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汽车早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贷款买车,轻松实现自己的有车一族梦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贷款购车的比例持续攀升,2023 年国内消费者的贷款购车比例已达到 60% 左右 ,而在 2013 年这一比例还仅仅只有 10% 左右。贷款买车,让人们只需支付较少的首付,就能提前开上心仪的汽车,剩余车款则可在未来几年内分期偿还,极大地缓解了一次性支付的资金压力。这种方式为那些暂时资金不足,但又急需用车的人提供了便利,也让更多人能够提前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贷款购车热潮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套路和风险。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只看到了贷款买车的便捷与轻松,却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陷阱。一些不良车商和金融机构正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设置各种套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困境,遭受经济损失。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贷款买车背后那些常见的套路,帮助大家在购车时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二、合同里的 “陷阱条款”(一)强制指定贷款机构在贷款购车时,一些经销商会要求消费者必须选择其指定的贷款机构,声称这样能获得更便捷的贷款服务和更优惠的利率。然而,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经销商与指定贷款机构之间可能存在合作协议,每促成一笔贷款业务,经销商就能从贷款机构获得一定比例的返佣 。这就导致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惜牺牲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经销商强制指定贷款机构的行为,明显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在购车时,完全有权利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自由选择合适的贷款机构,而不应受到经销商的不合理限制。
(二)隐藏收费项目4S 店在贷款购车合同中常常设置各种隐藏收费项目,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其中,金融服务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所谓金融服务费,通常是指在贷款办理过程中,4S 店向消费者收取的一笔费用,声称是用于办理贷款手续、协助贷款审批等服务。然而,这笔费用的收取往往缺乏明确的标准和依据,收费金额也参差不齐,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实际上,消费者在向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金融机构并不会收取所谓的金融服务费,这笔费用完全是 4S 店自行设立的额外收费项目。
除了金融服务费,档案管理费也是 4S 店常见的隐藏收费名目之一。4S 店会以管理贷款档案为由,向消费者收取一定金额的档案管理费。但事实上,这些档案管理工作本就是 4S 店在贷款业务中应尽的义务,不应该额外向消费者收费。此外,还有一些 4S 店会收取诸如 GPS 安装费、手续费、续保押金等各种名目的费用,这些费用在购车前往往不会明确告知消费者,而是在签订合同时才突然出现,让消费者陷入被动接受的困境。
(三)贷款未批,押金不退在贷款购车过程中,消费者通常需要向经销商缴纳一定金额的押金,以确保贷款申请的顺利进行。然而,如果贷款最终未获批准,经销商却常常拒绝退还押金,这让许多消费者苦不堪言。
南昌的郭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烦心事。他在某凯迪拉克 4S 店订购了一辆轿车,并支付了 1 万元定金。双方约定,郭先生以贷款方式支付车款,如果贷款方案无法批复,可更换贷款方案或退还定金。后来,由于郭先生的个人征信问题,合同中约定的贷款方案未能通过。4S 店又向他推荐了其他贷款方案,但郭先生对这些方案并不满意,于是按照合同约定要求 4S 店退还 1 万元押金。然而,4S 店却以郭先生隐瞒征信记录为由拒绝退还,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首先要仔细查看购车合同中关于押金退还的具体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在贷款未获批的情况下经销商应退还押金,那么消费者有权要求经销商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如果经销商拒绝退还,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销商协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或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与经销商协商时,消费者要保持冷静,理性地陈述自己的诉求,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如果协商无果,消费者应及时采取其他措施,避免自身权益受到更大的损害。
