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请莫迪劝和,中俄关系依旧,印度不敢投美,德国上万人挺俄

丁丁的慢时光 2023-02-27 16:49:27
怕中国“偏心”,朔尔茨请莫迪劝和

据《印度时报》26日报道,当天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团访印,并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晤。朔尔茨在会谈中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深化与印度的商业及国防合作,并加快推动欧印贸易协议谈判。在谈到俄乌问题时,朔尔茨表示,中方发布的12点声明有一些是正确的,比如重申反对使用核武器等,但在他看来,中方的声明仍缺少一个重点,那就是俄军必须从乌克兰领土撤出。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朔尔茨没有直说,但他此次访印的主要目的,显然是想请莫迪居中调停,为俄乌和谈创造机会。而之所以请莫迪出面,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比较友好,能够对俄方施加更多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朔尔茨不信任中国的劝和立场,认为中国表面上站在中立的一方,但实际上在暗地里“偏袒”俄罗斯。在出访前,朔尔茨也曾公开对媒体表示,德国人不应该对中国“抱有任何幻想”,因为中国至今都没有表达过对俄罗斯立场。他还警告称,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是“不可接受的”,德方将密切关注这一点。

然而,朔尔茨的理由其实并不成立。因为迄今为止,印度同样没有对俄罗斯表达过明确立场,也没有加入西方制裁俄罗斯的阵营。印度甚至还在大量购买俄罗斯“打折油”,使得俄印贸易额在去年增长了400%。此外,印度还是俄罗斯军火最大的客户,在过去5年里,总共购买了130亿美元的武器,印军中大约70%的装备,都以俄罗斯制造为主。在任何一个局外人看来,印度的立场都比中国更加值得怀疑。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防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很难想象印度会为了迎合西方,与自己的武器供应商断绝关系。

而与印度相比,中国拥有独立的国防工业,对俄罗斯也基本不存在什么依赖,反而是俄罗斯越来越依赖中国。按理来说,中国的立场应该比印度更加公正才对。但朔尔茨却舍近求远,对积极劝和促谈的中国横加指责,对无动于衷的印度百般讨好。

听信美国,朔尔茨对中印两种态度

据报道,为了说服印度减少对俄罗斯装备的依赖,换取印度居中调停俄乌冲突,朔尔茨承诺将协助印度生产6艘常规潜艇,以应对在印度洋日益活跃的中国海军,项目所涉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另外,在朔尔茨来访前,英国广播公司在印度的办公室曾遭到税务部门查封,原因是该媒体播出了对莫迪不利的纪录片,批评后者侵犯人权云云。外界一度认为,朔尔茨在访印期间,很可能会与莫迪交涉此事。但没想到,朔尔茨居然只字不提,这与他在访华期间大谈所谓“人权问题”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分析人士认为,朔尔茨对中印的态度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了美国的影响。像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就曾表示,中国的12点声明看起来中立,但其实都对俄罗斯“有利”。他据此认为,中国的和平计划“不可能实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在接受采访时说,最近几年来,印度已经走上了远离俄罗斯的道路,开始与美国建立伙伴关系。尽管目前俄印关系仍然紧密,但美国能够予以理解。因为一旦印度与俄罗斯彻底切割,那么只会把俄罗斯推向中国的怀抱。

可以看到,在处理中俄印问题方面上,朔尔茨的做法与美国基本一致,都想说服印度远离俄罗斯,并利用印度来牵制中国。而面对德国的邀请,莫迪并没有直接同意。他在会谈中称,自己已经做好了居中调停的准备,随时准备为和平进程做出贡献,但必须坚持以对话和外交手段来化解冲突。

中俄关系依旧,印度不敢弃俄投美

对于莫迪的表态,有印度学者指出,过去几年来,印度人眼睁睁地看着中俄关系越走越近,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原因是印度只能购买俄罗斯的能源和军火产品,却无法像中国那样,向被西方孤立的俄罗斯提供维持工业生产所必需的核心部件。目前印度非常担心的是,中国已经在边境上构成了“严峻挑战”,万一两国爆发冲突,唯一能够劝阻双方的只有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完全倒向中国,那么一旦边境有事,印度就只能被动应战,甚至还可能遭到俄罗斯的武器禁运。因此,尽管西方发出了邀请,但印度仍然会把俄印关系放在首位,而不会将其作为投靠美国的赌注。

印度学者进一步指出,在过去一年中,原本分裂的西方联盟,因为俄乌战争暂时恢复了团结,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也得到提升。于是美国就想当然地认为,印度和南非等国家,也会逐渐倒向美国,并与俄罗斯划清界限。但事实表明,美国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力有其局限性,欧洲国家由于担心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不得不向美国靠拢。但印度却并没有此类担忧,印度真正担心的是,中俄日渐走近,可能会让自己失去俄罗斯的友谊,此时贸然做出亲美举动,局面只会更加糟糕。

印度学者称,虽然一开始印度也曾幻想过,中国在西方压力下,被迫与俄罗斯划清界限,导致中俄关系破裂的情况出现。但是王毅的访俄之行表明,中俄关系依旧“稳如泰山”。这就使得印度不得不在对美外交问题上保持谨慎,否则一旦激怒俄罗斯,印度就可能会丧失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的超然地位。

