谋划如何收复故土,这让他更加容易抓住机会,一出手就建立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功绩。

——完——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寻文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