三、利率与费用的 “迷魂阵”(一)虚假 “0 利率” 诱惑在贷款买车的宣传中,“0 利率” 绝对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噱头。不少车商会打出 “0 利率购车,轻松无负担” 的口号,让消费者误以为真的能免息贷款买车。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 “0 利率” 往往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当消费者被 “0 利率” 吸引,进一步咨询购车事宜时,车商就会以各种理由收取高额手续费、服务费等。这些费用看似是办理贷款的必要支出,但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利息。比如,有的车商在消费者选择 “0 利率” 贷款购车时,会收取贷款金额 5% - 10% 的手续费 。假设消费者贷款 10 万元买车,按照 8% 的手续费计算,就需要额外支付 8000 元的手续费。这笔费用可不低,而且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只关注了 “0 利率” 这个亮点,而忽略了这些隐藏的高额费用。
(二)模糊利率概念车商在介绍贷款利率时,常常会故意混淆年化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的概念,让消费者对实际利率产生误解,从而低估贷款成本。
年化利率是指通过产品的固有收益率折现到全年的利率,是衡量贷款成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月利率和日利率则是分别以月和日为单位计算的利率。一些不良车商为了让贷款利率看起来更低,会故意使用月利率或日利率来误导消费者。例如,车商宣传贷款月利率为 0.5%,乍一听感觉利率很低。但换算成年化利率,就是 0.5%×12 = 6% 。如果消费者不仔细计算,很容易就会被这种看似较低的月利率所迷惑。
还有一些车商在计算利息时,采用的是复杂的计算方式,让消费者难以准确算出实际利率。比如,有的车商采用 “等额本息” 还款方式,但在计算利息时,却不是按照剩余本金来计算,而是按照初始贷款金额来计算,这就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利息比预期要高很多。
(三)巧立名目手续费除了正常的贷款利息外,经销商还会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收取手续费,而且这些手续费的收费标准和用途往往不明确,让消费者一头雾水。
常见的手续费有贷款手续费、抵押手续费、公证手续费等。这些手续费的金额通常在几千元不等,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贷款手续费为例,经销商会声称这是为了办理贷款手续所产生的费用,但具体包含哪些服务、费用是如何计算的,却从不向消费者详细说明。而且,不同的经销商收取的手续费标准也相差很大,有的按照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有的则直接固定收取几千元 。
更有甚者,一些经销商还会在合同中隐藏一些手续费条款,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稍不注意,就可能会被强制收取这些费用。这些巧立名目的手续费,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也让整个贷款购车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不透明。
四、保险环节的 “猫腻”(一)强制购买高额保险在贷款买车时,经销商常常会强制消费者在贷款期间购买全险,并且指定保险公司,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
一方面,全险涵盖的险种众多,费用自然不菲。消费者可能原本只需购买交强险以及一些必要的商业险,就能满足日常用车需求,但在经销商的强制要求下,不得不购买价格高昂的全险套餐。例如,一辆价值 15 万元左右的家用轿车,若自主选择合适的险种,每年保险费用可能在 4000 - 5000 元左右 。然而,在经销商指定的全险方案下,保险费用可能会飙升至 8000 - 10000 元,甚至更高。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用车成本。
另一方面,经销商与指定保险公司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关联。保险公司会按照一定比例向经销商返还佣金,这也是经销商热衷于强制消费者购买指定保险的重要原因。这种强制购买高额保险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也让消费者在经济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搭售不必要险种除了强制购买高额全险,经销商在销售保险时,还常常会搭售一些消费者实际上并不需要的险种,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玻璃单独破碎险就是常见的搭售险种之一。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车辆玻璃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很少会出现单独破碎的情况,除非遭遇特殊的意外事故。但经销商为了获取更高的保险返佣,会极力推荐消费者购买这一险种。再比如,自燃险一般适用于车龄较长、线路老化的车辆。对于新车而言,发生自燃的概率极低,但经销商也可能会将其作为必买险种搭售给消费者。此外,还有一些诸如涉水险、车身划痕险等,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使用习惯的消费者来说,并非都是必需的。但在经销商的误导下,消费者往往稀里糊涂地购买了这些不必要的险种,白白花费了冤枉钱。
五、购车价格的 “暗箱操作”(一)抬高车价再优惠一些不良经销商在销售车辆时,会先将车辆售价抬高,然后再以优惠的名义吸引消费者贷款购车。例如,某款车型的市场指导价为 15 万元,经销商却将其标价为 17 万元,接着推出 “优惠 2 万元” 的活动,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以 15 万元的价格买到了车,似乎占了便宜。但实际上,消费者原本就应该以 15 万元左右的价格购入该车型,经销商通过这种先抬高价格再优惠的手段,让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了错觉,误以为得到了实惠,从而忽略了车辆的实际价格。而且,由于贷款金额是基于抬高后的车价计算的,消费者需要支付的贷款利息也会相应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购车成本。
