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国和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发展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韩建交的消息,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水,令东亚乃至全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
在中韩正式建交之前,朝鲜方面已经提前得知了这件大事,共和国功勋外长钱其琛为表示对朝鲜的尊重,亲自奔赴平壤进行沟通。
在钱其琛的斡旋下,金日成接受了中方的解释,对中韩建交表达了认可。
但从朝方表露的一些外交细节来看,这份“认可”大有深意。
我国和韩国,是如何一步步“破冰”,直到最后正式建交的?
朝鲜方面对中韩建交这件事,又作何反应?正式建交之后,哪方的表态最为激烈呢?
1.中韩“破冰”中韩两国是在1992年正式建交的,而两国的“破冰”,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了。
1991年11月12日,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引起了全球政坛的巨大轰动。
要知道,自从朝鲜战争之后,我国和韩国就没有在正式的官方外交场合有过交集,甚至一度处于对立状态。
如今我国外交官愿意率团出席韩国的会议,说明中韩双方都有把两国关系往前推上一把的意思。
事实果然如同外界猜测的那样,韩国方面邀请我国参会,我国派出外长级别的官员应邀,就是为了促成两国建交。
钱其琛来到韩国的当天下午,韩国总统卢泰愚就跟他进行了一对一的长时间对话;
第二天早上,韩国外长李相玉又主动邀请钱其琛一起用餐。
无论是卢泰愚还是李相玉,他们的谈话核心观点只有一个:中韩应该尽快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这对两国经贸发展,东亚的和平稳定都大有好处。
韩方对中韩建交一事,态度是非常积极的。这既是符合韩国利益的明智之举,也跟领导人的私心有关。
当时卢泰愚的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他想趁着最后这段时间,为自己乃至手下的领导班子增添上一笔政绩。
对于韩方“一心求建交”的举动,钱其琛给予了积极的回复,但是并没有明确表示中韩会在不久的将来建交。
作为一个久经历练的外交精英,钱其琛深知兹事体大,中韩建交不能贸然行动,必须进行全方位考量。
2.正式建交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公就敏锐地指出,和韩国建交有两个好处,一个坏处。
好处是中韩外贸会得到长足发展,且台湾所谓的“建交国”会少一个;坏处则是我国与朝鲜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为了尽可能地将中韩建交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国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与朝方进行沟通交流。
1990年,我国表示中韩外贸交易量逐年增加,想要在韩国设立一个专门的“贸易处”,向朝方询问了意见。
听闻此事,金日成思索良久,最终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朝鲜和韩国虽然一直是“针尖对麦芒”的状态,但金日成作为国家领导人,还是得从大处着眼,不能意气用事。
中国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韩国作为邻国,自然不会排除在中国外贸圈之外。
朝鲜如果对此横加阻拦,不但师出无名,还会影响中朝关系。
金日成深知中国提前告知,是对朝方的尊重态度,因此在回复的时候特意对此表达了致谢。
有了这个铺垫,朝鲜对中韩建交一事,便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而1991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中韩建交的条件更加成熟了。
在这一年,韩国申请加入联合国,朝鲜方面强烈反对。
但朝鲜自己,其实也是十分想要“入联”的,因此两国便僵在了这里。
就在这时,美国出来“拉偏架”了,美方联合国代表“强烈建议”韩国加入联合国,朝鲜的申请驳回。
事态开始往对朝鲜不利的方向走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国外交部力挽狂澜,出面圆满地解决了此事。
在我国的斡旋下,最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朝、韩两国一起“入联”。
朝鲜虽然没有达成理想结果,但自己成功进入联合国,也算是很满意了,金日成因此对我国十分感念。
对于中韩建交一事,朝鲜的态度出现了松动。
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就建交问题展开谈判。
整个谈判一共进行了三轮,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如何处理台湾的问题。
中方态度无比坚定,韩国只有彻底断掉和台湾不伦不类的“外交关系”,才能和我国建交。
中国绝不会和一个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在谈判的头两轮,韩国想打哈哈和稀泥,用“驻台联络处”之类的名目糊弄过去。
可我国“外交天团”哪里是好忽悠的,韩方见识到了我国的坚决,生怕中韩建交大事泡汤,因此在第三轮谈判时答应和台湾彻底“断交”。
整个谈判进行了不到两个月,最终取得的结果,中韩双方都很满意。
而就差签署建交公报的“临门一脚”时,我国外交部做了最后一件事儿。
为了表达对朝方的尊重,对中朝外交友谊的珍视,外长钱其琛亲自奔赴平壤,向金日成告知中韩即将建交一事。
3.朝方态度1992年7月15日,钱其琛的专机飞抵平壤。
刚一下机,他就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眼前的种种情景,无不表示朝方对钱其琛的来意,已经有了预感。
以往中国外交官来到朝鲜,机场都会安排欢迎队伍和鲜花人群。
如今机场只有朝鲜外长金永南,和稀稀拉拉的几个随行人员,不但欢迎仪式没有了,甚至朝方还特意安排我国飞机降落到平壤机场的僻静角落。
在见到金日成之后,钱其琛心怀忐忑地向其告知了我国即将跟韩国正式建交的决定。钱其琛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金日成出乎自己的意料,反应是很平静的。
按照钱其琛的说法,金日成沉思了很久,最终给出了积极肯定的答复。
他跟钱其琛郑重地说明,朝鲜感谢中国的尊重态度,朝鲜人民会一直坚持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希望未来一直和中国保持深厚友谊。
金日成这番话,说得可谓滴水不漏,很有风度。但后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又证明了朝鲜方面对中韩建交一事,终究是“意难平”的。
首先便是晚宴问题,以往但凡是中国外交官赴朝访问,朝方都会举办盛大的欢迎晚宴。而这次钱其琛此行,朝方只是简单地招待了一顿便饭。
还有就是互赠国礼的问题,金日成虽然收下了我国外交部精心准备的礼物,也给予了精致的回礼,但惯例的互赠国礼仪式这次取消了。
虽然钱其琛此次赴朝之旅,可以说是“磕磕绊绊”,但好在关键任务顺利完成了。回到北京的当天下午,钱其琛刚下飞机就立刻赶到中南海,向邓公汇报此事。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在钓鱼台宾馆签署了建交公报,引起了全球轰动。
我国和韩国的建交能够顺利达成,离不开钱其琛对朝鲜方面的提前安抚。
中韩建交后,出乎全球各国的意料,朝鲜方面表现得冷静克制,反倒是台湾当局歇斯底里地“破防”了。
他们大骂韩国跟台湾“断交”是不讲诚信,还威胁说要中断对韩贸易。可世界大势哪里是一隅小岛能左右的,台湾当局只是当了一把“小丑”。
参考资料:
1、打破坚冰:中韩建交的背景、历程与启示《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第10期
2、中韩建交20年大事《中国报道》 2012年第8期
如果朝鲜韩国都认为他们是一个国家,那么这么做确实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