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琼瑶回大陆时的12张留影,非常罕见,真的是剪不断的乡愁

石榴盘点菌 2024-12-16 12:56:23

琼瑶,这位华语文坛的情感大师,一组罕见回大陆时的12张留影曝光,瞬间引爆了网络!

照片中,她或凝视远方,或笑语盈盈,每一张都透露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这12张留影,是琼瑶剪不断乡愁的实证,还是她内心深处未曾公开的秘密?

它们背后,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是旧情重燃,还是新愁待解?

琼瑶的每一次回乡,都仿佛在她笔下的小说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组照片,究竟会揭开怎样的情感面纱?让我们一起探寻,琼瑶那不为人知的回乡之旅!

01离乡背井,梦始1949

1949年,对于11岁的琼瑶(原名陈喆)来说,是一个永远铭刻在心的年份。

那一年,她站在湖南省衡阳市兰芝堂的老宅前,与年迈的爷爷陈墨西挥泪告别。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战火的硝烟迫使她和家人踏上了前往台湾的旅程,一别便是四十载春秋。

那时的她,或许还未能完全理解离别的重量,但那份对故乡的依恋,却像一粒种子,悄悄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02重归故土,1988年的寻根之旅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88年。

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年已半百的琼瑶终于迎来了回到大陆的机会。

这次,她不再是那个懵懂离家的小女孩,而是一位名满天下的作家。

她的足迹遍布四川、重庆、北京等地,每一处都留下了她深深的感慨与回忆。

在四川,青城山的幽静与秀美让她沉醉,她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滑竿”,那是一种由两人抬着的竹椅,穿梭在山间小道,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琼瑶的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

而到了重庆,大足石刻的精湛技艺让她叹为观止,长江三峡的壮丽更是让她心潮澎湃,她乘游轮顺流而下,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感受着中华大地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故宫,那红墙黄瓦间沉淀着历史的厚重,琼瑶漫步其中,心中五味杂陈。

登上长城,望着蜿蜒伸展至天际的城墙,她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家”的含义。

03归乡情深,1989年的兰芝堂重逢

如果说1988年的旅行是对大陆的一次初探,那么1989年的回乡之旅,则是琼瑶心灵深处最温柔的触碰。

5月,她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兰芝堂。

家乡的人们早已得知消息,自发抢修道路,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远方归人的欢迎。

当琼瑶站在爷爷陈墨西的墓前,所有的坚强瞬间瓦解,她长跪不起,泪水与泥土交织,那是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与愧疚。

离村前的夜晚,琼瑶特地置办了酒席,邀请乡亲们共聚一堂,那份质朴的温情,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

在离开长沙的前夕,家乡电视台为她举办了一场欢送晚会,李谷一深情演绎了琼瑶即兴创作的《念我故乡》,歌声中饱含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那一刻,琼瑶与李谷一紧紧拥抱,两个同样热爱这片土地的灵魂,在这一刻找到了共鸣。

04再续前缘,1992年的大陆之行

时间进入1992年,琼瑶再次踏上了大陆的土地,这一次,她的足迹延伸到了陕西,登上了黄山。

每到一处,她都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欢迎,人们排着长队,只为求得她的一个签名。

琼瑶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满足每一位读者的要求,她知道,这些签名不仅仅是文字的印记,更是连接她与读者情感的桥梁。

05笔下生情,《剪不断的乡情》

回到台湾后,琼瑶将这份深沉的乡愁化作了文字,创作了《剪不断的乡情》。

书中,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那些年在大陆所见所感的点点滴滴。

这部作品出版后,迅速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特别是那些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游子,更是从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琼瑶用她的笔,搭建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情感桥梁,让无数人感受到了那份无论距离多远,都割舍不断的乡愁。

琼瑶的一生,是与文字为伴的一生,也是与乡愁相伴的一生。

她的每一次大陆之行,都是对故土深情的回望,也是对生命根源的探索。

在她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家国情怀,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代、跨越地域的深深乡情。

琼瑶,用她的笔,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也让那份剪不断的乡情,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0 阅读:1
石榴盘点菌

石榴盘点菌

专注影视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