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厨房的角落,水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材质、大小、深浅、排水……这么多因素,究竟哪些才是你真正需要关注的?
厨房水槽的选择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其它的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哪些因素才是决定水槽是否适合你的关键呢?
水槽数量无非就两种:单槽和双槽。单槽又分大单槽和小单槽,双槽又有同尺寸双槽和大小双槽之分。
单槽适合追求简约的小户型,双槽适合讲究分区的大空间,关键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来决定。无论是单槽还是双槽,目的都是为了让洗涮更加便利。
单槽有大有小,面积在650mm以下的属于"小单槽",只够洗洗碗筷勺子;面积在850mm以上的才叫"大单槽",可以放下一整只炖锅。
所以,小户型厨房适合安装小单槽,大户型厨房则需要大单槽来Hold住场面。单槽的形状也有讲究,
方形和圆形的各有特色。方形槽棱角分明,更适合现代简约风;圆形槽线条柔和,更搭配传统中式风。
不过无论大小,单槽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容积率高,放置锅碗瓢盆的空间更宽裕。尤其是大单槽,简直就是爱做饭的人的福音。
双槽顾名思义就是并排放了两个槽,主要方便分类清洗。槽与槽可以"同大同小",也可以"一大一小"。
两种布局各有利弊:同尺寸双槽左右对称美观,但不方便清洗大锅;大小双槽错落有致实用,基本符合咱们下厨的实际需求。
当然,如果双槽的整体尺寸够大,小的那个槽也能洗锅,关键是要选个伸缩式水龙头,这样才能照顾到两个槽。
双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分区,一边洗菜一边洗碗,或者一边泡洗一边冲洗,干湿分离更卫生。不过双槽也有短板,那就是占据了更多的台面空间,容积率相对单槽要小一些。所以家里如果经常用大锅大盆,还是单槽更实在。
选择单双槽要考虑两点:厨房空间大小和个人使用习惯。如果厨房面积有限,就别考虑双槽了,硬塞两个小水槽进去,啥也洗不利索。这时还是老老实实选个单槽,省空间也好用。如果厨房空间宽敞,单双槽都可以。
台上盆,最直观地说就是把水槽放在了台面上方。选它的好处是安装简单快捷,槽边直接放在台面上,用硅胶一封就大功告成。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水槽边沿和台面接缝的位置容易藏污纳垢,日久天长胶条还会发黄发霉,清洁起来很是费劲。
台中盆,又叫平嵌入式水槽,特点是水槽边沿与台面持平,二者浑然一体,既美观又不容易藏污。
但想要达到完美嵌入的效果对施工要求极高,安装时需要在台面上开凿一个严丝合缝的槽口,手艺不精会前功尽弃。
台下盆,水槽整个"沉"在了台面下方,边沿完全被台面遮挡。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接缝隐蔽,非常容易打理。
但它对橱柜内部空间的占用较多,安装时还需要在橱柜内部做额外的支撑。此外,台下盆对台面的承重能力要求也更高,材质不当的话时间久了容易塌陷。
所以选择台下盆,一定要注意台面材质的硬度和稳定性。
选择水槽安装方式要考虑两大因素:预算和台面材质。如果追求经济实用,台上盆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要记得勤擦洗接缝处,防止污垢积聚。
如果想要无缝台面的高级感,台中盆和台下盆都可以,但前者对预算要求更高,后者则对台面承重有要求,得根据实际情况斟酌。
不锈钢是水槽的"顶梁柱",凭借着价廉物美迅速占领了大半个市场。优点有三:耐用、好打理、性价比高。缺点也有三:材质硬冷、款式单一、噪音较大。
如果你是个务实派,不锈钢水槽就是你的菜。304不锈钢是水槽的首选材料,因为它的抗腐蚀性和耐刮擦性都非常优秀。
不锈钢水槽很难被划伤或生锈,就算不小心刮蹭到了,也只需要用软布擦拭就能恢复光洁如初。清洗起来也很方便,无需特殊护理,用清洁剂和海绵就能轻松去污。
石材水槽主要指人造石、石英石等石料制品,高颜值是它们的杀手锏。质感通透,手感温润,各种天然花纹美轮美奂,当然价格也美得很有微词。
日常使用时要格外当心,它们抗磨抗刮的能力较弱,清洗起来也比较费事。再加上分量十足,装在台下要考虑承重,综合来看,石材水槽更适合颜控和"壕"。
要说眼下最火的水槽材质,非陶瓷莫属。它集合了以上几类材质的优点:颜值不输石材,硬度不输不锈钢,还能巧妙规避清洁死角。
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要耐用好打理的水槽,不锈钢一定是你的首选。
一体拉伸成型,是用模具将不锈钢板整体拉伸成型,做出来的水槽表面光滑,没有接缝,整体性强。
但因为是机器成型,所以水槽的厚度会稍薄,形状也比较规整。
手工焊接的水槽,先把不锈钢板切割成型,再用氩弧焊将各个部件焊接在一起。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水槽更扎实,形状也更多样化,但焊缝免不了会破坏美观。
不锈钢水槽的表面处理工艺繁多,主要有以下五种常见做法:拉丝、磨砂、镜面、珍珠砂、蒸汽抛光。拉丝面最常见。
如果要在众多表面处理工艺里选一个性价比最高的,那非不锈钢拉丝莫属。它具备三大优点:易打理、耐磨耐用,还增加防滑性能。
和光滑的镜面比,拉丝表面的细小纹理能有效减少水渍污垢,清洗起来更轻松。同时它的硬度也更高,不像磨砂那么容易划伤。拉丝的防滑效果也更好。
合理的水槽深度在18到23厘米之间。太浅,容易溅起水花弄湿四周;太深,每次洗东西都得弯腰驼背,时间久了脊椎遭罪。
水槽厚度的选择窍门是:够厚更耐用,但别太厚减容量。
0.8到1.2毫米是最理想的厚度区间。太薄,水槽的抗压强度会大打折扣,用着用着容易变形漏水;太厚,看着是结实了,但会挤占水槽的有效容积,实际装水变少。
说了这么多,水槽尺寸选择的法则可以总结为:"深度够舒适,厚度够结实"。"够"字怎么定义,18-23cm深,0.8-1.2mm厚就是标准答案。
这个尺度内,深度可以根据洗涮习惯略微放宽,但厚度最好严格把控,毕竟薄了漏水,厚了减容,损失的可都是实打实的功能啊。只要掌握了这个"度",无论厨房大小,无论单双槽,你都能选到满意的水槽。
厨房水槽看似不起眼,实则大有学问。数量、安装、材质、工艺、尺寸,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藏着门道。
但只要掌握了今天的选购秘诀,分清轻重缓急,凭着自己的实际需求一步步筛选,一定能选到物美价廉的心仪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