(二)捆绑高价装潢经销商常常将高价装潢与贷款购车捆绑在一起,作为消费者享受贷款优惠的前提条件。消费者如果不接受高价装潢,就无法获得所谓的贷款优惠价格。绍兴的周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在宝利德奥迪公众号上看到奥迪 Q2L 进取型只需 14.98 万的优惠广告,然而到店购车时,销售人员却表示必须在店内购买 13800 元的汽车装潢才能享受这个优惠价格 。这些装潢产品的实际价值往往远低于其售价,比如一套标价 8000 元的汽车贴膜、脚垫、座套等装潢套餐,其成本可能只有 3000 元左右。经销商通过这种捆绑销售的方式,不仅能从车辆销售中获利,还能在装潢业务上赚取高额利润,而消费者却不得不为这些高价且可能并不需要的装潢买单。
六、防坑指南:如何机智应对(一)购车前充分准备购车前,消费者务必全面了解汽车市场的相关信息。一方面,要深入调研心仪车型的市场价格,通过查询汽车资讯网站、咨询不同经销商、参考二手车交易平台价格等方式,掌握该车型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价格波动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详细研究贷款政策,包括各大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手续费收取标准等,对比不同金融机构的贷款方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贷款途径。同时,还需学习保险知识,了解各类车险的保障范围、理赔条件、保费计算方式等,明确自己在购车后需要购买哪些必要的保险,避免在保险环节被误导消费。
(二)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在签订购车合同和贷款合同时,消费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每一项条款。重点关注费用相关条款,明确除了车款和贷款利息外,是否还存在其他隐藏收费项目,如金融服务费、档案管理费、GPS 安装费等,并要求经销商对这些费用的收取依据和用途作出详细解释。对于利率条款,要确定是年化利率、月利率还是日利率,以及利率的计算方式和调整机制,避免因利率概念模糊而导致贷款成本增加。还款方式条款也至关重要,不同的还款方式(如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先息后本等)在还款总额、每月还款额等方面存在差异,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此外,违约责任条款规定了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违约行为应承担的责任,消费者要确保该条款公平合理,避免因不合理的违约责任条款而陷入被动。
(三)选择正规贷款途径优先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是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举措。银行具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规范的业务流程,贷款利率相对透明、合理,收费项目明确,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较为可靠的贷款服务。消费者可以直接前往银行网点咨询贷款事宜,或者通过银行官方网站、手机银行等渠道了解贷款产品信息,并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尽量避免通过一些不知名的贷款公司或经销商指定的贷款机构贷款,这些机构可能存在利率过高、收费不规范、甚至欺诈等风险。如果经销商以各种理由强制要求消费者选择其指定的贷款机构,消费者有权拒绝,并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
(四)拒绝不合理要求在购车过程中,当面对经销商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时,消费者要坚定立场,勇敢地说 “不”。例如,经销商强制要求购买高价装潢、指定保险公司、缴纳不合理的押金或保证金等行为,均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维护自己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如果经销商以不满足其不合理要求就拒绝提供车辆或拒绝办理贷款手续相威胁,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销商的上级管理部门沟通、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寻求法律帮助,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总结与呼吁贷款买车虽为实现汽车梦提供了便利途径,但其中的套路重重,从合同条款的暗藏玄机,到利率费用的复杂计算,从保险环节的强制消费,到购车价格的暗箱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隐藏着让消费者遭受损失的风险。然而,只要我们在购车前做好充分准备,购车时保持清醒头脑,仔细审查合同条款,选择正规贷款途径,坚决拒绝不合理要求,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陷入这些套路陷阱。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在贷款买车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表面的优惠所迷惑,要理性对待购车需求,谨慎做出决策。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汽车销售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购车环境。如果不幸遭遇了贷款买车的套路,消费者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不良车商和金融机构无处遁形。希望大家都能顺利购得心仪的爱车,开启美好的有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