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看一遍就够。另一些电影,却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刷,百看不厌。
《盗梦空间》就属于后者。这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玛丽昂・歌迪亚等主演的科幻巨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其中。
01影片的网络简介常将其定义为 “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讲述一个造梦师带领团队进入他人梦境盗取机密的故事。
初看此简介,似乎并无不妥,然而,若仅止于此理解,那便只是触及了影片的冰山一角。
只看一遍时,多数观众或许难以察觉其中的微妙之处,但随着观影次数的增加,便会惊觉影片的真正核心并非 “盗梦”,而是与之相反的 “植入”。
“盗梦” 仅仅是故事开端的一个引子,后续几乎整部电影都围绕着如何将一个念头巧妙地植入他人脑海并引发一系列后果展开。
影片英文名 “Inception” 意为 “开端、初始”,可以理解为在他人脑中制造一个思维的起始点,让其按照被植入的想法去运作思维、产生新的念头。
如此看来,中文译名《盗梦空间》似乎有些名不副实,若直译或意译,或许《植梦空间》《启梦空间》等名字更为贴切。
但既然原名 “Inception” 已深入人心,在此不妨就以其原名来深入探讨这部影片。
故事开篇,道姆・柯布带领商业间谍团队侵入日本财阀齐藤的梦境,企图盗取其商业机密,却不想齐藤早有防备,反而迫使柯布为其所用。
齐藤要求柯布入侵其商业对手费舍的梦境,植入特定念头,以达到解散费舍商业帝国的目的,至此,影片真正的剧情大幕才缓缓拉开。
若论单纯的盗取信息,人类社会早已拥有诸多手段,如派间谍诱骗、让心理学专家套话等,这些方法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效率颇高。
相比之下,往他人脑中植入与原有思想背道而驰的思维念头则困难重重。这需要先清空对方的思维,再进行诱导与灌输,此过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或许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但齐藤等不及,于是柯布组建了一支特殊队伍,编织多重梦境,踏入了费舍的意识世界。
费舍因接受过意识防御训练,其潜意识在梦中化为武装分子,对抗柯布团队,致使齐藤在第一层梦境受伤,意识濒危。随即,枪战、追车、打斗、间谍游戏、死亡威胁等精彩刺激的情节纷至沓来,满足了观众对大片视觉与感官的期待。
然而,诺兰绝非普通导演,他的作品总是如梦境般层层嵌套,深邃复杂。
很多观众第一遍观影时,往往会被进入梦境的科幻噱头、城市折叠等视觉特效以及激烈打斗场面所吸引,沉浸于影片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之中,感觉物有所值。
第二遍观影时,内心便会不自觉地涌起 “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梦境” 的哲学思辨,不禁将其与《黑客帝国》相比较,试图从这部影片中探寻分辨现实与虚幻的方法,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甄别所见所闻的真伪。
看到第三遍,有心人会进一步深入追问:美好的梦境与残酷的现实,究竟该如何抉择?是像鸵鸟一般沉溺于虚无的梦境,佯装幸福,还是勇敢直面现实,哪怕心碎也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遍观影,或许会让人意识到,人绝不能丧失辨别真假的能力,否则在虚假中沉浸太久,便会将其视作真实,进而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迷茫与困惑之中。
随着观影次数的增多,影片更深层次的内涵逐渐浮现。
柯布接下这一艰巨任务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过往。他曾与妻子梅尔共同创造梦境,两人时常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梅尔比柯布更为沉醉,甚至将梦境视为真实世界,不愿回归现实。
柯布深知不能永远留在梦境,试图劝说梅尔穿越回现实,然而梅尔坚信自己所处即为真实。
在焦急之下,柯布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决定 —— 往梅尔脑中植入 “这不是现实世界” 的念头。柯布成功了,梅尔开始怀疑所处环境,与他一同穿越回现实。但这个念头在梅尔心中持续发酵,面对真实世界,她依然认为这并非真实,一心想要再次穿越回她所认定的 “现实世界”,并要求柯布同行。
穿越意味着在梦境中死亡以在现实中醒来,柯布深知他们已身处现实,若在现实中死去则意味着真正的死亡。尽管柯布竭尽全力,却无法阻挡梅尔求死的决心。
最终,梅尔留下遗书,跳楼自尽,试图逼迫柯布一同赴死。
梅尔的死让柯布陷入绝境,他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与心爱的孩子天各一方,生活支离破碎,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02在梦境里,当柯布向梅尔坦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梅尔痛心疾首地指责他的背叛。
在她心中,即使是最亲密的爱人,也无权入侵和改写她的思维。诺兰通过这个故事警示世人,往他人脑中植入想法是一件极其愚蠢且危险的事情。一旦想法被植入,就如同种下一颗种子,会不断生根发芽、蔓延生长,其影响不会轻易消散,反而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人的想法会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
今天看似有益的想法,明天或许就会成为危害。当你试图改变他人想法以满足自身需求时,或许未曾想到,日后想要阻止由这个想法引发的行为时,可能已无能为力。
柯布的悲剧便是最好的例证,他因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代价,失去了挚爱,毁掉了自己的生活。诺兰以此告诫人们,玩弄他人思维如同玩火自焚,即便出于爱,也不应轻易尝试,因为这种行为最终不仅会摧毁对方,也会让始作俑者自身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诺兰看来,“念头”“想法” 不应被随意植入他人大脑,它们如同病毒,一旦入侵,便会肆意生长。虽然改写他人大脑困难重重,但却并非不可能,而一旦改写,想要恢复原状则难如登天。
因此,人们应尊重他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让每个人都能保持自我意识的完整与独立。
那么,面对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现实世界,个体应如何应对呢?诺兰或许会认为,应像齐藤和后来的柯布那样,始终坚守思考与辨别的能力。
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无论在梦境中陷得多深,只要这种能力尚存,就能在虚幻与现实之间找到方向,将自己和同伴从迷茫中拉回真实世界。柯布对待梅尔,本应唤醒她自身辨别真假的能力,而非强行植入想法,如此或许便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经过漫长而激烈的梦境大战,柯布和他的团队最终与费舍在头等舱中醒来。柯布完成任务,齐藤信守承诺,帮助他消除通缉令。柯布终于得以回到家中,与孩子们团聚。
然而,影片结尾却留下了一个悬念。
柯布拿出图腾陀螺旋转,他曾说过,在梦里陀螺会一直转动,而若陀螺停下,则表明他回到了现实。
就在陀螺看似即将减速停止之时,影片戛然而止,无人知晓陀螺最终是否停下。
诺兰从不解释这些令人费解的谜题,将答案留给观众自行思考。或许,陀螺是否停下的答案,如同影片所探讨的梦境与现实的边界一样,只有上帝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