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4个不一般,60年一遇,老话“3人不上坟”,有啥说法?

青丝评文化 2024-03-17 08:45:07

节气的发展历程始于商周时期,商朝首先确定了四个节气: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东周时代,随着《吕氏春秋》对八个节气的记载,节气的概念逐渐丰富并广泛传播。这表明节气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的历史紧密相连。到了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体系最终形成并,标志着古代中国对自然界季节变化规律的深入观察和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节气,简而言之,是基于太阳历的一个系统。这个概念可能对一些人来说不太熟悉,但它实质上是通过太阳的位置变化,来划分和指示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

为了适应农事活动的需求,结合了夏朝起源的阴历(月亮历)和二十四节气的太阳历,形成了“农历”。这是因为仅依靠月亮的运行规律(阴历)来安排农事活动并不实用,秋收冬藏等农事活动需要根据太阳的运行来规划。因此,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为农作物的耕种和收获提供了一个准确方便的时间框架,从而使得农历在实际使用中更加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清明节,虽初看似乎只标志春季的一个节气,实际上拥有独特之处:它的日期通常与三月三上巳节和寒食节(禁火节)相近或重合,从而逐渐取代了这两个传统节日,并融合了它们的习俗。这种特殊性不仅体现了清明在春季的标志性位置,也反映了它在文化和传统中的重要角色,成为一个承载丰富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的节日。

唐玄宗在公元732年,因应唐朝社会中存在的奢侈浪费现象,决定将祭祀活动集中在清明节一天进行,禁止在其他节日(如上巳节、寒食节)进行祭祀。这一决策背后反映了唐朝大贵族之间的攀比现象,他们在节日里纪念先人时,常常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私下里大肆奉献,互相竞争。上巳节,作为唐朝被大肆庆祝的三大节日之一,与清明、寒食节紧密相连。这些节日不仅彼此间日期接近,而且都蕴含了庆祝春天和纪念先人的传统,最终融合想来也是必然。

从那时起,人们便将拜山和祭扫先人墓地的活动统一安排在清明这一天进行,使清明节成为专门纪念和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清明节的"扫墓"风俗,综合了农业、物候、太阳历以及上古"上已节"的仲春庆祝习俗和寒食节因农业生产而产生的禁火风俗。这样,清明节不仅承继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传统,还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专门用于祭扫先人墓地的深厚文化意义的节日。

尽管汉代的知识分子面临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许多古代记载丧失的困境,他们还是创造了“介之推”的故事予以附会。这种努力至少保留了寒食节和清明节禁火的传统,同时也使得清明祭祖等文化故事得以流传至今。

今年清明4个特别之处

1、“六十年不遇”一说,根源于干支纪年法,其中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结合,形成60种不同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循环一次需要60年,例如今年的甲辰年,根据这个循环,每个特定的组合每60年才会重复一次。

2、,2024年按公历计算是个闰年,且由于公历和农历闰年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所以这一年虽然是公历闰年,却没有对应的农历闰月。

3、俗称为“寡妇年”和“无春年”的2024甲辰龙年,在农历上的特别之处之一便是缺少立春节气。

4、民间所称的“早清明”也在今年,今年清明节落在了农历二月二十六日。通常,被称呼为“三月节”的清明节,应出现在农历三月里,而节气与既定的农历月份相差悬殊还是较为少见的。

三人不上坟

1、新坟

部分地区有“新坟不过社”的习俗,即新坟的清明祭扫需要在春社日之前完成。春社日定义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这一习俗反映了部分地区根据农历特定日子进行祭扫的传统还是相当普遍的。

2、孕妇

虽然火葬推广多年,但多数老坟依旧远在山地,山路不好走,加之清明气候细雨潮湿使得道路泥泞打滑,孕妇远足多有风险。

3、古稀老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虽说“老当益壮”,不过多数老人难敌岁月无情。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同样存在与孕妇一样的远足风险。同时,上坟扫墓睹物思人,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暮年悲愁,所谓“怒伤肝,忧伤脾”。我们更希望老人晚年没有忧愁,笑口常开。

0 阅读:2

青丝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