多数国家不反俄,印度要随大流

除了担心俄罗斯倒向中国外,印度不敢投靠美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全世界多数国家并没有站在俄罗斯的对立面。《华盛顿邮报》近日刊文指出,西方过去一年来对俄罗斯的集体制裁,被美国总统拜登形容为“全球联盟”。

但事实上,该联盟只囊括了以欧美和亚洲发达地区为主的“北方世界”,至于发展中的南方国家,则被习惯性地排除在外。文章认为,这暴露出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很多国家对俄乌战争的看法,其实与西方大相径庭。像过去一个半月以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连续访问了非洲和中东的9个国家,均受到热烈欢迎。其中,南非外长潘道尔在与拉夫罗夫会谈后,更是表示两人相谈甚欢,并形容俄罗斯是南非的“好朋友”。2月24日俄乌战争一周年当天,中俄海军还与南非海军在印度洋举行了联合军演。

文章据此指出,尽管在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有141个国家谴责俄罗斯,但是其中只有33个国家参与了对俄制裁,和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国家数量差不多。而这141个国家的人口,总共只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如果把范围缩小到参与对俄制裁的国家,比例只会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印度为讨好美国而放弃俄印关系,那么无异于站在了全球多数国家的对立面。而印度参与俄乌调停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将一批受战争冲击的中小国家,拉拢到自己麾下,实现自己“有声有色的大国梦”。因此,印度必然不会在俄乌问题上,持有与第三世界国家相悖的立场。

德国掀反战游行,万人公开挺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朔尔茨访问印度的前一天,德国自己就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战游行。据《卫报》报道,25日当天,有超过1.3万名德国人走上柏林街头,呼吁停止军援乌克兰,要求政府通过给予普京谈判空间来缓和俄乌冲突,其中甚至还有人喊出了“真正的敌人在伦敦和纽约”“美国人滚回去”等口号。

报道称,这场抗议活动是在德国反对党议员瓦根克內希特等人的领导下发起的,瓦根克內希特在柏林地标建筑勃兰登堡大门处发表演讲,指出德国政府想要“毁灭俄罗斯”,这是俄乌冲突迟迟无法结束的根本原因。她表示,民众之所以聚集在这里,是因为德国政府援助乌克兰武器的决定,并不代表人民的意志。她要求政府向莫斯科提出恢复和谈的建议,否则今天向乌克兰提供坦克,明天上战场的就会是德国青年。

报道提到,尽管目前德国政府已经禁止在公众场合展示与俄罗斯有关的标记,但集会现场仍有抗议者手持俄罗斯国旗。此外,还有许多民众前往俄罗斯驻德使馆外,向放置在那里的俄罗斯坦克残骸献花,他们试图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德国军援乌克兰的抗议。事后,俄驻德使馆对此表示了感谢。

而就在德国爆发反战游行的前一天,欧盟总部的所在地布鲁塞尔,也针锋相对地掀起了一场反俄游行。这场游行大约有5000人参加,抗议者高喊“乌克兰万岁”“普京是恐怖分子”等口号,敦促欧洲政府不要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

欧洲分裂加剧,朔尔茨时间不多

分析人士指出,在相隔不到一天之内,德国和比利时同时爆发两场立意完全相反的示威活动,这说明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裂痕又进一步扩大了。疫情放缓后,欧洲经济本就处于艰难复苏期,结果却遇到俄乌战争,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接连来袭,欧洲经济更加雪上加霜。此时,美国又趁火打劫,以低廉的能源价格和丰厚的政府补贴为诱饵,吸引欧洲优质企业向北美转移,令欧洲产业链更加空心化。在这种背景下,欧洲的民生开始出现问题。原本一部分支持援助乌克兰的人,因为生活遭遇困难,不得不开始转变立场。这导致英国、法国都先后爆发了严重的罢工运动,以抗议物价上涨和工资过低。如今,就连制造业相对发达,就业水平更高的德国,也被这股风潮所影响。这意味着,其他欧洲国家的危机只会更加严重。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总理朔尔茨却仍然对中国抱有成见,不相信中国劝和促谈的诚意,反而把希望放在善于“脚踩两只船”的印度身上,想要说服印度站到西方阵营中来,在调解俄乌冲突的时候偏袒西方。但是精明的莫迪,又怎么可能为了欧洲的利益,去牺牲对印度极为重要的俄印关系。事实上,印度外交部副部长卡瓦特拉25日已明确表示,印度采取的立场,将兼顾“原则”和“各自的利益”。换而言之,要想印度支持俄乌和谈,这当然可以。但是如果要想印度抛弃自身利益,那也不可能办得到。

总的来说,在俄乌问题上,中印两国的态度其实是相差无几的。如果仔细比较的话,中国甚至还要更加积极和更有诚意一些。但是朔尔茨却出于政治偏见,对积极劝和促谈的中国各种刁难,对不怎么积极的印度则百般讨好。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只会让德国和欧洲的经济问题越拖越严重。欧盟内部的分裂,也将因此进一步扩大。最终得利的,只会是坐观壁上的美国。

0 阅读:89

丁丁的慢时光

简介:用温暖的文字书写自己的慢时光